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调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三调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三调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
2013-09-25 11:02
行政调解工作是“大调解”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商部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事关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今年以来,江西省信丰县工商局立足职能,加强工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建立联动机制,全力提高维权成效。

一、搭建载体,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有效的载体是“三调联动”工作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依托12315消费者申(投)诉举报中心组建行政调解中心,集中调解各类消费纠纷;依托消协组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全面协调;建立由地方综治办、人民法院、工商局、消委会组成的工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和交流相关情况,定期互送涉及消费纠纷排查和调处情况的书面材料,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综合履职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二、完善机制,保障调解无缝对接
制定《关于加强工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三调联动”工作原则、主要任务、运行程序及相关部门职责等,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有效保障3类调解无缝对接。

一是建立培训指导机制。

地方人民法院选择典型案例,邀请行政调解员和人民调解员参加法庭旁听;工商局和地方消委会在开展消费纠纷调解时,邀请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现场旁听。

通过互相旁听,学习交流调解技巧,提高调解水平。

二是建立起诉前调解、联合调解、委托调解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人民法院积极引导属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范畴的消费纠纷案件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移转工商局和消委会进行诉前调解;地方人民法院、工商局和消委会可互相参与协调,共同调解。

三是建立健全司法确认机制。

工商局和消委会主持达成的消费纠纷调解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注重实效,加快“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进程
“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建立,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维权合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元、便捷、高效的消费纠纷解决途径,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初始阶段,其促进职能到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初步显现。

一是提升了解决诉求效能。

多层面、多渠道调解消费纠纷,解决消费争议,从而解决了百姓诉求,化解了群众矛盾。

二是节约了解决诉求成本。

消费者到人民法院诉讼所负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往往较大,推行“三调联动”既节约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又降低了群众的维权成本。

三是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促使非强制性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工商执法和社会管理中,采取公正、和谐、简洁的方式,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难题,更广泛地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拉近了行政执法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江西省信丰县工商局杨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