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1)1.1.1 项目承担建设单位 (1)1.1.2 项目承担设计单位 (1)1.2项目建设的依据 (1)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 (2)1.3.1 总体情况 (2)1.3.2 建设容和规模 (2)1.3.3 与项目可研批复容变化情况说明 (4)1.4项目组织实施 (4)1.5项目建后管理 (5)1.6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5)2 项目区基本情况和建设的必要性 (5)2.1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5)2.1.1 自然状况 (5)2.1.2 社会经济 (7)2.1.3 农业灌溉现状 (8)2.1.4 农业灌溉与用水现状 (11)2.2项目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3 项目区灌溉水源与水量分析 (14)3.1建设项目的灌溉水源 (14)3.1.1 项目区地下水特性 (14)3.1.2 项目区地表水特性 (15)3.2项目区用水需求预测 (15)3.3项目灌溉水量和水质分析 (19)3.3.1 灌溉水量分析 (19)3.3.2 灌溉用中水水质及灌溉水质标准 (19)3.3.3 总体对比 (20)4 项目建设容及工程技术设计 (24)4.1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 (24)4.1.1 设计思想 (24)4.1.2 设计原则 (24)4.2项目设计编制依据 (24)4.3项目总体布置 (25)4.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选型 (25)4.4.1 灌溉形式 (25)4.4.2 管材比选 (27)4.4.3 微灌过滤器技术 (28)4.4.4 技术选型 (30)4.5工程技术设计 (30)4.5.1 水源井设计 (30)4.5.2蓄水池设计 (31)4.5.3工程设计 (33)4.6.4 灌溉自动控制设计方案 (64)4.6.5 其它设备选型 (67)4.6.6附属建(构)筑物设计 (68)4.6.7 电气设计 (71)4.6.8 其它地块成果表 (72)5 农艺及管理节水措施 (81)6 管理节水措施 (83)7 水土保持 (83)7.1水土保持措施 (83)7.2水土保持评价 (83)8 环境影响评价 (83)8.1编制依据 (83)8.2环境影响预测 (84)8.2.1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 (84)8.2.2 自然环境影响预测 (84)8.2.3 施工期环境影响 (84)8.3环境保护措施 (84)8.4工程竣工运行后环境影响评价 (84)8.5环境影响分析 (85)8.5.1 投入工程带来的效益分析 (85)8.5.2 工程建设带来的损失 (85)9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86)9.1项目组织管理 (86)9.2项目运行管理 (86)9.3工程施工 (86)9.3.1 施工条件及工程地质状况 (87)9.3.2 管道施工 (87)9.3.3 浆砌石施工 (89)9.4项目验收与移交 (89)10. 项目概算及资金构成 (90)10.1工程概况 (90)10.2编制说明 (90)10.2.1 编制原则和依据 (90)10.2.2 基础价格 (91)10.2.3 工程单价 (92)10.2.4 建筑工程 (93)10.2.5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和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93)10.2.6 施工临时工程 (93)10.2.7 独立费用 (94)10.2.8 基本预备费 (94)10.3设计概算编制中存在的其它应说明的问题 (94)10.4投资主要指标 (95)11. 项目综合评价 (97)11.1经济效益和技术经济分析 (97)11.1.1 节水效益 (97)11.1.2 经济效益 (97)11.2生态效益分析 (97)11.3国民经济评价 (97)11.3.1 计算依据 (97)11.3.2 采用的价格水平 (98)11.3.3 主要参数 (98)11.3.4 评价准则 (98)11.3.5 费用估算 (98)11.3.6 国民经济评价 (100)12. 结论及建议 (101)附件:1、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投资概算2、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图册3、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1.综合说明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1.1.1项目承担建设单位1.1.2项目承担设计单位1.2项目建设的依据《惠利区XXXX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批复文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50363-200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微灌工程技术规》(GB/T 50485-2009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1/T 557-2008《机井技术规》(SL256-200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XX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XX市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其他相关规、文件及技术参考文件《XX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1.3项目建设地点、容与规模1.3.1总体情况工程项目位于XX市惠利区XX镇、XXX镇、XXX镇、XXX镇、XXX镇5个镇和XXX农场。
共涉及24个行政村,37块地块,共计面积8162亩,其中果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346亩,喷灌面积128亩,微灌面积3688亩,其中果树小管出流灌溉2880亩、设施农业微灌808亩。
1.3.2建设容和规模本项目共需打井11眼,其中新增水源井6眼、更新水源井5眼。
建设水源井泵房14座,包括更换深井潜水泵及泵房配套机电设施。
建设阀门井490座,泄水井452座,铺设PVC-U管道138.799km,铺设PE管233.026km,铺设滴灌带199.498km.建设蓄水池2座,总容积6400m3。
