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健康管理范文

糖尿病健康管理范文

糖尿病健康管理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并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征。

久病可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

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2、糖尿病病因3、糖尿病的危害目前我国已是糖尿病发病第一大国,它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危险因素。

4、营养与糖尿病关系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和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使机体能量代谢;尤其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失去调控。

1).能量: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肥胖者多有内分泌代谢紊乱,体内辅酶Q10减少,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脂肪、肌肉以及肝细胞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游离脂肪酸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关系的基础。

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葡萄糖耐量可以得到改善,并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

2).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代谢标志是高血糖,并可引起全身性的代谢紊乱。

持续性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则对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

3).脂肪:膳食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

膳食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主要在骨骼肌内被利用,它与葡萄糖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作用。

高脂膳食时,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较高,肌肉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的作用则增强,从而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即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而且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情况下,可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增高。

高脂膳食时,膳食脂肪的氧化分解消耗大量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α-磷酸甘油),阻断了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

同时膳食脂肪的分解、体脂的合成也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

、这都使胰腺的负担加重,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

4).蛋白质:日前还无确切的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摄与糖尿病发病有直接关系,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

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蛋白质的代谢也必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样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促进糖尿病的发病。

5).矿物质和维生素:膳食补充三价铬对糖尿病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这一观点目前已被普遍接受。

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耐量。

5糖尿病的营养疗法糖尿病营养疗法的主要原则是:每日摄入的总能量要有效控制,且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要有一定合适的比例(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50g,折合主食约为250~400g,食品多样化,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因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受限制,且体内物质代谢相对旺盛,较易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

因此,供给足够的维生素也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原则之一,比较重要的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部分B族维生素等。

同时在保证矿物质基本供给量的基础上,还可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供给。

但应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并要合理应用食品交换、食谱设计等方法。

合理地控制饮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尤其是轻型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单纯采用营养治疗即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通过营养治疗还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以及胰岛素治疗带来的负担。

饮食分配及餐次安排:根据血糖、尿糖升高时间、用药时间和病情是否稳定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分配餐次,至少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

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在3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

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

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6、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宣传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及自我监测等综合措施。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病情轻重,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调整。

7、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最普遍的并发症有:糖尿病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等。

尤其是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糖尿病慢性并发症.8、糖尿病与维生素.1)、单纯糖尿病病人——补充B族维生素;2型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特征是胰岛素抵抗。

因为胰岛素抵抗,机体错误地认为“血糖不足”,就要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生成血糖。

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B族维生素,如生物素。

因此,糖尿病病人应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

2). 糖尿病伴并发症者——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研究发现,维生素C和E能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肾脏及眼部的损害,适量地补充维生素C和E及微量元素硒可以增加生成血管的胶原成分、抗脂质过氧化,预防粥样硬化。

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

当前的推荐用量是30IU/日。

3). 糖尿病产生神经病变者——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糖尿病另一大并发症是神经病变,患者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瘙痒等,还有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甚至麻痹。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可减少和缓解末梢神经炎等糖尿病神经病变。

4).糖尿病伴眼部病变者——补充优质蛋白质等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外的其他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和虹膜睫状体病变,可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微量元素如锌、硒等。

5). 铬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过去30年里有不少研究表明,。

铬的补充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当前的推荐剂量是50-200mg,建议用量不要超过400mg。

6). 摄入维生素D有降低女性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美国研究人员2005年发现,摄入维生素D有降低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也表明,服用维生素D更有效降低女性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

39、糖尿病的治疗1)、1型糖尿病的治疗1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台性的,包括合理应用胰岛素、饮食管理、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和加强宣教。

⑴、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仍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最主要的药物,无论有无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均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突然终止。

近年来,随着胰岛素种类和应用方法的改进,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已有了很大提高。

胰岛素按药效时间长短分为:①、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吸收快,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便于调整。

②、中效胰岛素:起作用时间较慢、维持时间较长,主要用于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可减少注射次数。

③、长效胰岛素:吸收速度更慢,作用时间更长,主要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需要量,降低夜间和空腹血糖。

糖尿病初始患者先用短效胰岛素治疗。

每天剂量分4次,分别于早、中、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睡前再注射一次,在病情控制后睡前一次可取消。

也可以一开始就用中效加短效治疗,分早晚两次注射,早餐前用总量的2/3,晚餐前用1/3量。

胰岛素注射部位选上臂前外侧、大腿前部、腰部、臀部,每针间隔至少1cm,有计划轮换部位,避免多次注射同一部位。

应根据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注射笔和注射泵的应用:胰岛素注射笔装配了细针头,注射时可减少疼痛,且携带方便。

胰岛素注射泵适合青春期及成人患者,可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并可随时增加胰岛素用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⑵、饮食治疗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同时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

①、热量的需要:儿童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需要应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体重过重则应限制热量的摄入。

②、糖类(碳水化合物):每日糖类的摄入应个体化,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③、纤维素: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过多高纤维素饮食易致腹胀不适,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④、蛋日质:蛋白质可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摄入高蛋白可使肾功能降低,推荐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

⑤、脂肪: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可占总量的30%~35%。

不推荐一定要吃鱼油,但可每周吃1~2条鱼。

⑶、运动治疗体力活动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运动l小时,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跳舞等,但应避免爬高和潜水,因发生低血糖时有危险。

2)、2型糖尿病的治疗(总的治疗可分为两个方面:基础治疗,药物治疗。

)⑴、基础治疗包括饮食限制,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体力活动。

饮食摄入的总热量既要充分考虑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的需要,增加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食品。

饮食的结构为,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复合糖类),较低的脂肪,中等的蛋白质。

如蛋类、乳制品、鱼肉、牛猪羊肉、禽类等。

糖尿病患者可伴有高血压。

宜低盐饮食。

应戒烟,避免酗酒。

进食方法:宜少食多餐,每天不少于3餐,可在上、下午安排点心,既保证吸收,又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增加运动配合饮食控制,运动量要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心肺功能状态、肾脏病理情况及体力活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制定能接受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力所能及,不能勉强,持之以恒,2型糖尿病患者经基础饮食治疗和体力活动,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仍增高明显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3⑵、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

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3类: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

这3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从而加强降糖效果。

①、磺酰脲类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用于临床已有半个世纪,服用时需注意:餐前15~30分钟服药。

宜从小剂量开始。

开始应使用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

老年人需要减少剂量,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双胍类自5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二甲双胍(格华止),有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体重,因此对于2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合适。

若服用后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③α-糖苷酶抑制剂于90年代初投入市场使用,能延缓或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

这类药物主要有拜糖平、倍欣。

服用时需与第一口饭同吃。

肾功能不全者也可使用。

不良反应主要是肠胀气,一般能自行缓解。

⑶、胰乌素治疗如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已增到最大,但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时,可试用胰岛素总之,糖尿病不仅是常见病,而且是终生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患者要5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