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说明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关系、家庭及其他近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及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婚姻家庭关系并不是自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需要适应于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就目前来讲,婚姻家庭关系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意识等领域还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婚姻家庭法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婚姻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婚姻家庭制度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制度的规定,增强学生的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授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结婚制度、家庭制度、收养制度、离婚制度以及涉外、涉侨、涉港澳台婚姻问题等。
二、考核说明考核说明依据《婚姻家庭法学》教材和《婚姻家庭法学教学大纲》编制的,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教材使用孙彬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婚姻家庭法学》。
学生可同时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婚姻家庭法》音像教材、省电大提供的《婚姻家庭法》IP课件,电视直播课堂、CAI网络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讲授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发展、基本制度和现行法律规定的了解掌握情况,使其能够全面了解目前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规定,并要求学生在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核要求分为了解、领会、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领会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掌握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的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一般包括网上集中讨论、课堂专题讨论、平时作业等形式,平时作业可以是综合性问答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小论文、案例分析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对平时作业,教师主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和论文、案例分析质量给出成绩;对于网上和课堂讨论,可根据学生的发言以及学习态度评定成绩。
具体分值构成见形成性考核说明。
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期末课程总成绩的20%,以各次作业、所参加的讨论活动的成绩平均值2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考试题量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重点掌握占35%,一般了解占35%,实际运用占30%。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应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5%、35%、40%。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与案例分析等。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试题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兼顾婚姻历史、婚姻制度、婚姻、家庭、收养各个方面;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大体上主观性试题占60%,客观性试题占40%左右。
婚姻家庭法学的考试采用百分制,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婚姻家庭法学》教学大纲范晓峰 2008年05月13日文章浏览次数:38资源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论【本章重点】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婚姻家庭现象是重要的社会现象。
应重点掌握婚姻家庭的法律涵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沿革。
【基本知识点】第一节概述一、婚姻家庭概述二、婚姻家庭的历史沿革三、婚姻家庭的属性第二节婚姻家庭制度及历史类型一、婚姻家庭制度的概念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一)蒙昧时期早期—乱婚(二)蒙昧时期晚期—群婚制(三)野蛮时期的婚姻家庭形态—对偶婚制(四)文明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一夫一妻制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关系、家庭及其他近亲属关系的发生、终止及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三、婚姻家庭法的特点四、婚姻家庭法的效力范围第四节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社会的婚姻家庭法二、近代社会的婚姻家庭法三、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第五节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演变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立法的概况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婚姻家庭立法三、新中国成立之前各革命根据地婚姻家庭立法四、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第三章亲属制度【基本知识点】第一节亲属制度概述及种类一、亲属在古代的释义二、亲属的概念与特征三、亲属与家属、家庭成员的区别四、亲属的种类(一)我国古代亲属的分类(二)我国现代亲属的分类配偶、血亲、姻亲。
第二节亲系和亲等(一)亲系男系亲和女系亲。
父系亲和母系亲。
直系亲和母系亲。
长辈亲、晚辈亲、平辈亲。
(二)亲等及其计算方法亲等的概念。
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
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
我国婚姻法中的代数计算法。
