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2.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______。
4.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_______。
5. 均相反应是指_。
(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6. aA + bB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
7.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8.化学反应O H CH H CO 2423+⇔+,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质______。
A. COB. 2HC. 4CHD. O H 2 9.化学反应O H N H NO 222222+⇔+,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2的是哪种物质______。
A. NOB.2H C. 2N D. O H 210.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αA AαB B ,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A r _______。
A.Vdt dn r A A -=- B. Vdt dn r B A -=- C. dt dCr AA -=- D. dt dC rB A -=- 11.对于反应aA + bBpP + sS ,则=P r _______)(A r -。
A. ||a p B. a pC. p aD. p a ||12.气相反应4A + B → 3R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3∶1的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_______。
A. 1/4 B. 2/3 C. –1/4 D. –2/3 13.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______。
A. A + B → PB.⎩⎨⎧→+→+R B P P B A C.AP(主)S(副) D.A + B → P = R + S14.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 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opt τ_______。
A. 1212)/ln(K K K K -B. 1221)/ln(K K K K - C.2112)/ln(K K K K D. 211K K15.一级连串反应AS K 1P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____。
A. 122)(210K K K A K K C - B. 22/1120]1)/[(+K K C A C.122)(120K K K A K KC - D.22/1210]1)/[(+K K C A16.一级连串反应AS P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ax ,P C _______。
A. 122)(210K K KA K K C - B. 22/1120]1)/[(+K K C A C.122)(120K KK A K K C - D.22/1210]1)/[(+K K C A17. 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 浓度最大时的反应时间=opt t _______。
A.211K K B. 1221)/ln(K K K K - C. 1212)/ln(K K K K - D.2112)/ln(K K K K 18.理想反应器是指_______、_______。
19.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_______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较大的管式反应器按_______反应器处理。
20.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_______与_______之比。
21.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为_______与_______之比。
22.对于恒容的_______管式反应器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一致。
23.如果将平推流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部分的返回到入口处与原始物料混合,这类反应器为_______的平推流反应器。
24对于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比β→0时为_______反应器,而当β→∞时则相当于_______反应器。
(平推流、全混流 25.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t 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
A. 加料时间B. 反应时间C. 物料冷却时间D. 清洗釜所用时间26.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为_______。
A. 全混流反应器B. 平推流反应器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27.当t=0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当t=∞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
28.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E (θ)=_______E (t )。
29.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2θσ_______2t σ。
30.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31.全混流反应器t=0时E (t )=_______。
32.全混流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33.全混流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34.偏离全混流、平推流这两种理想流动的非理想流动,E (θ)曲线的方差2θσ为_______。
35.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0C C A对应曲线为_______。
36.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0C C A 对应曲线为_______。
37.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e P _______彼克莱准数愈大轴向返混程度就_______。
38.工业催化剂所必备的三个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时,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式称为_______。
40.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经典测定方法是基于_______方程。
41.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要测定真实的反应速率,必须首先排除_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
42.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0.1um 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扩散称为_______。
43.等温催化剂的有效系数η为催化剂粒子的______________与催化剂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44.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S φem S V D C k R1-,它是表征内扩散影响的重要参数,数值平方的大小反映了_______与_______之比。
45.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S φ的大小可判别内扩散的影响程度,S φ愈大,则粒内的浓度梯度就_______,反之,S φ愈小,内外浓度愈近于_______。
46.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em S V L D C k L /1-=φ,其中L 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圆柱形则L=_______。
A. 厚度/2 B. R C. R/2 D. R/347.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e m S V L D C k L /1-=φ,其中L 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球形则L=_______。
A. 厚度/2 B. R C. R/2 D. R/348.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e m S V L D C k L /1-=φ,其中L 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平片形则L=_______。
A. 厚度/2 B. R C. R/2 D. R/349.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_______。
50.目前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的两大类。
51.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拟均相模型,根据流动模式与温差的情况它又可分为平推流与有轴向返混的_______模型,和同时考虑径向混合和径向温差的_______模型。
52.固定床的_______定义为水力半径H R的四倍,而水力半径可由床层空隙率及单位床层体积中颗粒的润湿表面积来求得。
53.绝热床反应器由于没有径向床壁传热,一般可以当作平推流处理,只考虑流体流动方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因此一般可用_______模型来计算。
54.所谓流态化就是固体粒子像_______一样进行流动的现象。
55.对于流化床反应器,当流速达到某一限值,床层刚刚能被托动时,床内粒子就开始流化起来了,这时的流体空线速称为_______。
56.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聚并并增大占据整个床层,将固体粒子一节节向上推动,直到某一位置崩落为止,这种情况叫_______。
57.对于流化床反应器,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流体对粒子的曳力与粒子的重力相等,则粒子会被气流带出,这一速度称为_______。
(带出速度或终端速度)58.对于气—固相流化床,部分气体是以起始流化速度流经粒子之间的空隙外,多余的气体都以气泡状态通过床层,因此人们把气泡与气泡以外的密相床部分分别称为_______与_______。
59.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中的气泡,在其尾部区域,由于压力比近傍稍低,颗粒被卷了进来,形成了局部涡流,这一区域称为_______。
60.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当气泡大到其上升速度超过乳相气速时,就有部分气体穿过气泡形成环流,在泡外形成一层所谓的_______。
61.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气泡,_______和_______总称为气泡晕。
62.双膜模型设想在气—液两相流的相界面处存在着呈滞流状态的_______和_______,而把气、液两相阻力集中在这两个流体膜内,而假定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内组成均一,不存在着传质阻力。
63.将双膜理论应用于气—液相反应过程,根据扩散与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的不同,可以把反应分成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在进行气—液相反应器设计时同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根据气—液反应系统的动力学特征选择正确的_______,然后结合反应器的特性来确定能满足给定生产任务的_______。
(反应器型式、反应器几何尺寸)1.简述均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同一个相内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
2.简述理想反应器的种类?答:通常所指的理想反应器有两类: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和平推流(活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
所谓完全混合流反应器是指器内的反应流体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器内物料与反应器出口物料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