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减负”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100-01
数学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很高。
不少的人,衡量学生智力看数学,按成绩分班只看数学。
于是,小学生数学作业越来越多,书本越背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刻不容缓。
一、减负,先得用心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放开手脚让学生学,上级有指示,学生有要求,若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轻松且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小学数学教师“轻松”不起来,怕学生不适应,怕不能保证质量,怕耽误学生的前程。
“什么‘精讲善练’,我们的学生不同,就得‘多讲多练’,加班加点。
”这是不少学校领导的口头禅。
于是,减负停留在口头上,上有政策,他有对策,若要搞教改,他就“挂羊头,卖狗肉”,围绕考试指挥棒,任用“题海战术”,满堂“灌”,学生苦不堪言,有时还要家长“增援”。
有的学校,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但未减,反而在增。
减负,就得敢字当头,不怕偶尔失败;减负,就得从灵魂深处认识到数学作业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懂科学的方法,盲目地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小而言之,是无知的、愚昧的、无能的表现;大而言之,客观上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对学生的犯罪,也是对社会和时代的犯罪。
数学作业减负,是小学作业减负的重点和关
键。
二、减负,就得精讲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在于多讲,教师生怕学生不懂,占去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听得疲惫不堪。
现在的课堂有关方面明确规定:老师讲一半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另一半时间。
对于习惯于满堂灌的、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师来讲,开头还不太习惯。
但是,只要老师有抛弃完全传统教育的思想,从政府到学校有相关的“较真”的检查手段,教师肯做实验,肯搞教研,持之以恒,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必有成功的一天。
如果我们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这样来做,我们相信也许“钱学森之问”就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精讲,就得抓住课堂内容的关键所在,明确哪些目标学生能达到,哪些目标学生达不到,胸中有数,才能珍惜时间,有的放矢。
要精讲,教师先得多看、多做、多思。
多看,才会指导有方,明确哪些需要学生重点看、哪些少看;多做,才会知道题的难易、难在何处,用什么方法攻破难点;多思,才能抓住彼此的异同点,才会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课堂如战场,教师的话语使刀枪,精讲就是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
三、减负,就得巧练
学生作业,作业要求不是“多而杂”,而是“少而精”。
“多而杂”的练习方法,往往采用脱离课本、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打转转,忙得晕头转向,压得喘不过气来,占有了学生很多的休息或活动时间。
巧练,设计的作业就得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心设计。
不妨借鉴作为选材的经验:作家魏巍在朝鲜才加过许多次战役,有战地记录八十多个,但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最后只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体现三种不同的精神,是选材的典范,数学教学的选题,也应“少而精”,使学生举一反三,切忌脱离课本、机械重复的“多而杂”。
巧练,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总结,把大部分作业或练习在课堂完成,把课后大部分休息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
四、减负,就得引导家长
望子成龙,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
为了学生,有的学生交钱择校;有的自请家教;有的购买大量的教辅资料,强迫学生加班加点;假日里,有的整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强制学生学习。
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发挥,忽视了他们视野的开拓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开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对家长正确引导,广泛地向家长宣传作业减负的重要性和“加负”的危害性。
让家长了解学校作业减负的措施,请他们与教师保持一致,从而形成教育的共鸣。
(责任编辑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