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铁线车辆段施工组织交流总结PPT课件
地铁线车辆段施工组织交流总结PPT课件
地铁线车辆段 施工组织交流总结
项目经理部 二〇XX年七月二十日
总结提纲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临设规划
二、施工策划及组织
三、部门管理
四、安全管理
五、交叉接口管理
六、分部分项经验
七、其他经验
一、临设规划
1、施工临水、临电、道路规划 ⑴必须以满足现场施工需求为主,临设的规划要根据桩基、承台(地梁)、盖 体施工进行不同阶段进行规划,不能以省成本影响现场施工,最后可能导致更多的 成本费用,工期也赶不上局面。施工便道纵横向间距最好控制在60~80m。 ⑵高支模垫层局部加厚规划临时施工便道。 2、垂直起吊及水平转运系统:XX车辆段初期采用汽车吊+自卸吊车的水平、垂 直转运系统,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因XX车辆段最宽处324m,承台地梁开挖后, 钢筋、模板起吊转运采用汽车吊传输,其覆盖范围20m左右,仅能保证3排承台材料 的吊装,输送范围严重不足;由于转运效率低、输送范围小,承台地梁开挖时需留 设较多出入通道,造成不能大面积开挖,影响桩检时间及整体施工进度。 建议采我们项目用塔吊做+吊车配合方式进行水平及垂直运输方案。塔吊布置 时,尽可能采用臂长、起吊重量大的塔吊;塔吊布置时须能够彼此覆盖,减少人工 二次转运。
3.试验管理 车辆段桩基数量大,检测要花大量的时间及精力。检测工作要提前介入, 不然影响后续各工序的开展。在施工前期阶段制定好检测方案及检测计划,过程 中委派专人进行检测联系及设备的落实。
四、安全控制
1.支撑体系控制 ⑴首先必须是理论计算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并满足一定的安全系数,千万不 能省成本,哪怕浪费点材料都可以; ⑵基础要分层夯实,采用大型机械夯实不了的地方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夯实, 承台周围回填土建议填筑石粉渣或是进行化学加固确保回填质量; ⑶搭设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支架与墩柱必须要 利用钢管进行连接锁紧; ⑷支架在搭设过程中、搭设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均要进行联合验收,未经 验收或整改不到位的严禁进行混凝土浇筑; ⑸后浇带设置在梁的1/3处,确保不因梁的悬臂太长导致梁断裂引发安全 及质量事故。 ⑹支架搭设基础特别注意泥浆池位置一定要处理好,不然会导致支架失稳。
三、部门管理
1、测量管理 ⑴人员配备:因车辆段体量大,测量放样工程量十分庞大,即使按照项目部 目前配置3套测量组人员(9人)也难以满足现场需求,因此施工放样必须要施工 作业组有测量人员配合测量,过程中需非常明确作业组测量需要配合的工作内容。 ⑵标高控制:一切以轨道、电务标高为目标去控制标高。到土建完毕,在敷 设轨道前必须对整个控制网进行联测。 ⑶重点控制:轨道立柱式、立壁式侵限界控制放样及设备基础(不落轮旋) 结构尺寸和地脚螺栓位置控制。门式吊车预埋钢板位置要精确放样及控制标高。 现场照片如下:
2、质量管理 ⑴ 手段:针对车辆段内原材料检测数量巨大、且专业众多、管线交叉非常 多、机械设备安装种类多、结构复杂等特点,质量管理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 确保施工质量可控且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好首件工程联合验收 并总结、关键工序卡控、样板引路及三检制度,同时在施工准备期间做好充分准 备,做好相应交底,并严格执行,立好规矩。过程中质量管控图片:
(一)承台地梁施工
六、分部分项工程经验
(一)承台地梁施工
1、关于桩基隐蔽 承台地梁施工前,需按照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将桩基划分为若干验收批次, 将桩基进行分批验收。由于车辆段桩基工程数量大,按照每批桩基290~300根进 行划分,总共会有17批以上,桩基检测时静载设备至少需要3套,抽芯机要保证 有6台,方能满足检测速度。 由于每批桩基有300根,不可能待所有桩基检测完成并验收后才进行承台地 梁施工,需与质量监督站进行沟通,将每批桩基分为5 ~6次进行隐蔽,待每批 的最后一次隐蔽时,将该批次进行验收。
2.灯笼架 基础一定要夯实或硬化,确保4脚点支撑力,因广州地区有台风,为确保灯 笼架的稳定性一定要设置缆风绳进行加固。吊装过程中要分节吊装,专人指挥。 3.深基坑 主要设置好排水设施及监测点。
4、走道板临时搭设规范:
五、交叉接口控制
1.确保设计图纸到位 因车辆段专业众多,涉及到的预留、预埋较多且因沟通不到位很容易出错, 因此在开工前必须催促设计图纸到位,并对现场图纸进行严格审查,不能拿单独 的白图或是一个专业的图纸进行盲目施工,那样会导致很多预留预埋或是相关专 业未施工情况出现,后续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复核: ⑴交叉图纸复核; ⑵预留孔洞的设置; ⑶墙体的构造柱; ⑷窗的过渡等。 因现场沟通协调不到位,设计图纸后续才出据,导致现场预留风机口未施 工,导致后续墙体重新搭设支架进行凿洞施工,现场图片如下:
⑵过程中控制:过程中要对质量控制进行常态化管理,不能等问题越积越 多才反应情况,若发现错误要立即进行总结及分析,考虑是否有连锁反应,是否 对后续工序有影响,有影响要立即讨论解决措施。
⑶外观质量:建议全部采用钢模(除了特殊无法采用钢模位置),模板在 周转10~15次时要求厂家对模板进行校正打磨。在进行墩柱施工时,特别是要对 木模板加固位置要进行防漏浆处理,漏浆接缝处理不好,将导致混凝土液体流到 已经施工完毕墩柱表面,后期无法进行处理,大大影响墩柱外观质量。现场图片 如下:
二、施工策划及组织
1、策划 ⑴策划只是全局把握,策划一次性不可能到位,基本上要根据现场实际情 况及各方面资源因素,需每月对策划修订一次。 ⑵方案策划要分级管理,并提出编制计划,至少保证开工前半个月方案报 批完成,方案一旦审批完成,现场必须按照方案实施,不然就成两张皮,达不到 方案指导现场施工效果。 ⑶方案一旦明确资源及目标,项目领导一定要抓计划及方案的时效性,狠 抓落实,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控,确保过程中项目部实行不折不扣的 管理。 2、注意超前组织 当在施工当前序时,提前考虑下道工序的必要条件并积极组织各方资源。 特别是现场施工注意施工搭接及衔接,确保整个项目不会断链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