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 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 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这种只重产出不讲投入 的低效发展模式使得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恶化。迄 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 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 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 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国家政策 导向的偏差致使经济发展战略存在以下三方面失误。
首先,产业布局的偏差。由于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 件,使得产业布局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会加剧水资源污 染,如将一些对水资源危害严重的工业项目设在城市水源上 游。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 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其次,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工业污染呈上升的趋 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 增加,每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约已占废水排放总量的一 半。但是我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城市还没有污 水处理厂。
水是人类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是环境构成中最活跃 的因素。我国常年水资源总储量为2.81万亿m3,居世界第 6位,而年总用水量为5 500亿~5 600亿m3,整体上能够满 足需求[1]。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2 150m3,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位列世界110 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最为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 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 求量日益增加,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水生态 系统失衡等问题加剧了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使我国水资源 危机越发凸显,进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 一。据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的报告,中国668 个城市中440个已出现长期缺水问题[2]。因此,防治水资源污 染,提高水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使用农业化肥的强度是独一无二的。”据统计, 有着不到世界1/10耕地的中国,近年来氮肥的使用量却占 全世界的近30%[11]。随着化肥使用面积的逐年扩大和单位用
183
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肥量的增加,每年因水土流失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标氮 (N)达百万吨之多,标磷(P2O5)达10万吨之多,使得农 村面源污染形势极为严峻。上海市林业总站对2005年当地 51个林地、果园肥料农药使用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年51个 调查点的化学农药的使用总量为1.92万公斤,折算为有效 量4 798公斤。总量微低于04年,下降了3.9%;有效量高于 04年的使用水平,上升了15.7%。平均每亩化学农药施用量 2.27公斤,折有效量0.58公斤,相比2004年的调查数据,亩 施用总量增加了68.1%,有效量增加了65.7%。而这种日益 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和污染地表水体的渗漏更成为地下水污 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3 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
2 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1 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 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技术改造往 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企业 工业发展过程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水利部官员指 出,中国的单位GDP耗水量比世界平均值高4倍,比美国和 其它发达国家高8倍。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超过了 水环境的容量,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更 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 到根本性的转变。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56.8亿吨, 比上年增长3.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亿吨,占废 水排放总量的44.3%,比上年增长2.7%[10]。以长江为例,新 华社曾报道,长江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期。仅2007 年一年,就有305亿吨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被直接排入长 江。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6]。
Abstract: The water-resource-polluting situation of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red light has already been on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So, preventing water resource pollution is extremely urgent. After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the ca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 pollution, the author starts with angles such as administration, law and economy mainly, tries seek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and structuring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ety.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pollution; prevent and control
2005年3月,第13届“世界水日”暨第18届“中国水
作者简介:沈琳(1974~ ),女,四川夹江人,讲师,主要从事财政税收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研究。 182 ECOLOGICAL ECONOMY
周”期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路明表 示,我国的饮用水安全正面临严重威胁,危及饮水安全的 基本因素是水污染问题[4]。目前全国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 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 饮用[5]。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只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 的水质良好,26.1%的城市水质较好,45.6%的城市水质较 差[6]。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 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 饮用水最主要的问题是粪便排污,此外为工业和农业化学污 染。饮用水源地水质差不但增加了自来水处理成本,而且有 一些难以处理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直接危及人体健康。据世界 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 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 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7]。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累计解决 了2.7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目前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村 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 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3 局部海域污染加重
现代农业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一味大量使用 化肥和农药,其中不少是高毒农药,这些农药在进行虫害防 治时,除被生物吸收、挥发分解一部分外,大部分残留在土 壤和水分中,然后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排入自然水体,造 成地下水污染,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 养化,施用的氮肥有一半以N2O形式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温 室效应,形成“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
The Status Quo, the Caus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Re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SHEN Lin
(Economics School,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与此同时,我国的废水处理率一直很低,我国每年约有 l/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 湖泊等受纳水体[6],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滞后的局面没有根 本扭转。到2005年底,全国661个设市城市中还有278个城市 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有30多个城市约50多座污水处理厂运 行负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没有运行;污水处理厂污泥和 垃圾普遍存在二次污染隐患;污水再生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超标排污,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 2.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在地表水资源污染的渗透作用下,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也 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不断恶化。根据2007年189个 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主要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以良 好~较差级为主。深层地下水水质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 度低的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在开展浅层 地下水水质监测的159个城市中,与2006年相比,主要监测 点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和基本稳定的城市分别有16个和
137个,占总数的10.0%和86.2%;在开展深层地下水水质监 测的76个城市中,与2006年相比,主要监测点地下水水质呈 恶化和基本稳定的城市分别有4个和68个,占总数的5.3%和 89.5%[9]。此外,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300多 个城市由于地下水污染造成供水紧张,由此带来的土壤污染 问题也日渐凸显[10]。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做法已经持续多年,这 使得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海水,对我国近岸海域造成的污染日 益加重。2007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全 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 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四大 海区近岸海域中,渤海为轻度污染,东海为重度污染。与上 年相比,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污染形势依然严 峻[8]。由于营养物过剩,渤海和东海地区每年都发生赤潮。 全国近岸海域Ⅰ、Ⅱ类海水比例为62.8%,比上年下降4.9 个百分点;Ⅲ类为11.8%,上升3.8个百分点;Ⅳ类、劣Ⅳ 类为25.4%,上升1.1个百分点[3]。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 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近岸海域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 部分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依然较高。87%的入海排污口 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河流 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继续增高。由大气输入海洋的部分污 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8]。 1.4 地下水资源水质不断恶化
1 水资源污染现状 1.1 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