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艺》课程作业之三——主题摄影与创作心得
系别教育技术系
专业班级13级数字媒体1班
学生姓名游向阳
主题摄影作品《冬日》创作心得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又到了冬季。
冬天的景色就是别有味道的,冬天的景也就是很富有味道的。
于就是在某一天,我拿起了相机走到了外面。
摄影就是通过记录生活来表达美的,走在外面的空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去拍摄,拍摄什么,我的主题就是什么?走了许久,也瞧了许久,我一直犹豫着。
来来往往的车流与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我的镜头中反复的出现,交替。
如果说“艺术就是有意味的艺术”,那么摄影师就就是去发现美与提炼美的。
当我在准备拍摄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主题,什么主体。
在一边走一边瞧的时候,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给了我几大的启发。
于就是我选择了“冬日”这个主题展开了拍摄。
作品一:《背影》
这个照片就是在走到文瀛湖边的时候偶尔瞧到了一个大娘在眺望远方,她默默的在原地站立了许久,不知道就是在想什么亦或就是在在瞧什么。
带着我的疑惑,我拍下这个背影开始了我的寻找发现之旅。
在拍摄这个照片的时候,我在构图上有意的将人物放在了三分线上,并且将背景虚
化了一部分从而突出主体人物。
这种方法在教材与各种资料上都有提及,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就是很有效果的。
一方面画面中的人物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对背景的简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拍摄的时候总就是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认为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用不上,但就是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发现,其实这些学习到的内容并不就是用不上,而就是经常的在用,只就是自己不知道它叫什么,在经过相对全面的学习后,对这些的感觉已经几乎不见了,在欣赏别人的作品时候,也不由的将这些学习到的知识运用。
在欣赏与拍摄中,让我感受到了许多。
作品二:《爸爸与儿子》
在拍摄这个照片的时候犹豫了许久。
虽然我拿着相机走在人群中去拍摄,但就是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我心里消除不去:“我就是谁?为什么这些人不去注视我的镜头?为什么这些人当作瞧不到我?……”这样如同隔世的感觉让我慌乱了好久。
但就是在走回来开始写这篇新得的时候,我突然间想明白了,并不就是这些人不去关注,而就是我在拍摄的时候缺少对人物与景物的交流。
我把自己遗忘在拍摄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在这个照片中,我记录了一对父子,她们就是即将准备回家的。
父亲正在为自己的小儿子整理衣服,而小孩子的眼睛此刻却停留在了我的身上。
虽然离的她们两个
人很近,但就是这位父亲的眼神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全然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
这样的感觉突然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时候的她也就是这样的对孩子神情专注。
于就是我轻轻的按下了按钮,将这些记录下来。
画面的设计上,我在拍摄的时候留意了她们的服装颜色与环境颜色,一方面这些就是无法改变的,但就是在其她的角度去想,摄影有时候并不就是需要去过多的设计的。
顺其自然也就是一种方法。
但却并不就是意味着自己可以不去观察。
在思考这张照片色彩的时候,我留意了它的颜色,小孩子的服装颜色为橘色,大人以及树木等的背景都为灰褐色。
这样的搭配可以让画面的色彩有对比,有一些意味。
摄影与文学创作有一些相似点,文学创作中的一些就是可以引入摄影中的,如文学写作中的主题思想,对比手法,排比手法等在摄影中同样就是可以借鉴的。
不同形式的艺术形式在某些时候总就是殊途同归的。
她们都常常在反应一个大的相同的主题。
可见,要想学好摄影这门艺术,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要涉及。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很有实际意义与美的意义的。
作品三:《相伴》
在这张照片中,照片的主题便就是陪伴。
在拍摄的时候,瞧着远处草地上的两个人,我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孤独的感觉。
有时候,朋友见的友谊总会给彼此莫大的勇气。
我不知道在她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两个人在那片空旷的草地上做了许久。
围绕着两个人我了一圈,在最后,在离她们一两百米处,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将她们缓缓的拉入了镜头。
作品四:《花瓣》
这张照片主要想表现的就是线条的柔与。
在文瀛湖有一处铁制的雕塑,它一直在水中,没有近距离的去瞧它,蹭着冬天水枯竭后,我走到了离它最近的地方。
拍摄的时候,我将相机垂直,这样去拍就是为了避免画面一直保持一个水平形式。
拍摄照片的时候,要在拍摄的角度,拍摄的方向,光线等方面。
在平时总就是习惯将镜头与地面保持水平,但在后来发现许多的作品中,摄影师将镜头中的事物以各种角度去布置。
不落俗套的构造总就是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作品五:《不舍》
在走着走着的时候,无意中在镜头中瞧到了这一幕。
有时候不想去拍摄这样有些沉重的画面。
我给这张照片起名为“不舍”。
在经历过许多后,会发现生命的重量。
不知道在小麻雀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即使在最后的时候,它依然不舍得放下。
那个简单的巢穴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一直想去弄明白。
我在那棵树下站立许久。
为这个小生命去默哀。
在这个时候,我突然问自己为什么去拍摄这些东西。
我一直想简答我的主题。
什么就是冬日?为什么去拍冬日?这个时候,我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我想记录的“冬日”就就是这个宽广世界中平凡与容易被忽略的事物。
那些可能并不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每一刻世界上此刻正在发生着千千万万相似的画面。
但就是正就是这些,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就是源于生活,“有意味”,其实就是一种引导。
引导人们去思考生命与生活。
作品六:《等待》
在不知不觉的时候来到这里已经一年多了,我在这棵树前走过了许多次。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它都就是不一样的。
我喜欢这棵树。
我喜欢树的坚强。
在拍摄的时候,我采用了仰拍。
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
一张照片的主题,主体,简洁就是很重要的。
时刻留意这些东西,可以避免画面的繁杂。
让人瞧起来自然亲切。
作品七:《悲伤》
在一边走一边拍的时候遇到了一家人在拍合影。
于就是我被邀请给她们一家拍张合影。
在拍摄完后,一边走,一边聊。
无意见我瞧到了这位老人的神情。
那种感觉给人不知道就是什么样的感受。
不知道就是在感动,还就是悲伤,亦或就是被沙子迷了眼睛。
我想,这就就是属于老人的那种情感吧。
说不出来,但就是能去体会。
我很喜欢布列松摄影的决定性瞬间理论。
“相机就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就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奴。
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作品八:《眺望》
一直以来喜欢这样朦朦胧胧的感觉,所以子啊最后选择了这张照片作为结束。
我起名这张照片《眺望》,希望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的去努力。
站的高才能瞧的远。
在这次主题拍摄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就是对单反相机的操作不熟练。
由于使用的相机机会少,在借用别人的相机后不知道怎样去调节,于就是很多都就是采用自动模式拍摄的。
摄影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得不说我需要努力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不仅仅就是在拍摄的基本功上,在表达技巧以及艺术思想上都需要更多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昱宏《灰色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