工程建设容和建设规模见表1-3、1-41.3.3与项目可研批复容变化情况说明1、项目可研批复灌溉面积总计8130亩,初步设计为8162亩,变更原因为可研《补充资料》对地块的数量及面积核实后太舟坞二地块面积由原来147亩变更为155亩,其中增加的8亩实际为初步设计太舟坞三地块面积,面积为40亩,地块有温室大棚10座。
2、项目可研批复地块数量为33块,其中包括徐各庄的蓄水池工程,初步设计地块数量为37块,包括徐各庄蓄水池。
地块变更原因为:根据《XXXX年XX市农业节水灌溉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表格编制要求,地下水与地表水表格编制要求不同,原项目可研报告33地块中有部分地块同时使用地下水与地表水,初步设计为了便于描述与报告编制,把原同时使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地块进行拆分,具体拆分情况见下表。
果改在初步设计理改为喷灌灌溉形式1.4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的实施过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
惠利区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工程建设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对各乡镇的工程项目进行督促、监督和检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按时向上级汇报施工进度。
项目的验收阶段,对各乡镇工程项目进行初验;做好工程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项目建设完成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建由村干部、水管员、和受益户代表组成的农民用水组织,实行计划用水,按标准规定收费的原则,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本工程工期为7个月。
1.5项目建后管理项目建设的同时确定建后管理机制,由项目建设单位统一协调,农民用水协会及用水小组管理。
项目区以村为单元设置水务协管员,农业用水实行月统月报制度,切实发挥农民参与用水管理的节水作用。
项目建成后,按土地权属关系将机井、泵房及灌溉等设施交由各村委会集监管,农民用水协会及用水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灌溉设施的使用及维护。
建成后维修等形成的费用由各受益村庄承担,本项目中不予考虑。
1.6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工程总投资3042.11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费2198.73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382.74万元施工临时工程22.11万元;、独立费用372.03万元;基本预备费88.61万元。
以上资金,由惠利区财政支付。
2项目区基本情况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区的基本情况2.1.1自然状况2.1.1.1地形地貌惠利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系古代永定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位于XX市西北部地区,东与西城区、区相邻,南与宣武区、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县接壤,全区总面积426km2,南北长约30km,东西最宽处29km。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100m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66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85%左右。
惠利区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1278m,最低处为清河镇东的黑泉村,海拔高程为35m左右。
西部山区统称XXX,属太行山余脉,有大小山峰60余座;整个山势呈南北走向,只有香山北面的军都山呈东西走向,将惠利区分为两部分。
以此山为界,山之南称为山前,山之北称为山后。
受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惠利区植被呈垂直性分布规律。
海拔800m 的地区,一般生长着刺玫等野生植物,覆盖率达60~70%;海拔300~800m的低山地区,主要为油松、山等人工栽培的林木,覆盖率达30~40%;海拔70~300m之间,多为人工栽培的苹果,梨、杏等果树和油松、侧柏等;平原地带主要是农田栽培,以蔬菜、水稻、小麦为主,此外还种植有、柳、槐、榆等树木。
2.1.1.2河流水系XX境有大小河流10条,总长度119.8km。
主要水系有清河、万泉河、南长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及人工开凿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
此外,还有湖、玉渊潭、玉渊潭湖、八一湖、XXX水库等水面,占XX市湖泊总数的20%;水域面积4km2,占XX市水域面积的41.28%,湖泊数量和水域面积均列XX市各区县之首,湖是XX市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1.94km2。
2.1.1.3水文气象惠利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大陆低压和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
年均气温12.3 ℃,1月份平均气温-3.7 ℃,极端最低气温为-21.7 ℃,7月份平均气温为26.1 ℃,最高气温为41.6 ℃。
年日照数2662小时,无霜期211天。
年平均降水量558.1mm,集中于夏季的6~8月,降水量为411mm,占全年降水的73.7%;冬季的12~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1.4%。
年际间降水量变化大,降水分配极不均匀。
惠利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8.1mm,其区降水量为561.0mm,山前平原区降水量为570.5mm,山后平原区降水量为546.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