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形态安全(综合稿)

意识形态安全(综合稿)

意识形态安全作者:胡博恒,方一琛,郑华,乐晓玲,刘晔,黄一帆,戴文迪,王永梅,郑雪玲,彭文博,高宇峰【摘要】:粗体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非粗体是帮(lun)助(wen)理(qiang)解(po)的(zheng)【正文】:一、什么是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的含义是伴随着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被科学地阐述。

它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

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指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形态体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免遭危害,能够维持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与有序和谐的状态意识形态安全由社会指导思想安全、社会政治信仰安全、社会道德秩序安全、民族精神安全等因素组成,或者由道德安全、政治信仰安全以及宗教信仰安全组成。

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社会的“胶合剂”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国家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确保了意识形态的安全,就能使得社会各界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而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

马克思讲:“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此处不妨来个马克思炫酷照)意识形态与党的建设具有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占指导地位的我国意识形态,为全体党员提供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团结、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法宝。

因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历史使命。

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三、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意识形态的安全,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

从外部来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西方意识形态扩张带来的压力早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就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的“围剿”。

而时至今日,“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既定战略,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则是“和平演变”的主要手段。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语言霸权,对我国不断施行意识形态渗透。

加之20世纪后半期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在全球的扩展,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讲,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但也使他们接触到了大量包含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图书、杂志、报纸、网络、会议、电影等等,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例(fang)子(gou))《2011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以9500多个IP地址控制中国境内885万台主机,有3300多个IP控制境内3400多家网站。

目的不言而喻——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实现对我国“不战而胜”、政治重构的战略意图。

2、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

”当前,西方世界虽然遭遇了严重危机,但仍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因而西方的意识形态也必将在较长时间内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压力。

西方国家试图通过继续巩固和扩大已在世界经济中获得的支配地位,促使作为其意识形态核心的价值观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认可,进而建立起确保这种价值体系的政治制度系统(即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而对于接触新事物较多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无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造成了更大的侵蚀。

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内部挑战也不容小视:3、各种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争夺阵地。

在当今的我国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赞美资本主义的思潮企图与马克思主义争夺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指导权和支配地位。

例如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终结论、趋同论、普世价值论、民主社会主义等。

这些思潮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无疑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

在这场冲击当中,广大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加之其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不强,往往会受到诱导,更容易陷入错误思想的泥潭。

(注释,不妨讲下耍帅)马克思主义主张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现代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否定本质和规律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历史终结论”则狂言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才是规律。

“趋同论”鼓吹技术决定论而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宪政和意识形态的欺骗性与虚伪性;“普世价值论”则竭力美化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宪政,宣称其是值得人类普遍遵循的最终价值。

民主社会主义,攻击科学社会主义是“乌托邦”,主张维护或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所谓“价值社会主义”。

)4、党政干部队伍中很多人的理论水平不足相当多数量的党政干部虽然读过马克思主义专著,学习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仅仅是讲讲白话,写写文件,并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有些干部只重视GDP的增长,忽视意识形态的建设。

(小例(che)子(dan))有些人生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外资的引进、贸易的增长和自己官职的升迁,采取“淡化意识形态”的做法。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将之上升到思想政治取向的高度,认为这就是国家的意识形态政策,这无形中就放纵了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5、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消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更容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当前党政官员的一些腐败现象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使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进而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上摇摆不定,,从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威胁意识形态安全。

(此处不妨用箭头一步步推出的模式,当然觉得困难的话就算了)6、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突出问题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关乎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高校教育现今存在一种盲目引进、迷信和重用西方文科教材和洋学者、洋学说的现象。

一些学校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课程中,完全采用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弃而不用,(例(luan)子(ru))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中国重点高校必须对外国原版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摸底。

媒体报道称,教育部本月初向高校下发调查问卷。

各高校须详细填报境外原版教材使用的详细情况,包括使用境外原版教材的课程门数、获取途径,以及在这些课程中使用境外原版教材的重要性。

包括重点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在内的北京几所高校被要求参与此项调查。

陕西、湖北、福建、安徽、天津、海南和吉林等地高校也被要求完成调查问卷。

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管理会计学等广泛使用境外原版教材和翻译版境外教材的专业是此次调查的重点。

教育部长1月表示,将加强对传播西方价值观的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

同时也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确保这些价值观进入学生们的头脑。

(这个例子搞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段话都贴到PPT上啊,那就爆炸了)同时,高校存在轻视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或对意识形态采取完全不作为的状况,甚至有教师在公共政治理论课上鼓吹西方思想,诋毁中国社会制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许多人追求金钱、贪图享乐、是非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正义感和诚信度下降价值观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言论,怀疑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放呲(si)必(bi)中国)而就我们大学生的来说,意识形态问题的确十分堪忧。

很多大学生的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追求金钱、贪图享乐、是非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正义感和诚信度下降;受到西方“自由化”影响,散布与四项基本原则相违背、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言论;怀疑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价值观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显而易见:一是广大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加之其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不强,往往会受到诱导,而陷入错误思想的泥潭。

(在我国此类事件曾经出现过,以后也不能确定不会再发生)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国际间普遍交往的日益紧密,西方国家依仗其科技经济的实力,强行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并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论”。

使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此外,科技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

网络的高速传播和海量信息,为青少年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但西方国家也通过图书、杂志、报纸、网络、会议、电影等等,大量将西方意识形态输入中国,影响着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

蓝色和紫色的部分其实是重复的——大学生部分。

大学生的部分究竟是穿插到各项问题之中,还是单列,你们看吧。

(你们不妨从颜色猜猜我更倾向于哪个)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1、意识形态的工作要从意识形态的领域做起其一,便是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坚持落实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人人心。

同时要发挥主流媒体的骨干作用不断扩大正确思想和正能量的影响力。

其二,要坚决揭露和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天下”的各类思潮。

社会转型期必然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活跃期和问题突发期,而当今中国社会上涌动的各种思潮,其核心都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否定。

要坚持举红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揭露和批判错误思潮。

当然,同时也要指出某些思潮中可以批判借鉴为我所用的内容。

其三,要持之以恒地推行意识形态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避免思想危机的有力杠杆。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我们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散发光彩。

(例(lang)子(jiang))在苏联改革的前期,苏联共产党没有能够在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时代更替的过程中,为巩固苏联社会、保持政治体系的领导权而建立一个新的思想基础——即没有进行意识形态的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