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胖论文

肥胖论文

姓名:吴丹学号:3100311094年级:2010级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肥胖及其防治论文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胖国”,亚洲、非洲等国肥胖人数也在猛增;根据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肥胖人口数可达9000万,超重人数估计过两亿,人口过度肥胖已严重威胁全球发展。

5月11日是防治肥胖日,目前国内外有关肥胖问题的最新资讯,以呼吁更多的民众及有关部门共同关注,并从己做起,从而有效遏止这一严峻趋势。

一、肥胖的概念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二、肥胖的判定当实测体重超过正常值10%为超重,20%~30%时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时为中度肥胖,超过50%时为重度肥胖。

1.体质指数和腰围目前国际通用的肥胖的诊断批准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waist circuit,WC)。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

大多数个体的体质指数与体脂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而腰围测量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可用来确定腹部脂肪分布引起肥胖相关疾病危险度增高的体重超重者。

腰围与身高无关,但于BMI和腰臀比较紧密相关,是腹内脂肪含量和总体脂的一个近似指标。

由于人种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其诊断标准也不同。

1997年WHO发布的成年人肥胖诊断标准和2001年中国肥胖工作专家组发布的中国成年人肥胖诊断标准就不一样。

2.体脂百分比在进行肥胖诊断时应考虑体脂百分比,以鉴定因肌肉体重过大而引起的BMI 值增高。

健康成年人正常值见表1。

三、肥胖形成的原因1.中枢神经系统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对进食直接调控的神经细胞群,其位置在下丘脑,一为腹内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为腹外核,又称饥中枢。

刺激前后和破坏后者可产生饱胀感,引起进食下降或拒绝进食;而刺激后者或破坏前者则产生食欲亢进,进食量增多。

2.高胰岛素血症一些研究显示:肥胖者和正常人相比往往血浆胰岛素水平成较高水平且血中胰岛素水平和肥胖呈正相关。

3.饮食、生活习惯因素主要是因为吃的多活动少造成的。

肥胖者一般对某些食物有特殊喜好,如甜食、油脂等高热量食物,不吃或很少吃蔬菜和水果,胃肠道功能好,很少发生消化道疾病。

在进食期间多数喜欢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喜欢吃零食、睡前进食和晚餐过量进食。

4运动因素运动不足是肥胖的直接原因,身体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力活动,饮食是次要的。

因此,单纯性肥胖的原因是“多吃少动”,而少动是要害。

5遗传因素在对肥胖形成机制的研究中,遗传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人类许多资料表明遗传在肥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补充:(另类肥胖原因:1.睡眠不足:平均睡眠时数减少,很多研究指睡眠不足令人增磅。

2.部分食物含内分泌干扰素,改变人体内的脂肪3.舒适的温度:空调系统令人减少流汗和打颤,减少卡路里的燃烧4.烟民人数减少:吸烟能令人胃口大减5.药物令人增磅6. 高龄母亲:研究指高龄产妇生下的婴孩较重7.怀孕时的基因影响8.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论:肥人较瘦人更能适应恶劣环境)四、肥胖的类型1体质性肥胖原因:先天性。

体内物质代谢较慢,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

现象:脂肪细胞大而多,遍布全身。

2获得性肥胖原因:由饮食过量引起。

食物中甜食,油腻食物多。

脂肪多分布于躯干。

现象:脂肪细胞大,但数量不增多。

3柯兴综合症原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现象: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则脂肪不多。

4胰源性原因:胰岛素分泌过多,代谢率降低,使脂肪分解减少而合成增加现象:全身肥胖5性功能降低原因:脑性肥胖病,伴有性功能丧失,或性欲减退。

现象:乳房,下腹部,生殖器附近肥胖6垂体性原因:脑垂体病变导致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现象:全身骨头,软组织,内脏组织增生和肥大。

7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现象:肥胖和粘液型水肿8药源性原因: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如由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现象: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肥胖,比如有些患有过敏性疾病,类风湿病,哮喘病的病人。

9皮下肥胖特点: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臀部和大腿部的皮下组织内10内脏肥胖特点: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内的腹膜11皮下肥胖特点: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臀部和大腿部的皮下组织内12内脏肥胖特点: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内的腹膜五、肥胖的危害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并非"健康"的标志。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严重的是,肥胖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肥胖是健康长寿的大敌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脏衰竭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两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较正常人约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4~6倍,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

2.影响劳动力,易遭受外伤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皱折处患皮炎等,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行走活动都有困难,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劳动力丧失。

由于肥胖者行动反应迟缓,也易遭受各种外伤、车祸、骨折及扭伤等。

3.易患冠心病及高血压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脏做功量大,使心肌肥厚,尤其左心室负担加重,久之易诱发高血压。

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4.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

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

肥胖女性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5.影响肺功能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出二氧化碳。

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又限制了肺的呼吸运动,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6.易引起肝胆病变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使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就会造成在肝脏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

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

7.增加手术难度,术后容易感染肥胖者会增加麻醉时的危险,手术后伤口易裂开,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机会均较不胖者为多。

8.可引起关节病变体重的增加可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等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

9.并发疝气肥胖者可并发许多疝病,其中以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最为常见。

10.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病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从而使小动脉的外因阻力增加,这使得心脏必须加强做功,增加心搏出量,以保证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

由此而致的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发生,加上肥胖病病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进一步增加了循环血量,加重高血压。

11.遗传因素对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包括一部分体重正常的高血压患者。

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壁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对高血压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该类患者常有家族发病倾向。

12.肥胖易导致肺血管阻塞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和致命的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阻塞肺部动脉血管的血栓常常是随血流从大腿部向肺部转移的。

六、肥胖的防治1 低脂饮食食物脂肪是人体脂质的主要来源,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导致乳糜微粒,TG和TC的合成增加,结果体脂大量存储、体重增加、肥胖、FFA生成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增高,从而加重了IR和糖尿病。

因此,宜少吃高脂高糖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类食物,适当进食植物油、乳制品及蛋类食物,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蛋白质,调节和改善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改善IR和糖尿病。

2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消耗脂肪产生能量和热量,有利于肌肉规律收缩运动,改善心、肺、血管功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IR。

3 纠正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保证生理睡眠、不多食等也是改善IR的有效方法。

4 药物治疗选用调血脂,降胆固醇,抗氧化的药物,如他汀类、烟酸、普罗布考等。

随着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深入研究,许多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具有降糖降脂、抗过氧化和扶正固本的作用,如黄连[26]、葛根[27]、黄芪[28]、大黄[29]及中药复方加味桃核承气汤[30]和金芪降糖片[31]等。

研究发现[32~34],许多中药活性成分如多糖、皂类在改善IR,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世界医学杂志,2004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环球科学》2011第3期《健康中国》2011年5月《国际肥胖杂志》调查肥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