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期末复习归纳总结

三年级期末复习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练习:(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6000-200= 70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2.大小比较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比较大小:3650和2520, 7890和8790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1.称一个物体有多重,一般用千克为单位。

2.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

4.从秤上读出物品的重量。

5.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为单位。

6.认识天平。

7.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练习(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2)2千克=()克(3)9000克=()千克第四单元加和减1.口算两位数加、减。

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练习口算:44+25= 32+57= 14+68= 76—64=2.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练习手套的价格是12元,帽子的价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线段画出来并算出帽子是多少钱吗?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1. 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2. 联系实际问题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包括: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

(利用线段图)。

求经过时间:记忆: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 经过时间3. 两种计时方式的转化。

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化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凌晨1时———————— 1时早晨5时———————— 5时上午8时———————— 8时中午12时———————— 12时下午1时———————— 13时下午2时———————— 14时晚上6时———————— 18时晚上7时———————— 19时晚上8时———————— 20时晚上9时———————— 21时深夜12时———————— 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记忆: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用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时。

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就用时刻减去12时。

练习(1)图书馆的的公告牌上面写着:借书时间:12:00—13:30,15:40—17:00。

图书馆每天的借书时间是多长?(2)用二十四小时计时法表示,:下午2:00,晚上9:00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做边长。

)2. 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

练习(1)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求篮球场的周长。

(2)操场长150米,宽70米,小强绕操场跑一周,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第七单元乘法1.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2. 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

3. 连乘计算。

练习:(1)200×3=152×4=261×3=224×5=(2)124×3×2=115×2×4=(3)一头牛一天吃20千克草,两头牛两天吃多少千克草?第八单元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材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学习“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3.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1.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

练习(1)在一个口袋里放3个红球,一个黄球,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

1.分数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数线。

2.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 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6、“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古诗两首》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

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坐是“因为”的意思。

“于”是“比”的意思。

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

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

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

作者张继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泊:停船靠岸。

到:送到,传到。

8、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夜书所见》《静夜思》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1、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金波通过描写大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文章第六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

”这句话?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

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

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4、“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得叶子吧”中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句子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5、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6、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

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

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1、《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

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