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目录一、设计说明二、效果展示1.效果图2.总平面图三、项目分析1.场地解读2.交通分析3.景观分析四、建筑图纸1.一层平面图2.二层平面图3.三层平面图4.四层平面图5.屋顶平面图6.○1-○4轴立面图7.○4-○1轴立面图8.○E-○A轴立面图9.○A-○E轴立面图10.1-1剖面图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文山市银政合作实验网点红甸信用社建设项目2.项目内容:文山市银政合作实验网点红甸信用社办公楼3.建设地点:文山市红甸回族乡4.文山市银政合作实验网点红甸信用社项目位于文山市红甸回族乡,基地总体呈不规则形,总用地面积约1508平方米,规模拟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乡村多功能网点及配套功能设施,主要为红甸乡地区的银行服务经营场所。

2、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测绘资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3、建设条件1)气候条件整个乡国土面积90.87平方公里,海拔1440米,年平均气温18℃,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辣椒、山药、烤烟、荸荠等农作物。

2)地形地貌红甸乡是文山州唯一的回族乡,地处文山市北面,距市区55公里,到市区道路为柏油路,镜内有花小公路、感红公路、秉红公路通过,交通方便。

东面邻秉烈乡,南面邻马塘镇,西面邻德厚镇,北面邻砚山县。

地势自东向西南倾斜,是一个半山区乡。

3)地块环境拟建场地较平整,近似为梯形,由西至东长约45M,南北长约32M. 乡村道路位于场地南侧。

是场地的唯一出入口。

从现状地形来看,场地北侧和西侧为空地,东南侧有一两层高的民房。

场地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完善,水、电供应条件具备,与周边交通联系方便。

二、设计指导思想1.设计理念设计理念以实现建筑功能组合的协调和统一,建筑风格融入地域文化为原则。

针对现有整个场地的特点以简洁,功能合理完善的方针贯穿整个设计中,同时营造温馨、庄重和大方的整体氛围,融入并且引导当地的文化向着成熟高效发展。

农村信用社办公楼设计理念:银行形象的名片。

以人为本,兼顾适用美观,实现提高整个区域的城市面貌,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为目标。

2.总体布局“九宫格的内部空间组织形式”。

------本案设计在总体布局和空间组合上,采用“九宫格的内部空间组织”的布局模式,凸现建筑的气势和整体感,同时取得文脉上的延续。

建筑沿乡镇道路北侧,退让道路红线及周围现有民房用地,自然形成现有的局限的建筑用地。

采用九宫格的内部空间组织形式,虽然使建筑外部呈现出九宫格严格的对称性质,但在处理建筑内部空间的时候,可以灵活组织交通,做到既伸缩又扩张,既开敞又封闭。

使静态与动态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实现建筑功能组合的协调和统一。

3.场地竖向设计拟建场地比较较平整,近似为梯形,由西至东长约45M,南北长约32M. 乡村道路位于场地南侧。

只需遵循常规设计场地内的坡度,满足场地内排水的要求。

4.交通组织场地内的道路布置,在考虑地形、用地范围以及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性质,根据使用者从事各种活动的特点,充分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

遵循安全性、舒适性、简洁易达的原则进行场地内交通组织设计。

场地内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场地的限制,设置部分临时停车位。

方便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临时停车。

5.绿化景观设计区内景观采用穿插于场地内不便利用的空间,突出“生态,经济,休闲”的特点,使整个区内景观和区外的景观得到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利用场地交通道路以外的转角部分形成的节点,形式灵活多样,是居民和游客交流、休息健身的活动场所。

景观小品的加入丰富了生活内容,提高了环境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了人的关怀。

6.建筑设计简约----简约的建筑风格不是简单,不是忽略功能,简约是对矫揉造作和繁缛装饰的一种反抗,其重申线条,强调简洁的特点。

含蓄----居住建筑本身的功能特性决定了其外在表象,立面设计以淡雅的色调组合,清晰简洁的构成方式,从而达到一种不激烈、不张扬的立面效果。

项目总体功能定位是一个建筑,包括相关配套等功能设施。

本项目顺应基地的限制和相关的退线要求,充分利用基地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

内部交通由内走廊、楼梯、门厅组成。

建筑内部各交通组织合理,满足疏散及正常使用要求。

本项目在立面造型与风格上。

设计思路:采用简洁、明快、大方的实用主义风格,立面少量设置竖向、水平的线条加以修饰,结合外凸柱,构成整个建筑的立面风格,明净的玻璃窗,疏密有致,体现出向现代主义的回归。

