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案例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案例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一、背景: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

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二、实录: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毅毅蒙着头,棉被一动一动,就轻轻地走到毅毅的床头,掀开棉被,只见他正津津有味地咬指甲,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

可是,不一会儿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一连反复了好几次都无济与事。

妈妈来接毅毅,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妈妈。

妈妈很惊讶,怎么会咬指甲呢?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毅毅确有这一坏习惯。

妈妈心里很着急,她曾耐心地给毅毅讲解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等。

但收效甚微。

她曾多次尝试着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但过后又忘。

有一次,毅毅没事干的时候又将手伸入口,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事后,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又“我行我素”了。

毅毅什么时候,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呢?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在家访中知道了毅毅的成长过程:毅毅父母工作很忙,毅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俩口样样事儿都由着他,后来,老俩口因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换成保姆照看,可是由于毅毅不适应接连换保姆。

三、反思: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

毅毅以“一切由着他”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和不熟悉保姆。

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

毅毅就是希望通过咬指甲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

毅毅在咬指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注意他,盯着他看,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他,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咬得更加厉害,从而产生安全感,这就是父母采取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反而“变本加厉“的缘故吧!为了纠正毅毅咬指甲习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创设一种洋溢着温馨气氛的环境,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

2、孩子在无事做的时候,最容易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时,因此,要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参观、观察各种事物,引导他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做游戏、折纸工、看图书等学习知识上,并指导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孩子不觉得寂寞无事做而咬指甲。

3、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嘱咐他逐渐改正不良习惯。

当孩子稍有进步时,父母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在幼儿园的老师要关爱他、友好地提醒他,教育小朋友不要叽笑他,或是老是盯着他看,而要帮助他,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成人要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

这样一段时间后,他自然就不去咬指甲了。

四、对策1.照照镜子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漂亮?然后进一步向他解释,如果他今后还总是把手指放进嘴里用力嘬,牙齿可能就不好看了,想想上嘴唇突出会是什么样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会例外的!2.借助“显微镜”妈妈可以带孩子到有显微镜的地方,从他手上取一点指甲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游动。

这时再配合上面的说教,孩子对亲眼见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下次吃手指前就会犹豫,甚至还会向其他小朋友说教。

3.赏识妈妈可以和孩子做“打赌”游戏,看看孩子会不会将手指放进嘴里。

当妈妈发现孩子有将手指放到嘴里的意图时,可以采用激将法:“宝宝真是棒呀,今天真的不啃手指了吗?妈妈就要盯着你,看你是不是一天都不啃手指。

”4.丰富孩子生活当然,这些方法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还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的小手忙起来,或教孩子做手指游戏等。

孩子为什么愤怒呢我们大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有时会感到极度的愤怒,甚至因此失去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好风度和良好的自我控制。

那么孩子的愤怒又是因为什么呢?专家研究后,认为孩子的愤怒情绪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1、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

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

他也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帮助他,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

孩子天生是渴求温情和友善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认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中。

他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引起父母和亲人的注意: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孩子悲伤的时候,哭泣可以排除他们的悲伤。

孩子害怕的时候,哭泣、发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

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过脾气之后他们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但是,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却没有明确的、与生俱来的康复途径可循。

父母必须学会靠近惊恐而又充满痛苦的孩子。

一旦学会如何靠近愤怒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造成他们愤怒的主要原因——恐惧和痛苦。

2、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当孩子感到处境危险,或经常独自一人、无人做伴,或见到别人受到伤害,都会强烈地感到恐惧。

在这种时候,由于过度惊恐或为恐惧所压倒,他们几乎无法抗争。

他们会退缩,发呆,或漠不作声以求逃生。

这些骇人的时刻会使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记。

在脱离危险后很久,他们仍会感到恐惧。

他们的恐惧既来自于那件他们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来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动的处境的体验。

很小的不快可能会触发孩子很久以前的经历留下的恐怖感。

尽管此刻他并未面对严重威胁,他的行为正如那次一样,因感到孤独和惊恐作出自卫的反应,他愤怒。

有时实际的威胁并不存在,愤怒的孩子有时是在与一个不存在的敌手争斗,昔日的恐惧仍然缠绕着他。

此时,告诉孩子没有必要紧张是毫无效果的。

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处理他的恐惧和悲伤。

3、孩子的愤怒有时可能是针对着不公平有时,由于我们或其他成年人未能善待孩子,孩子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气愤。

