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网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1施工测量
1.1.1人员、仪器配备
1、人员配备
拟为本工程配备1名测量工程师,15名测量员。
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且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
2、仪器配备
全站仪5台,经纬仪10台,水准仪10台,50m钢卷尺10把,铝合金塔尺20把,5m钢卷尺60把。
所使用测量仪器均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定,且在有效期内,检测合格证的复印件交监理单位一份,现场自存一份,使用的仪器设立计量台账。
1.1.2测量控制原则
认真对测绘院所给的S1-S6导线点的数据进行复测,若在复测中发现有超出规范允许范围的误差,重新进行复测,直至无误为止。
在施工的道路上无控制网地段分别进行控制测量。
利用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所交的控制点和资料,在道路走向进行控制加密,尤其是在各道路的交点以及曲线等处,在没有控制点的道路上,新做测量控制网,其所做测量控制网点的原则与加密点原则相同,控制网精度达到一级导线技术标准,高程测量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标准。
1.1.3平面控制网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中测量精度要求,建立蓝色新区区内平面控制网,目的主要是加密各高级导线点,以满足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的需要。
2、控制导线网测设所用仪器为拓普康GTS-332N型全站仪,其精度为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棱镜±(2mm+2ppm ×D),发射片±(4mm+3ppm×D)。
3、施工前由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对业主、测绘院提供的平面坐标点、高程点进行复测,并对场区内的现况地面标高统一复测。
4、在道路起点沿道路方向左侧或右侧红线外利用全站仪布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以后施工的首级控制点。
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导线技术指标按一级导线要求执行。
(即:导线边长≤300m,方位角闭合差为±10,相对闭合差≤1/15000)。
5、控制点的选择考虑便于长期保存,既要满足精度要求、分布均匀方便施工,还要考虑加密控制点的布设,对于重点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采用浇注混凝土墩进行加固保护(混凝土墩深0.5m,长和宽各0.5m),并检查控制点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予以调整或平差。
6、随着工程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为了更好的控制各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控
制点的布设。
加密点布设成闭合导线和复核导线,并且加密点要随时与首级控制点进行校核。
7、所有内业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
1.1.4高程控制网
1、高程控制与平面控制同步进行,待复测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将高程传至各个平面坐标点上。
2、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可建立临时水准点。
临时水准点要选在不易破坏的地方(宜围绕各条道路且在占地线以外),当施工过程中水准点不得不被破坏时,及时将其引测至稳固的地方,保证精度与原有水准点等级相同。
3、在施工过程中,在使用任何水准点之前必须进行复测,检查水准点是否可靠。
1.1.5道路控制
1、道路高程控制
采用高程控制点直接对道路高程进行控制,如较远可适当加密,加密水准点时采用附合测量,用水准仪往返观察各一次,往返误差不得大于±12 mm (L 为路线长,以km 计)。
精度合格后,作为线路高程控制点。
路基施工时,
用线路高程控制点在路基外侧实测高程控
制木桩,每10m设置一桩,路基的填、挖各层结构施工时,以高程控制木桩为依据,复杂地段进行加密。
高程控制木桩定时复测。
2、道路中线控制
道路中线控制点,一般从平面控制点直接放样。
如平面控制点间距较长时,在中间适当位置加放支点,加放支点时应用双极坐标串测。
所加支点,每站测角时采用全圆观测法,内外角各观测两测回,结果取中数,距离在同一站上观测四次取平均数。
道路中线控制点一般控制线路的整桩号,桩号间距直线上不大于100m。
中线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测设完毕后,将其中连成复核导线形式的线路中线,并进行线路中线测量。
线路中线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之和与360º较差应小于5秒,在不具备通视的地段,按上述办法分段测设,但在恢复通视后,按照上述操作过程将分段线路联测,以确保全线贯通的准确性。
线路中线联测完毕后对中线控制点采用严密平差,各相邻点间纵横向中点差不超过:
直线:纵向为±10mm,横向为±5mm。
曲线:纵向为±5mm,曲线段小于60m时横向为±3mm,大于60m时横向±5mm。
3、路缘石施工测量
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平曲线上宜为5m,当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桩位间距不应大于3m,高程控制桩的间距与上述一致。
1.1.6竣工测量
工程完工后进行竣工测量,按要求测量工程的平面图,在图中标出有关结构物的位置、高程、相对关系和建筑物接近边界的距离,竣工测量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2008),我单位上报的现场加密导线点以及水准点成果表,经监理单位签字确认后,作为道路的平面位置、竖向高程竣工测量的基准点。
1.2道路路基施工
1.2.1概述
本次施工道路包括龙山路(鹤山路-龙山西路)、龙山东路(鹤山路-龙山西路)、旺山路(龙山西路-辅一路)、龙山西路(鹤山路-辅一路)。
龙山路位于蓝色新区内,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接现状鹤山路(K0+000),终于龙山西路(K2+302.023)。
本次设计龙山路分为两段,(鹤山路~旺山路)工程设计范围K0+018.801~K1+320,线路全长1301.199m。
(旺山路~龙山西路)工程设计范围K1+320~K2+262.845,线路全长942.845m,龙山路全线2244.044m。
龙山东路位于蓝色新区核心区内,路线呈南北走向,起点接现状鹤山路(K0+000),终于龙山西路(K2+322.997)。
本次设计龙山东路分为两段,(鹤山路~旺山路)工程设计范围K0+018.783~K1+250,线路全长1231.217m。
(旺山路~龙山西路)工程设计范围K1+250~K2+284.584,线路全长1034.584m,龙山东路全线2265.801m。
旺山路位于蓝色新区内,线路呈东西走向,起点接规划龙山西路(K0+000),终于辅一路(K2+430.618),线路全长2430.618m。
龙山西路位于蓝色新区核心区内,线路呈L型走向,道路起点接现状鹤山路(纵K0+000),终于规划辅一路(横K4+253.146)。
本次设计龙山西路工程设计范围为纵向K0+018.803~K2+400、横向改线段K1+300~K2+009.051(=原施工图K2+880)、横向K2+880~K4+230.458,线路全长4440.706m(其中改线段未纵向K1+460~横向K2+009.051)。
1.2.2场地清表
土石方平衡前,工程范围内的拆除构筑物基础、树根等应全部挖除、监理现场签认工程量,对工程范围内的草皮、庄稼、耕植土应进行清理,厚度为30cm。
本工程地表高差较大,清理采用挖掘机进行清除,配合50装载机进行铲运成堆。
前期由测量人员将占地红线放出,并将竹竿(顶部系彩旗)插在红线处,竹竿间距在30-50m为宜,遇圆弧段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