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动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2

互动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2

颍东区教育教学参评论文
“互动”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颍东区李桥中学马朝学
2010年3月10日
“互动”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颍东区李桥中学马朝学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互动
内容择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学习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和实践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已成时代必然。

下面我就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处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课改的前提背景
我的教学实践是基于我所在的李桥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

李桥中学地处颍东区与颍上县、利辛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学校没有一幢教学楼,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十五位教师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没有活动场地,条件非常简陋。

前几年刚分配的大学生一到校只摇头,说这简直不是人呆的地
方,于是纷纷的找关系转走了。

就是这样的条件,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共同奋战,连续六年中考位居颍东区农村中学前列。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却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依然处于撤并的行列。

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学校校委会反复研究决定,只有改革才会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更进一步。

可又苦于资金匮乏,教师走不出去,改革的步伐很慢。

08年借助区教育局改革的东风,我校部分骨干教师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实地考察学习。

对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感触颇多。

一致认为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经学校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而我也因此承担数学课的改革工作,通过查找资料,摸索探索,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整理出符合我们学校情况的一整套措施,课堂教学实践检验了它的可行,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处理
1、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观念老化,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计依旧,学生我行我素,这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教师的观念不更新,新课程的理念就很难得到体现。

郑金洲先生说得好:“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新课堂改革的数学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的课堂,
是变教师传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变僵硬呆板的“教堂式”课堂为灵动鲜活的“天堂式”课堂,是变旨在单纯求知备考的应试课堂为旨在开掘生命潜能与智慧的人本式课堂。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坚持在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体验学习的美妙和快乐,学会自己控制和把握自己的生活,培养其独立的性格,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社会。

2、建立良好的班级互动环境。

首先是拆除讲台。

讲台是教师独霸课堂的圣地,是影响师生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屏障。

它就像皇帝高高地坐在宝座上,他能真正地了解百姓疾苦,制定出平等的惠民政策吗?其次调整学生的座次。

过去我们的学生都是一字排开,面向讲台。

这种排法,不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特别是互帮、互助活动更是难于实现。

再次,健全班级管理组织。

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且每项负责人不能终身制,要实行民主选举换届制,要相信学生,由学生自主选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

做到能上能下,不计较权位。

我们设立的“岗位”很多,如总务班长、各学科代表、卫生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自行车管理员、后勤管理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统计员······这样班内的工作能及时的得到处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

3、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后的数学课大致分为新课、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测评课等,根据课程的特点预设好学生学习的提纲,每一个过程由学生阅读、交流、讨论、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封”住学生的口,要让他们大胆的去想象,打开智慧之门,在雄辩中明辨是非、真伪。

如在学习方程的概念时,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中“含有”一词不理解。

这个概念出现在七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能很好理解。

我就组织学生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再通过写出一系列的方程,告诉学生一元一次方程现在就能学习到,有的方程要在八、九年级才能学到,有的要到高中,甚至要到大学时才能学到。

这样在互动的过程中解除了学生的疑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后,要求学生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预习后展示方程x=x2+7,要求学生把它化成一般形式。

学生甲:x2-x+7=0,学生乙:-x2+x-7=0。

两位同学刚展示好,教室内就热闹起来,这时我就抓住机遇,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着的作用,激发学生去阅读教材并进行讨论交流。

生1:甲的写法符合一般形式,且与例体相符;生2:乙的写法中,二次项与例题不符;生3: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限制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并没有说不能取负数,所以甲、乙都对。

针对这个状况,我再次组织学生讨论。

有的小组得出:一般形式中限制a≠0,而在例题中并没有把二次项系数写成负数形式,可能是一种习惯写法。

大家听到他的解释后给予热烈的掌声。

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
作用,使课堂学习更具有实效性。

其次练习课。

先整体预习,然后分解学习任务,展示预习效果,小组互评,归纳总结。

特别是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好的见解,创新的解题方法,给予大力表扬或奖励。

如学习平行线一节时,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A、垂直B 平行C、重合D、相交。

该同学画出图形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后。

进而他提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怎样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又是怎样呢?在他的问题的引导下,同学们兴趣高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画图、证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当然更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是要及时反馈信息,纠正错误。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测评课。

为了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测试,我设计让学生帮我策划试题,告诉他们要考察知识点的范围,请学生组合试卷。

这样处理,学生当“老师”,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参与中锻炼了自己,处理试卷中又复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试卷的批阅。

以小组为单位,对调阅卷。

批阅中学习了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的短处,警醒了自己,得到了进步。

试卷的评讲,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进行研讨,不懂的再拿到组间进行讨论,再不懂拿到全
班共同讨论。

教师引导,生生互动既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

4、发挥激励性评价功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就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结构,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评价的方法很多,如口头表扬、掌声鼓励、奖品、奖状、光荣榜、宣传栏等,在平时我们还使用积分法。

根据学校教研组细则加分,对于表现积极,见解独到,语言规范流畅,书写认真规范等给予附加分。

积分要一周一小节,一月一总结,与月考成绩进行折算计入总分。

这样积分才具有长效性,才有激励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时刻有信心,有激情投入到每一个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深化课堂改革,优化课堂结构,面向全体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我们只是尝试性的做了一点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去实践、去总结。

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实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