结合建筑的平面特点,形式与功能协调统一。

在立面材质上,采用了以白、灰色调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构图简洁美观。

在满足节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开设玻璃窗,既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又开阔视野。

第二章结构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有关条件相关规范、规程: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主要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办公室: 2.0KN/㎡走廊: 2.5KN/㎡楼梯: 3.5KN/㎡会议室: 2.0KN/㎡卫生间: 2.5KN/㎡餐厅: 2.5KN/㎡厨房: 2.0KN/㎡露台: 3.0KN/㎡不上人屋面:0.5KN/㎡上人屋面: 2.0KN/㎡工程条件:本工程位于文山市红甸乡,基本风压为0.3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地震参数: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基础等处于潮湿环境的部分为二a类,其他部分为一类。

二、工程地质概况场地的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详地勘资料。

三、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基础形式预估为柱下独立基础,据地勘报告最终确定。

四、上部结构设计1.本工程为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主要材料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柱C25~C30,其余均为C25。

钢筋:均为HRB400级钢筋。

填充墙: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200厚多孔砖。

五、抗震措施及构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通过结构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形来吸收耗散能量。

在设计计算时遵照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加强框架柱的抗震设计及构造处理,这样使得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出现在梁端,保证了结构的抗震安全;在基础设计中,采用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使整个基础具有整体刚度,除满足强度要求外,也较好地满足了变形要求,合理调整相邻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

六、计算分析计算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2010及工程部开发的多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软件SATWE进行。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文山市红甸回族乡,主要功能为办公楼及其配套设施公厕。

场地内主要为4层办公楼1栋。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08.62m2,总建筑面积为2233.55m2,停车位6个。

2、规划范围该场地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3、规划依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单体建筑物平,立,剖面图及总平面图一份.国家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11,201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版)4、给水规划a 、水源及供水水质生活供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供水水质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绿化补充水由片区中水回用系统供给,水质须符合《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标准. 用水量表一.生活用水量表日市政供水量为7.02 m3。

b 、供水方式 生活供水:市政给水管接口点位于场地出入口,进口水压不低于0.2MPa 。

供水按地形、建筑所在层高、层数分1区供水,由市政给水管直供。

水量计量方式:每户水表出户计量。

其余设施设置总水表计量。

5、消防规划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该建筑同时火灾次数为一次 ,按规范共需设置室外,室内消火栓系统,并按规范要求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消防用水量 表二.消防用水量表c 、室外消防系统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制,即满足最不利点处室外消火栓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室外消火栓按间距不大于100M 均匀布置,并形成环状,以满足室外消防要求。

消防稳压设施选型设置ZWL-I-XZ-10型消防稳压设施一套,设于消防水箱旁。

灭火器配置各单体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危险等级 :中危险级。

6、热水规划多层建筑考虑的热水系统为:分户式太阳能辅助电加热系统。

7、排水规划 1. 污水排放量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给水量的80%计,即5.6M3/d.2.污水排放方式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部分建筑污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初级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雨水汇集排放方案屋面雨水由雨水斗,雨落管下排至地面雨水管;道路上设置雨水口、雨水管等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就近排入雨水调蓄池中,雨水经调蓄池溢流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小区外河道内。

8、管材选用a.生活给水管室内部分采用PP-R聚丙烯给水塑料管,热熔连接;b.室外部分采用给水埋地用聚乙烯塑料管[PE],胶圈承插接口消火栓系统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时,丝扣连接;管径DN>100时,法兰或卡箍连接;c.生活污水及雨水管室内部分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粘接连接;室外部分,采用埋地排水用HDPE管, 胶圈承插接口d.所有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

第四章电气设计说明(一)、强电说明1、设计依据1.1、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纸;1.2、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2000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年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092、设计范围:2.1、低压配电系统;2.2、电力配电系统;2.3、室内外照明系统;2.4、防雷接地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