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思路(清晰易懂)
一、前言
企业学习犹如人的学习,因为学习才能不断的改变观念行为,最后改变结果。
所以说,学习是防止企业“老化”最有效的方法。
二、企业培训的前期工作
1、编制年度培训预算
一般大中型企业的奶年度培训预算大约在年度营业额的0.5%—0.8%左右,可以视年度发展需求增减。
2、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各部门之需求调查,再根据企业的培训预算来编制培训计划。
企业内部培训作业流程参照附件1.1,年度培训计划参展附件1.2 3、设置专业的培训教室
企业的培训效果,建立在全员的学习文化,尤其占有大多数的基层员工,更是需要上层主管不断给予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上的教导,所以培训场所需要事先加以规划与准备。
培训教室设计以不超过80人为宜。
企业培训教室的数量可以以企业员工1200人一间做规划。
4、建立内部讲师
企业刚开始可借助外部力量进行管理干部培训,然后逐步强化企业内部的培训师资力量。
内部培训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讲师的建立,一是中基层主管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工作教导)
三、培训规划
(一)依时机别
1、入职后(职前训练):
职前训练是新入职员工的通识训练,一般时间1—5天(不含上岗前岗位训练),通常由培训专员执行此项工作。
训练项包括:
企业认识:认识组织、认识领导、认识产品、认识其企业文化。
人事管理制度:最好人手一册《员工文化手册》
基本要求:如安全须知,5S要求等。
2、在职中(在职训练):
此为企业培训的核心部分,主要是补足现在岗位应具备而不足的能力,参照下述的(二)三(四)展开
3、储备(发展训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须制定接班梯队计划,每个岗位储备接班人员,并在接班前,做好接班工作,进行储备训练,同时亦可选择性针对个人生涯规划,进行发展训练。
(二)依层级别管理培训
1、高级主管经营管理训练:
主要针对企业高层主管;
训练内容包括投资、策略、财务、营销、营运管理、领导统御等课程;国内大学的EMBA课程可参考
2、中层主管管理训练:
主要针对企业的中层主管,课程主要围绕着企业的产、销、人、发、财五大机能(人、机、料、法、环)
注:中层主管管理训练课程(另做成附件);
建议每年每人的培训时数不低于100小时;
中层主管培训尽量借助外部专业力量
现实国内顾问培训课题泛泛之谈多,科学管理应用工具相对不足,这是谈科学管理需具备的;
3、基层主管管理训练:
针对企业的基层主管
课程内容大致是管理概论、工作关系、工作改善、工作教导、工作安全等
注:基层主管管理训练课程(另做成附件)
建议每年每人培训时数不低于70小时
4、基层员工工作训练:
针对企业的基层员工
可通过早会或正式培训实施
内容:企业核心价值观宣导、工作态度、更多的应是工作技能的教导注:基层员工训练应由企业中基层主管实施
建议全年每人不低于40小时(不含职前训练)
(三)依企业机能别专业培训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主要培训对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或各级管理人员。
2、财务管理系统
主要培训对象为财会专业人员,课程可依企业需求设计。
3、营销管理系统
主要培训对象为市场及营销人员。
4、生产管理(PMC)系统
主要培训对象为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物料控制采购人员。
5、生产技术
主要培训对象为生产干部、IE部门技术干部,课程例如IE、精益生产等。
6、品质管理系统
主要培训对象为品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生产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高阶品管课程参照7研发管理系统。
7、研发管理系统
主要培训对象为研发(技术)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品质部门、高阶管理课程(另做成附件)
8、信息化管理系统
主要负责电脑信息化人员,如ERP软件、品管SPC软件等。
(四)技术工种培训
可根据本公司各技术工种区分,编制培训方案。
(五)培训效果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改变观念、思维、工作方法,最后
改变“结果”,有效的培训,除了可以支持企业与员工的目标外,同时对企业来说也是个善尽社会责任的体现。
目前国内对于培训的认知有误区,普遍以培训会场的效果(气氛好、开心)来作为满意度的标准,也就在这种认知下,培训在国内形成了“会场激动,会后没行动”的局面,也因此造成企业对培训效果的误解。
既然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啊”,要改变就得付诸行动,才会有效果。
同样的,有些企业要求培训的人员结束培训后,提出心得报告,有些报告洋洋洒洒,假如没有付之行动,还是无效果的。
培训要有效果,建议企业在人员培训后,提出与工作相关的改善计划,哪怕一点的改变,就可以加倍的回报企业。
四、培训与诊断、辅导
“培训”是由老师讲学员听,老师讲的内容较没有针对性,效果较为有限。
注:企业内训作业流程(另做成附件)
“诊断”是由具充分实战经验的顾问老师对企业实地进行调研(或企业内部专家),调研方法主要通过关键人员访谈、资料调阅及现场访查,找出企业管理上的主要问题,并建议修正方法。
“辅导”一般是针对机能别专业系统,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具有针对性,而且一般辅之以教育训练,效果较为显著。
专案辅导的进行,通常是由专业顾问师到企业实施初步诊断,了解初
步状况后,提出《初步诊断报告》及《辅导规划书》,经双方协商后再正式实施辅导。
辅导的实施对一般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梳理(标准化)阶段
对部门组织、职能、流程、运作制度、控制表单进行整理,作为管理的基础。
第二阶段提升(合理化)阶段
在第一阶段上,通过统计、分析、对策提升绩效指标。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
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
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
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
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