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委发〔2009〕88号关于印发《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学院、处(部、办)、图书馆、法研所、信息中心、校医院、后勤集团公司、工会、团委:《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经第六届校党委第6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附件:《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12月22日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调动学校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成果的奖励范围为完成所在岗位规定职责任务后符合《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登记与认定办法》规定、以西南政法大学为第一单位名义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以及专利。
第三条期刊分类以《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为准,其他科研成果以《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登记与认定办法》规定为准。
第四条科研成果奖励标准(一)学术论文奖励标准A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16000元;B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8000元;C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3000元;论文为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按1.2系数值进行奖励,译文按50%奖励。
(二)学术著作奖励标准每部专著奖励10000元,译著5000元,受学校资助出版的除外。
第五条获奖成果奖励标准1.获得国家级奖的成果,按照下列标准予以奖励:一等奖,100000元;二等奖,30000元;三等奖,10000元。
国家级奖是指以中央(国务院)名义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国家级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视为国家级奖。
2.获得省部级奖的成果,按照下列标准予以奖励: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6000元;三等奖,3000元。
省部级奖是指以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名义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省部级奖包括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中国法学会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和纳入教育部社科统计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吴玉章奖、陶行知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等,视为省部级奖。
第六条发明专利奖励标准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8000元,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2000元。
第七条C类及以上期(报)刊论文、著作成果、专利成果、获奖成果由学校奖励,D1、D2类期(报)刊论文由学院、教辅单位、职能部门自主决定是否奖励及如何奖励,但D1类期(报)刊论文奖励不得高于2000元/篇,D2类期(报)刊论文奖励不得高于1000元/篇。
决策咨询报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内参清样稿件,按照《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第八条规定认定成果等级后予以奖励。
第八条同一成果符合不同奖励标准的或多次获奖,按最高标准奖励,不重复奖励。
按照本办法已奖励过的科研成果,再版时不再给予奖励。
第九条科研奖励按学年发放。
上一年度由于作者以外的原因而未予奖励的,在下一年度予以补发。
第十条对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或其他科研人员,应当扣发或停发其当年的全部科研奖励。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按照《西南政法大学学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认定期间,暂缓发放科研奖励。
第十一条荣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及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以西南政法大学为第一单位形成的C类期(报)刊及以上学术论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给予50%的奖励。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原《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奖励办法》(西政委发[2006]31号文件及其附件)同时废止;学校以往其他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附件1:《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附件2:《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登记与认定办法》附件1: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研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全校科研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鼓励我校教师严谨治学,努力产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分类办法以SCI、SSCI、A&HCI、CSSCI、CSCD、E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CPCI-SSH(原ISSHP)、CPCI-S(原ISTP)等来源期刊为基础,结合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现状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而成。
若SCI、SSCI、CSSCI、CSCD、A&HCI、E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CPCI-SSH(原ISSHP)、CPCI-S(原ISTP)等更新,以其更新版本为标准,各索引新增收录的期刊,将自动列为相应类别,被各索引调整出的期刊,将自动从相应类别中退出。
具体论文类别的认定,以论文发表时各索引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国外论文以检索数据库收录时间为准。
第二章期刊认定与分类第三条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因子,学校将学术期刊分为A、B、C、D1、D2五个等级。
其中,A、B类为校定权威期刊,C类为校定重要期刊,D1、D2类为校定核心期刊。
第四条A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含英文版)、《中国科学》(任一专业版)。
第五条B类期刊1.《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不含英文版)、《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求是》、《心理学报》、《世界宗教研究》、《中华医学杂志》、《计算机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环境科学》。
2.《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卡片)。
3.《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或学术版)第六条C类期(报)刊综合性期刊:《读书》、《国外社会科学》、《学术月刊》、《天1.1.综合性期刊:津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开放时代》、《江苏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东南学术》高校综合性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2.2.高校综合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法法学期刊:《现代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人民检察》、《人民司法》4.4.政政治学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美国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当代亚太》、《青年研究》、《求实》、《国际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5.5.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之友》教育学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6.6.教育学期刊:京大学教育评论》、《电化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比较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期刊:《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7.7.管理学期刊:《外国经济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研究与发展管理》、《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期刊:《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8.8.经济学期刊:《会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科学》、《中国农村观察》、《世界经济文汇》、《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农业经济问题》、《财贸经济》、《财经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改革》马克思主义学科期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9.9.马克思主义学科期刊: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语言学期刊:《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中国语文》、10.语言学期刊:10.《外国语》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11.学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社会学期刊:《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12.12.社会学期刊:哲学期刊:《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3.13.哲学期刊:民族学期刊:《世界民族》、《中国藏学》14.民族学期刊:14.15.历历史学期刊:《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15.《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16.体育学期刊:《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16.体育学期刊:中国文学期刊:《文学遗产》、《文学争鸣》、《文艺理论研17.17.中国文学期刊:究》外国文学、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埋、统计学、心理学、18.外国文学、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埋、统计学、心理学、18.宗教学期刊:《外国文学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旅游学刊》、《统计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宗教学研究》。
19.SCI、SSCI、A&HCI收录期刊论文20.《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卡片)21.《法制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或学术版)第七条D类期刊(一)D1类期刊1.CSSCI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2.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3.《经济日报》、《社会科学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理论版或学术版理论学术文章)4.EI核心版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收录期刊5.《中国法学》(英文版)6.《中国法律》(中英文,香港出版)(二)D2类期刊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核心期刊2.《西南政法大学学报》3.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4.CSCD扩展版来源期刊5.SCI及EI扩展版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CPCI-SSH(原ISSHP)和CPCI-S(原ISTP)收录论文第八条未公开出版或者发表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和立法建议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内参清样稿件,被省部级以上党政机关(含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采纳或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由各学院学术委员会自行确定成果等级或者提请学校学术委员会确定成果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