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学(1)
考试要求 1.第七周左右提交对本门课程的建议,不记名 2.考试方式为课程论文,打印。
药膳学(1)
参考书目
药膳学(1)
药膳学(1)
上篇 漫话药膳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学(1)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徴苦赤长暑南夏 火 心 小 舌脉 喜 笑 肠
宫甘黄化湿中长 土 脾 胃 口肉 思 歌 夏
商辛白收燥西秋 金 肺 大 鼻皮 悲 哭 肠毛
羽咸黑藏寒北冬 水 肾 膀 耳骨 恐 呻 胱
药膳学(1)
四、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 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 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火 →土→金→水→木
药膳学(1)
药膳学(1)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药膳的特点
药膳学(1)
历
隐
史 悠 久
药
辨
于
证
食
配
伍
注 重 调
影 响 广
理
泛
药膳学(1)
药膳的分类
药膳学(1)
一、按功效分类
1.解表类 2.清热解毒类 3.泻下类 4.温里驱寒类 5.祛风散邪类 6.利水消肿类 7.化痰止咳类 8.消食健胃类
药膳学(1)
水土 火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 运动变化。
药膳学(1)
2、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对木、 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 观观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 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划分各种 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五行……水曰润下,火 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 --《尚书·周 书·洪范》
用——以治不孕、不育
药膳学(1)
三因制宜
(一) 因时施膳 春季--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补肝--
首乌肝片、妙香舌片 夏季--气候火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清补--西瓜
盅、荷叶凤脯 秋季--气候凉爽--五脏属肺--平补--菊花肉片、参麦
团鱼、玉竹心子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滋补--归芪
9.理气类 10.理血类 11.安神类 12.平肝潜阳类 13.固涩类 14.补益类 15.养生保健类
药膳学(1)
二、按药膳形态分类
1.菜肴类 如天麻鱼头、紫苏鳝鱼、香椿鸡蛋等。 2.粥食类 如山楂粥、人参粥、杜仲粥。 3.糖点类 如丁香姜糖、糖渍陈皮、茯苓饼。 4.饮料类 鲜汁类-鲜藕汁、荷叶汁;茶-菊花茶、决明子 茶;露汁-银花露、菊花露;药酒-木瓜酒、枸杞酒;浓缩 精汁-虫草鸡精、人参精。 5.其他 如藕粉、淮山泥、桃杞鸡卷、芝麻核桃粉、虫草 鸭子罐头。
药膳学(1)
3.中药药膳学(中医药膳学、药膳学)
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起源、 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医 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药膳学(1)
第二节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一、远古-药膳起源
生饮鹿血 生吞蛇胆
二、先秦-药膳理论的奠基和应用
“药膳”之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这种变化属 质的变化动中相互感 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
阴
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
阳
中有阳,阳中有阴。
学 阴阳的 对立——— 阴阳双方互相制约 、互相斗争的 事物的对立
说
结果“阴平阳 秘”。(相互的动态统
药膳学(1)
天麻
药膳学(1)
紫苏
药膳学(1)
香椿
药膳学(1)
药膳学(1)
山楂
药膳学(1)
人参
杜仲
药膳学(1)
丁香
药膳学(1)
陈皮
药膳学(1)
茯苓
药膳学(1)
冬虫夏草
药膳学(1)
药膳的应用 原则
药膳学(1)
平
调
衡 阴 阳
理
扶
脏
正
腑
祛
邪
三 因 制
勿 犯 禁
宜
忌
药膳学(1)
以形补形
2.发扬中华民族的国粹 文化(中医药-特殊中 药剂型;烹饪-特殊 中国菜)
药膳学(1)
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学习中收获什么?
学经济的找到 学艺术的找到 学人文的找到 学理化的找到
商机 艺术和美感 历史和文明 程式和推论
总之,大家从中找到了人类最重要的东 西—健康!!
药膳学(1)
老师讲授的内容框架
漫话药膳
药膳学(1)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互根互存(统一) (2)阴阳的对立相反(对立) (3)阴阳的制约消长(量变) (4)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
药膳学(1)
(1)阴阳的互根互存(统一) 同属于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两种不同性质
的气是相互依存,是互根为一体的。任何一方都 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2)阴阳的对立相反(对立)
药膳学(1)
木曰曲直
生长 升发 舒畅 条达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药膳学(1)
火曰炎上
炎热 光明 升腾
楚乡祝融分, 炎火常为虞。
药膳学(1)
土曰稼穑
生化
承载
稼
受纳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穑
药膳学(1)
水曰润下
滋润 下行 寒凉 闭藏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药膳学(1)
金曰从革
沉降 收敛 肃杀
(一) 以脏补脏 猪心——补养心血,安神定志 羊肝——补肝明目 猪肚——健脾益气 猪肾——补肾益肾(孙思邈用猪肾汤治产后虚羸。猪的肾
上腺,俗称小腰子对人体有害,不宜使用)
药膳学(1)
(二) 以脑补脑 鱼脑——健脑益智 (三) 以髓补髓 猪脊髓——补髓(朱丹溪大补阴丸用其治虚损) (四) 以子补子 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均有种子作
药膳学(1)
2020/11/30
药膳学(1)
药膳学(1)
前言
1.为什么选择《中药药膳学》? 2.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学习中收获什么? 3.老师讲授的内容框架 。 4.课程和考试要求。 5.参考书目。
药膳学(1)
为什么选择《中药药膳学》?
双向选择
学生选择原因
喜欢、有用等
老师选择原因
1.传播食物治病保健养 生理念(良药可口)
药膳学(1)
母子关系
--《难经》
生
药膳学(1)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 木、火、土、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 的间相克制约的关 系。
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 →金→木
药膳学(1)
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内经》
克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我克”者为我“所胜”。
药膳学(1)
3、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 指五行之间既相 互资生,又相互 制约。 包括生中寓克, 克中寓生。
阴阳二气的功能特性、作用趋向对立相反。 例如:阴内聚、成形;阳外趋、活动。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药膳学(1)
(3)阴阳的制约消长(量变) 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
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阴阳 互为消长和阴阳皆消皆长
(4)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方转化,
气
有 余
金克木 (所不胜)
其
不 及
药膳学(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30
药膳学(1)
阴证(寒证)--一般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 手足冷、脉迟(慢)等。
药膳学(1)
五行学说
药膳学(1)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 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 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及延年益寿药膳。 3、孕妇 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药膳学(1)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学说
药膳学(1)
1. 阴阳的概念
【内涵】 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 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 称为阴阳。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 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种左右,包括米、谷、菜蔬、 虫、鱼、禽、肉等“食药
物”。
药膳学(1)
四、现代-药膳振兴
具不完全统计,汉初到清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 有300多部。而今这方面的著作更是空前涌现。另 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美容药膳、抗衰老 药膳的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各地出现了一些专门的 药膳餐馆,深受大家的欢迎。在人们的生活中,药 膳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并且在国外享有盛誉,备 受青睐。
1) 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上为阳,下为阴; 背为阳,腹为阴;人之皮
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 下为阴。 2) 阴阳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 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证(热证)--一般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 (快)等。
第一节 药膳相关概念及内容
药膳
药物
+ 食物
配方烹饪
保健、防病、治病
1.药膳
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
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