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材料的力学性能PPT课件

三材料的力学性能PPT课件

第三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内容
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力学实验 加工硬化原理 蠕变 疲劳 磨损
聚合物及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c C
Op——直线关系与pe——偏离直线关 系,即弹性形变阶段(可逆形变);
F到达FA至Fc点时,产生不均匀塑性变 形(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3)溶质元素:晶格畸变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产生交互作用;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电学交互作用;化学交互作用;有序作用等 都使位错运动受阻,从而提高屈服强度,产生固溶增强化。
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4)第二相:其强化效果与质点的性质有关。
(5)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下降。 但是,晶体结构不同,其变化形式各异。
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与其组织变化无关,与热处理状态无 关。各种钢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小,金属合金化对其弹性模量 影响也很小。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
温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键合方式
化学成分
微观组织
晶体结构
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总之,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 学性能指标,外在因素的变化对它的影响也比较小, 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与晶格类型
数量、尺寸、形态、分布的影响。 (2)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多晶体作为一个整体,不允许晶粒仅在一个
滑移系中变形,否则将造成晶界开裂。 五个独立的滑移系开动,才能确保产生任何
方向不受约束的塑性变形。
屈服现象
屈服机理
影响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1)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屈服过程主要是位错的运动。
(2)晶界与亚结构: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重要障碍,晶界越多, 对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贡献越大。 (晶粒细化)
弹性变形——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
弹性变形——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
σp、σe的工程意义
对于要求服役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严格遵守线性关系的机 件,如测力计弹簧,是依靠弹性变形的应力正比于应变 的关系显示载荷大小的,则应以比例极限作为选择材料 的依据;对于服役条件不允许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机件, 设计时应按弹性极限来选择材料。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 变形或者尺寸的变化,而且 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做弹性变 形。
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 逆性,即受力作用后产生变 形,卸除载荷后,变形消失。
金属的弹性性质是金属原子 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宏观表 现。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F A Ar02

r2 r4
A和r0为与原子本性或晶体 、晶格类型有关的常数
双原子模型
弹性变形——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又称杨氏模量,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 形所需的应力。
拉伸时σ=Eε,剪切时τ=Gγ,E和G分别为拉伸时的杨氏模 数和切变模数。
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 材料的抗弹性变形的一个量,材料刚度的一个指标。它只与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的实际承载能力。高分 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的抗拉强度是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
塑性与塑性指标
(1)定义: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2)材料塑性的评价:在工程上一般以光滑圆柱试样的拉伸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作为塑性性能指标。常用的塑性性能指标 有三种:
弹性变形——弹性比功
思考:人们日常所说的材料弹性的好坏指的是什么?
提高材料弹性比功的途径
(1)提高σe (2)降低E
举例(高弹性比功材料) 弹簧(金属材料)——减振、储能 橡胶(高分子材料)——不能做受力结构件
c O
图 3.1 低碳钢的力-伸长曲线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方式及特点
塑性变形 :材料的塑性变形上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生 永久性位移,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
(6)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应变速率对金属材料的屈服强 度有明显的影响。应变速率高,金属材料的屈服应力显著提高; 应力状态对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是:切应力分量越大, 越有利于塑性变形,屈服强度就越低。
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
应变硬化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实验力所对应的 应力。其值等于最大拉力Fb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面积A0, 抗拉强度用σb表示,即 σb=Fb/A0
CB——均匀塑性变形;Bk——再次不
O
均匀塑性变形;K点——发生断裂
图 3.1 低碳钢的力-伸长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除以原始截面积A0和原 始标距长度L,即可得应力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不同,为什么?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的 区别
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力和应变是以试样的初始尺寸进行计算 的,事实上,在拉伸过程中试样的尺寸是在不断变化的,此 时的真实应力S应该是瞬时载荷(P)除以试样的瞬时截面积 (A),即:S=P/A;同样,真实应变e应该是瞬时伸长量除 以瞬时长度de=dL/L。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它不像应力-应 变曲线那样在载荷达到最大值后转而下降,而是继续上升直 至断裂,这说明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加工硬化, 从而外加应力必须不断增高,才能使变形继续进行,即使在 出现缩颈之后,缩颈处的真实应力仍在升高,这就排除了应 力-应变曲线中应力下降的假象。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 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机理为晶体的滑移和孪生两种。
塑性变形-滑移
定义: 滑移面:原子最密排面; 滑移向:原子最密排方向。 滑移系:滑移面和滑移向的组合。 滑移系越多,材料的塑性越好。
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fcc>bcc>hcp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τ=(P/A)cosφcosλ φ—外应力与滑移面法线的夹角; λ—外应力与滑移向的夹角; Ω= cosφcosλ 称为取向因子。
塑性变形-滑移模型
滑移是金属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 切变过程。
塑性变形-孪生模型
孪生本身提供的变形量很小,但可以调整滑移面的方向,使新 的滑移系开动,因而可以对塑性变形产生影响。
单晶金属
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各晶粒的取向不同 即 cosφcosλ不同。 对于具体材料,还存在 相和第二相的种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