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节日病”反对新“四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雷霆万钧打虎拍蝇、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伸手必被捉”成了铁律,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反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让传统节日回归本来面目,尤其是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效果尤其显著:节日期间公款购买礼券、礼金、消费卡的少了,酒店餐馆鲜少见到政府买单的了,月饼、粽子等节日礼品的订单大多来自企业和个人了……在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党的政治生态一片清明。
然而,“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每逢节假日,各种歪风披着“人情来往、传统习俗”的隐形外衣,变个花样又卷土重来,事实表明,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高发期,也是腐败发生的波峰。
预防“节日病”,纠正隐形变异的“四风”,让党员干部清爽过节是每个重大节日“老生常谈”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都会要求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节日期间严把廉洁关。
遏制“节日腐败”,不仅要在节前念好“紧箍咒”、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执纪问责,铲除腐败滋生土壤,防止将“节点”变为部分党员干部的“劫点”。
笔者认为,清除“节日病”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教育提醒,用好用足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四种形态”是对纪律挺在前面的新深化,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举。
要正确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
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坚持有责必问、失责必究,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既要治“病树”、拔“烂树”,又要保护“森林”,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四风”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明察暗访,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探头作用。
持续加大对节假日期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着力发现党员干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发放津贴、违规收送节礼等重点问题线索,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多渠道收集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线索,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从严治党无休止信号。
对节假日期间发现的顶风违纪问题线索,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决心和信号;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制度,坚持失责必问,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不给腐败问题任何喘息的机会,进一步杜绝“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官场风气清,社会的风气才会正。
每逢佳节倍思“清”,严把“节关”不放松,抓好“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严肃整治,方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