第三章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婚姻自由原则【基本知识点】一、婚姻自由的概念二、婚姻自由原则的发展三、婚姻自由原则的限制性法律规定第二节一夫一妻制原则一、一夫一妻制的概念二、保护一夫一妻制的限制性法律规定第三节男女平等原则一、男女平等的概念二、男女平等原则在婚姻家庭法中的体现第四节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一、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原则二、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三、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四、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五节计划生育原则一、计划生育的概念和意义二、计划生育的要求三、违反计划生育的法律责任第四章结婚制度第二节结婚制度概述【基本知识点】一、结婚的概念二、结婚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结婚的实质要件一、结婚的必备要件二、结婚的禁止条件第三节结婚程序一、结婚程序概述二、结婚登记程序第四节婚姻的无效与撤销一、无效婚姻二、可撤销婚姻三、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第五节婚约一、婚约的概述二、关于因解除婚约而引起的财务纠纷四、关于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约第六节事实婚姻与姘居一、事实婚姻与姘居概述二、国外立法对事实婚姻的态度三、我国对待事实婚姻与姘居的态度第五章婚姻的效力第一节婚姻的效力概述【基本知识点】一、婚姻效力的概念二、夫妻关系立法的演变三、我国婚姻法对婚姻效力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夫妻人身关系夫妻的人身关系(一)夫妻的姓名权(二)夫妻的人身自由权(三)夫妻的计划生育义务(四)夫妻的家事代理权(五)婚姻住所决定权(六)同居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节夫妻的财产关系一、夫妻财产制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制、夫妻个人财产制、约定财产制。
二、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扶养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婚姻法关于扶养的规定。
三、夫妻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六章父母子女关系第一节父母子女关系概述【基本知识点】一、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二、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三、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第二节婚生子女一、婚生子女的概念二、婚生子女的推定和否认三、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二)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三)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四)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五)子女应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第三节非婚生子女一、非婚生子女的概念二、非婚生子女的准整和认领三、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第四节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一、继父母继子女的概念及地位二、继父母与继子女的法律地位三、继父母与继子女的解除第七章收养制度第一节收养制度概述一、收养的概念和特征二、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三、我国的收养法收养法的涵义;收养法的调整对象;收养法典的体系结构。
四、我国收养法的原则第二节我国的收养立法及其基本原则一、我国的收养立法二、我国收养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收养成立的法定条件一、收养行为成立的条件有合格的当事人;有真实的关于收养的合意;收养行为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收养行为须符合法定形式。
二、有关收养成立条件的若干特殊规定三、与收养关系的成立相关的其他规定第四节收养关系的解除一、收养的效力收养的拟制效力;收养的解除效力。
二、无效收养行为第五节收养关系的解除一、收养关系解除的条件二、收养关系解除的程序三、收养关系解除的法律后果第八章祖孙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基本知识点】一、祖孙关系(一)祖孙间的抚养、赡养义务(二)祖孙间的继承关系二、兄弟妹妹关系(-)兄、姐对未成年弟、妹的抚养义务(二)弟、妹对抚养其成人的兄、姐的扶养义务(三)兄弟姐妹间的继承关条第九章离婚制度【本章重点】介绍离婚的概念与特征;离婚与婚姻的无效和撤销的区别;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登记离婚制度与诉讼离婚制度的具体程序;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离婚的身份及财产效力;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
【基本知识点】第一节离婚制度概述一、婚姻的终止二、婚姻因当事人的离婚行为而终止三、高婚制度的历史活革第二、三节离婚的程序一、登记离婚制度登记离婚制度的概念;办理离婚登记的条件、机关、程序;离婚登记的法律效力。
二、诉讼离婚制度诉讼离婚制度的概念;诉讼离婚的程序;有关法律对离婚问题的特殊规定。
三、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第十章离婚的法律效力第一节离婚的身份效力【基本知识点】一、夫妻身份消失二、同居义务的解除三、抚养义务的终止四、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终止五、法定继承人资格的丧失六、再婚的自由第二节离婚的财产效力一、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二、共同债务的清偿;三、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
四、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离婚后的抚养关系;离婚后子女抚育费的负担。
第三节离婚对子女的法律后果一、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二、离婚后的子女的抚养归属三、离婚后子女抚养关系的变更四、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和变更问题五、离婚后当事人的探望权第四节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提出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要件三、离婚损害赔偿的功能四、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五、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六、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七、离婚损害赔偿中的精神赔偿八、离婚补偿制度九、复婚第十一章婚姻家庭救助制度【基本知识点】第一节婚姻家庭救助制度概述一、婚姻家庭救助制度的概念二、婚姻家庭救助制度的内容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救助一、婚姻家庭社会救助的概念二、婚姻家庭社会救助的主体三、婚姻家庭社会救助的内容第三节婚姻家庭行政救助一、婚姻家庭行政救助的概念二、婚姻家庭行政救助的主体四、婚姻家庭行政救助的内容第四节婚姻家庭司法救助一、婚姻家庭司法救助的概念二、婚姻家庭司法救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