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辽宁大学广播电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辽宁大学广播电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辽宁大学广播电视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635)艺术原理(840)电视艺术概论参考书目为:1,《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电视学导论》,黄会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关于英语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

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

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

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最后对于完形、新题型、翻译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这些自然也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时间段和模块来说一下我自己英语复习的方法。

用书: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木糖英语真题解析Part 1:考研准备–7月初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无论你现在几月份,只要你开始准备考研你就必须要学英语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应该都知道,英语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提高的科目,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长期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1、阅读:以前看过一篇经验贴,有一句话记忆犹新:阅读生万物。

对的,阅读搞“好”了,完型,新题型,翻译,甚至作文都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研究阅读的:暑假之前,我只研究了1998–2004的阅读,这七年的阅读用来打基础。

1998-2001年阅读是每年五篇,之后都是四篇。

一天一篇总共32篇,做了两遍。

步骤如下:Step1单词短语先把一篇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找一个本子,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全都记下来(只要第一眼看过去不熟悉的我就记下来)。

Step2全篇翻译阅读单词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全文翻译阅读了。

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很多人都是只翻译的长难句,而我的建议是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应该要全文翻译。

因为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而且全文翻译对于后面的翻译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翻译题并不是只有长难句,往往越短的句子越难翻。

Part2 7月初–9月初暑假期间这段时间可是黄金时期,不用上课,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哦。

翻译我是听了网课,暑假我听了做题方法,然后就是一天翻译2-3个真题的句子,两天就能翻译完一年的真题,我先是不看答案,自己去翻译;然后看着真题,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就是听讲题视频。

这样下来一天我大概用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

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多久翻译完的,这个你可以看看视频。

Part3 9月–11月中旬1、阅读①9月–10月中旬:近十年阅读开始第二遍过程跟第一遍差不多,不同的是一天研究两篇,翻译全文变成翻译长难句,重心在分析题目方面。

关于做题的技巧什么的,后面我还会讲。

②10月中旬-11月中旬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是把近十年的阅读又重复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单词短语没什么大问题了,重点是分析题目。

3、单词从9月份开始我的单词记忆还是真题+单词书+app 就不详细的说了。

4、完型新题型我是十月份开始一天一篇交叉的做的。

对于完型来说很多人说平均分都是2/3分,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的完型真的很简单,不用特意去准备,前期短语搭配背好了,这个时期完型做的真的很顺利。

Part4 11月中旬–12月中旬1、阅读2、近三年的真题,12篇阅读,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

第一遍(20天,12月初就能结束)方法还是做题,分析题目;单词短语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单词,没有一个读不懂的句子。

这个时候已经背了将近20年的单词短语了,两本单词书,几千个单词,所以再看这些真题里的单词就简单多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更不用花太多时间,阅读翻译的话我就只翻译得我不太懂的句子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还是全文口译。

第二遍(10天12月15左右结束的)继续做题分析题目,记忆单词短语长难句。

第三遍(4天)一天一年把这四年的真题阅读又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专业课的备考。

我认为专业课复习开始时间一定要趁早,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战线太长后期就会没劲了,当你真正到了后期你只会更加专注,所以一定要早点开始。

要不然等到开学后还没有完成第一轮的复习,那个时候专业课多的话就会感到吃力了。

我感觉开始的早一定是有诸多好处的,甚至也会影响你的最后成绩。

当你真正投入进去了,你就适应了备考的节奏,就从来不会觉得坚持是一件难事了。

前期多花点时间打基础,这样到了后边才会如鱼得水,也更加镇定。

基础知识所要求的内容很多,即使只有一本书也会有很多知识点,我就是只有一科,但是却花费了好长时间才看完一遍。

当然也千万不要形式上早准备而实质上却荒废时间,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要知道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需要照顾到,例如:中西方艺术观念的发展历史、艺术设计的诞生、艺术设计教育、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中西方艺术设计各个时期风格与流派的基本内容、特征和影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两大体系以及后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现代主义两大体系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后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风格与流派的基本内容、特征与影响。