有自信心的年轻人受到委屈时,他们会迅速、强烈、高声地抗议,但并不想伤害任何人。

他们的目的是要人倾听并争得公正。

当孩子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受到了委屈,他会很愤怒。

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任由他的愤怒爆发出来,听他说些什么,看他是不是有道理。

如果愤怒的人得到倾听并得知有切实的补救方法,事情就会迅速了结,情绪也随之归于平静。

因此,孩子的愤怒有时来源于恐惧和悲伤,有时则是对不公正的情绪性反应。

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愤怒的发泄能为人理解并得到倾听,孩子和家人都会从中受益。

个案分析:悦人型性格幼儿一、个案设立幼儿姓名:杨浩性别:男出生年月:00.11家长姓名:工作单位:上海机床铸造厂杨浩,凡见过这个孩子的老师都夸他懂事、听话。

上课时,总是认真听课学本领,不随便插嘴,举手回答问题。

因此,老师经常表扬他。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他做事总是很小心谨慎,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多分追求输赢结果。

一次,羊角球比才,杨浩输给了别人,就特别的生气,闷了一上午也不和别的小朋友玩。

还有一次,老师要求带灯笼来园,杨浩应父母的疏忽而忘记带,同样的也是不愿和老师说话,即使老师极力劝解他。

显而易见,杨浩对于老师和同伴的夸奖很在意,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而压制自己真正感受。

这是一个有悦人型倾向的幼儿。

二.案例分析心理学上是这样勾画悦人型人格的:这种人常按照能给自己带来赞扬的方式去行动。

比如,他们常向人表示友善、宽容、赞许、取悦与他人。

起根本目的则在于以此来换取别人的认可,从而增加自信心。

这种人把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做人处事的最高原则。

他们没有主见,常常感到虚弱与无助。

悦人型人格自信心不足,但他们不是增强自己的实力,而是以别人的态度与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悦人型人格从积极的方面讲,这有助于他们社会化,以后步入社会后,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容易博得他人的欢心。

但从消极的方面看,如果掌握不当,幼儿就容易失去个性及独立性,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

而如今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人。

三.实施措施总目标:让幼儿懂得,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赏,关键要靠自己的实力。

家长工作向家长告知悦人型人格的特征,让家长了解悦人型人格未必是件坏事,只要有意识地加以正确指导,可以转劣为优,要配合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表扬要适度,给他灌输靠实力同样能赢得别人的赞赏。

实施方式(1)表扬要适度:对于这种孩子过度的表扬只能强化他们的行为,不利其良好个性的形成。

老师的表扬具有强的导向作用,所以老师表扬的程度都要很好地把握。

(2)让幼儿懂得,自己的实力才是获得别人赞赏的关键。

老师的表扬内容应该针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其道德、纪律方面的表现。

表扬的内容应该要适当,让幼儿自信心从实力中得到认可,以此达到总目标。

四.实施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用杨浩较强的方面来带动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条理清晰,自理能力强,从这些方面入手,多给他创造建立自信的机会。

有了自信心后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充分地发展。

口吃:个案分析:他敢说话了今年我带大三班,第一天进教室,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姓什么?”“我姓李,你们叫什么?”“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

忽然,有人使劲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他长着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宝贝,你叫什么啊?”我亲切地问。

“我——我——我叫——”他脸涨得通红。

还没等他说完,佳佳插嘴道:“李老师,他叫瑞瑞,他是个小结巴!”“对!对!对!他是小结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

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们都这样说,会对瑞瑞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时瑞瑞松开我的衣角,红着脸,低着头就要离开,我一把将他抱在怀里说:“瑞瑞,老师很喜欢你,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瑞瑞惊喜地抬起头,郑重地点了点头。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到地垫上,自由组合玩起了游戏。

“来,瑞瑞,我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吧!”川川大声喊。

“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

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注意倾听他们之间的交谈。

“瑞瑞,你当小偷吧!”“我不当小偷!我想当——当警察。

”他们玩了起来。

“啾——啾!”瑞瑞一边跑一边喊着去抓川川,抓到后兴奋地喊起来:“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过去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个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吗?”他又结巴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