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attt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与机制(ppt23).pptx
attt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与机制(ppt23).pptx
创新的重要意义:innovation or die
创新已经成为新的信仰,然而,关于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培育创新,仍是 一个存有困惑的问题。
[英]Nicholas Valery著,战洪起等译,《工业创新》(Innovation in Industry),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页。
美国IRI(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在对美国主要技术公司的年度调查中发现, “设法使创新发生”已经从早些年的第4,5位问题上升为1998年工业界面临的首 要问题。
资料来源: 许庆瑞编著,《研究与发展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1、13页。 [美]理查·福斯特,《创新:进攻者的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第1讲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与机制
• 创新:一个存在普遍分歧的领域 • 创新理论的发端 • 发明、技术创新与R&D • 摩尔定律与S型曲线 • 创新的分类、 • 工业创新主体 • 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 • 创新的过程模型 • 工业创新的分布模式 • 创新群集 • 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
创新:一个存在普遍分歧的领 域
摩尔定律(Moor’s Law)
• 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诺伊斯、摩尔与葛洛夫 • 摩尔观察了从1959-1965年的数据,而以1959年数据为基准,发现每隔18个月左右,芯片技术就大约进展一倍。 • 1965年4月,摩尔发表论文,提出“摩尔定律”。
• 摩尔定律(1965年):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零件数量,每隔一年半左右就会增长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
第一代工艺
第一代工艺(改进) 第二代工艺 第二代工艺(改进)
14.4
N.A.
+623
+200
700
+21.7
-28
+50
7200
0
+277
+240
第三代工艺
1100
+35.3
-32
-55
第三代工艺(改进)
115
0
+380
+57
第四代工艺
1500
+25.3
-45
-12
第四代工艺(改进#43;225
[参见:虞有澄,《我看英特尔》,三联书店,1995年,第34页图、第304页图。]
Price曲线(S-shaped Curve)
• S型曲线规律:某一特定的技术因受其物理的或自然的制约而使其性能参数逐渐趋于饱和的上
限。
• 随着技术逐渐趋于极限,则技术改进的成本将急剧上升
R&D成本
汽油
劳动力 资本
(万美圆) 发动机压缩率 单位工程化小时 单位资本投入
(2)50-60年长周期的“创造性毁灭”过程 (3)每个经济活动的长周期都是独特的,受完全不同的产业群所推动(Nicholas Valery, 第11页) (4)经济长波随技术进步在逐渐缩短,周期从50-60年缩短至30-40年
发明与技术创新
• 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
对古典经济学的挑战:非主流经济学 (1)古典经济学家寻求在稳定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经济资源,任何干扰都视为外生的; (2)熊彼特认为经济在大多数情形下处于非均衡状态,不断受到“技术创新”的扰动,从而产生“经济长波”。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1)创新与企业家
创新(innovation):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 引进新产品 - 采用新技术 - 开辟新的市场 - 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 引入新型的工业组织
+60
资料来源:J. L. Enos, Petroleum progress and profits: a history of process innovatio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62.
• 当技术的渐进性改进出现锐减的收益时,技术自身已经非常近于技术极限。 • 对于一条对称的S曲线,当R&D产出率达到其最大值时,技术改进的潜力一般还剩一半。 • 当技术发展趋近于饱和极限时,必须完成重大创新,使技术从一条S型曲线跃迁到更高层次的S型曲线。
创新领域普遍存在的分歧
• Definition: what is innovation?
– 事实上,创新的界定在多数情形下取决于研究者本人所关注的层次,产业层次、企业层次或者是国家层次。
• 创新类型如何进行划分? • 创新是technology push or market pull?
– 市场因素与技术因素究竟何者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日光灯
1859
1938
采棉机
1889
1942
拉链
1891
1918
电视
1919
1941
喷气发动机
1929
1943
雷达
1922
1935
复印机
1937
1950
蒸汽机
1764
1775
尼龙
1928
1939
无线电报
1889
1897
三极真空管
1907
1914
圆珠笔
1938
1944
• 当发明者与创新者合二为一时,可以大大缩短“滞后期”。
• 渐进创新与重大创新究竟何者具有更为重要的经济意义? • 大企业与小企业孰为工业创新主体?
创新理论的发端
J ·A ·熊彼特(J. A. Schumpeter) 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版) 关于50-60年长周期的“创造性毁灭”的论述
(俄国经济学家Nikolai Kondratieff于1925年对法、英、美三国价格、工资、利率以及工业生产与消费数据发现了“经济长波”现象)
• R&D
(1)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3)开发(development)
• 创新的产出:商业化过程;product-related R&D的产出:知识
• R&D与创新之间的关联
(1)R&D费用已经被普遍采用为创新投入的测度指标:R&D、R&D/sales (2)R&D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讨论:
(1)原因分析
(2)随着技术发展的加速,情形是否会发生变化?
滞后期 79 53 27 22 14 13 13 11 11 8 7 6
创新与R&D
• 研究与开发(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与开发是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库,并利用这一知 识进行 新的发明(OECD,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