首先要熟悉课本,第一遍看的时候就不要太去钻研难点,不要想着一遍就全部搞懂,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使学习再好的也不推荐如此。

我在这里也走了很多弯路,老想着第一遍就要全部弄明白,这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其实当你复习到后边就会发现有时候以前不懂的突然就明白了。

看教材的过程中可以配套看一些基础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本科所学内容直接在书上做一些笔记。

笔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看书思路或者不理解的点,也可以是课程中讲到的一些技巧等,记在书上的空白处随地查看比较方便。

但是笔记一定要是自己整理的,要有自己的逻辑,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做大的知识点下的小分类,或者按照章节来整理,对于艺术的门类的笔记的整理我们可以这样做:每看一章课本,就搭配课后习题练习巩固一下。

做课后题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做题目的过程中要抛开所有的资料,独立去做,这样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掌握不到得到地方,也可以发现有哪些知识点是自己没有看到的。

另外,对于大题这种主观题一定不要犯懒,自己动手写一遍,有的人会光看答案认为会了就可以,这是万万不可以的,看跟动手做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同时也训练一下自己的写字速度。

其次,不管到什么时候,报考任何院校,历年真题和指定书目的课后习题都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辅导班或者其他的资料都不重要,尤其是别人整理的笔记,对于好的可以借鉴,但是一定不要拿来使用。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学校,比如我们就是这样的,学校会使用往年的真题或者课后习题来改编,这就更利于我们复习,同样也说明了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的重要性,真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校的考察方向及重点,例如:想当然相信有些专业课后题比较少,不足以支撑完整的复习,这里要推荐一下我使用的研教新版的习题,里边的题目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题目,我感觉对复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不光是专业课,多做题对公共课同样非常重要,多做几遍《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反复钻研阅读和完型中出现的长难句,对比较难的语法句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剖析,对我们提高阅读理解的做题水平很有帮助,政治同样是如此,李凡《政治新时器》对每个版块都进行了分解,不管是马原、史纲还是分值最重的毛中特,反复刷题不仅是提升做题技巧的方法,更是对基础知识的二次加固,所以不要以为刷题是专业课的专利,对公共课来说刷题同样是很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继续回归专业课。

在复习专业课时可以寻找一些相应的视频课程,这些资源还是很好找的,还有一点就是看视频课要趁早,而且听课的过程中自己一定要多动脑多思考,不要为了耗时间而去听,要有自己的听课技巧,更不要拿出一天的时间来专门去听视频课,要记住听课是永远代替不了自己学习的,可以在学累的情况下看看视频。

更没有必要非得花大钱买原版的,一般专业课的视频网上都会有,那是各大学校录制的,可以借鉴学习一下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但是一定不要依赖于视频。

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规划,整个考研的过程,要把重要时间点铭记于心要规划好每个阶段该做什么,把握整体的进度,刚开始做计划可能会遇到完不成的情况,在几天之后就应该摸清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具体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哪些内容这都要提前计划好,然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

不管到什么时候,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完不成对你也是一种激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其实在考研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计划的事情,我认为自己的事情从来不会有固定的套路,计划赶不上变化,大错特错,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效率太低了,于是开始进行一些计划制定,真的非常有用,有了计划就可以看到自己还差多少,也可以看到自己做了什么。

这是一种能力,不光考研用,你以后的生存、发展都要用的。

另外计划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但大的方向基调不能变,这是指引你方向的东西。

我在制定的时候就是按照自己的情况,什么时间点应该干什么,那个阶段应该干什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计划。

最后有一些经验教训想告诫未来的考验人:1.劳逸结合。

考研期间时间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忘记运动,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同样一个好的身体是我们奋斗到最后的本钱;2.人际关系。

不要觉得自己考研很辛苦压力大,别人都要迁就你考虑你的感受。

多换位思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更有利于考研复习;3.不能做形式主义。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学习要往脑子里去,别搞太多形式主义;4.输入输出并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