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商务涉外礼仪
• 问题:这是为什么?
《商务礼仪》
第一节 出人国境与国际商务接待
一、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每位商务人员应遵循一项基本的准则:当你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或你身在国外时,你就是“ 中国人”的代表。你的言谈举止,影响着他国人民对你所在的企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评价。
二、出入国境的礼仪常识
• (一)护照与签证 • (二)口岸检查
• 有一位中国人携家带眷去拜访德国家庭,此时德国人端出家常便菜来,说了一声:“ 请。”中国人客气地回答说:“怎么好意思打扰呢?你们用吧,等你们吃饱了饭我们 再谈!”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中国,主人岂会罢休,一次请不动,还要请第二次,要 是见你仍无动静,非把你架到餐桌边去不可。可是这是在德国,情形却大不一样。当 德国人听到推辞的话,就不再请第二次了,而是一家人自顾自的吃起来。
二、观察
• 在你观察交往国当地习俗、言谈举止时,对周围的情况要敏感,不要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
三、询问
• 和外国人打交,以及身居海外,如果对有些事情不明白,要勤于询问。通过询问,人们会认为你尊 敬对方。
《商务礼仪》
第二节 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 一、真诚平等的原则 • 二、宽容自律的原则 • 三、不卑不亢的原则 • 四、信守约定的原则 • 五、女士优先的原则 • 六、尊重隐私的原则 • 七、热情有度的原则 • 八、以右为尊的原则 • 九、尊重习俗的原则
《商 务 礼 仪》
第九章
商务涉外礼仪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务礼仪》
学习模块:
1.出人国境与国际商务接待 2.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3.主要贸易国的礼仪习俗
《商务礼仪》
案例:礼宾次序安排
• 1995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近百 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3月11日,与会的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合影。照常规,应该按 礼宾次序名单安排好每位元首、政府首脑所站的位置。首先,这个名单怎么排,究竟 根据什么原则排列?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前?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后? 这项工作实际上很难做。丹麦和联合国的礼宾官员只好把丹麦首脑(东道国主人)、 联合国秘书长、法国总统以及中国、德国总理等安排在第一排,而对其他国家领导人 ,就任其自便了。好事者事后向联合国礼宾官员“请教”,答道:“这是丹麦礼宾官 员安排的。”向丹麦礼宾官员核对,回答说:“根据丹麦、联合国双方协议,该项活 动由联合国礼宾官员负责。”
• 【分析提示】国际交际中的礼宾次序非常重要,在国际礼仪活动中,如安排不当、或 不符合国际惯例,就会招致非议,甚至会引起争议和交涉,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礼宾次序安排时,既要做到大体上平等,又要考虑到国家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到活 动的性质、内容、参加活动成员的威望、资历、年龄,甚至其宗教信仰、所从事的专 业以及当地风俗等。礼宾次序不是教条,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见机行事。有 时由于时间紧迫,无法从容安排,只能照顾到主要人员。上例就是灵活应用礼宾次序 的典型案例。
三、国际商务接待礼仪
• (一)有备而行 • 1、掌握基本状况:要充分掌握迎宾对象的基本状况——来宾尤其是主宾的个人简况。 • 2、制定具体计划 • (二)礼宾规格 • (三)礼宾次序 • (四)迎来送往 • (五)介绍 • (六)陪同 • (七)迎送人员工作中的几项具体事务
《商务礼仪》
案例:习惯不习惯
《商务礼仪》
【链接】 宗教礼仪——基督教
称谓: 禁忌:
《商务礼仪》
【链接】 宗教礼仪——伊斯兰教
称谓: 禁忌:
《商务礼仪》
称谓: 禁忌:
【链接】 宗教礼仪——佛教
《商务礼仪》
【链接】“13”“星期五”禁忌的由来
《商务礼仪》
【链接】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忌讳习俗举例
• 禁忌习俗 :
(1)忌讳说不吉利的话。港、澳、台同胞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相信迷信的不少, 他们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而喜欢讨口彩。例如,香港同胞特别讳“4”字,因其谐音“ 死”。若遇讲“4”,可改说两双,他们听了乐意接受。又如,住饭店不愿意进“324” 房间,因其在广东话里发音与“生意死”谐音,不吉利。过年时喜欢别人说“恭喜发 财”之类的恭维话,不说“新年快乐”,因为“快乐”音近“快落”,不吉利。由于 长期受西方的影响,外国人的一些禁忌他们也同样忌讳,如“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星期五”等。
• 如果这时你真的还没吃过饭,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应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 习俗,把话说清楚,一味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处事是行不通的。
《商务礼仪》
【链接】国际交往技能
一、全面了解交往国家的知识
• (一)、 问候的习惯。 • (二)、尽可能多的了解交往国家的语言。 • (三)、服饰的规范。 • (四)、基本地理知识,包括主要城市。 • (五)、宗教信仰和习惯。 • (六)、文化遗产:艺术、音乐、博物馆、大学、路标、剧院。 • (七)、重要人物:著名的政治家、大使、当地的社会名流。 • (八)、有关国家的简要历史。 • (九)、对中国人的态度,所持的成见。 • (十)、货币体系。 • (十一)、社会结构:妇女地位,家庭的作用。 • (十二)、赠送礼品的规矩。 • (十三)、流行的体育和报纸。典型气候特点等等。
《商务礼仪》
案例:“左撇子”的尴尬
• 张女士是商务工作者,由于业务成绩出色,随团到中东地区某国家考察。抵 达目的地后,受到东道主的热情接待,并举行宴会招待。席间,为表示敬意 ,主人向每位客人一一递上一杯当地特产饮料。轮到张女士接饮料时,一向 习惯于“左撇子”的张女士不假思索。便伸出左手去接,主人见此情景脸色 骤变,不但没有将饮料递到张女士的手中,而且非常生气地将饮料重重地放 在餐桌上,并不再理睬张女士。
《商务礼仪》
案例:不舒服的牛皮沙发
《商务礼仪》
案例:不准进口
•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排三连冠。一家对外的画报用女排姑娘的照片作封 面,照片上的女排姑娘都穿着运动短裤。阿拉伯文版也用了,结果有些阿拉 伯国家不许进口。 (李洪亮:《新民晚报》1996年11月2日)
【分析提示】伊斯兰教认为,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至脚都是羞体, 外人禁止观看别人羞体,违者犯禁。因此,穆斯林妇女除了穿不露羞体的衣 服外,还必须带盖头和面纱,这项规定至今在有些穆斯林国家(如沙特阿拉 伯、伊朗等)仍然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