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与启示

国内外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与启示

展现状,并从城市发展大格局角度分析了自行车
休闲旅游今后发展规划布局;余子萍(2013):16] 则对台湾地区自行车休闲旅游进行了针对性研 究,阐述了台湾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进展及台湾
・(;4・
小结
国外对于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可分为i类:
万方数据
一类是地区性综合个案研究;一类是提出创新研
究方法和研究理论;还有一类则是面对体验者及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林小洁,女,汉族,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旅游;通讯作者:张欣 欣,女,河南商丘人。体育学硕士。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与 运动训练。
・63・
万方数据
彼得.考特斯(2012)一。和Flusch.达伦(2012)。引
在西欧发达城市,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 具,更是人们锻炼、休闲、娱乐工具和特殊旅游交 通方式。如今旅游市场,游客推崇个性旅游,更 多游客选择适合自己自主、度假、探险等旅游产 品。作为体育旅游具体形式,自行车旅游是以自 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并以获得骑行体验和乐趣 为重要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
一国外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
的线路。 通过国内与国外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文献 比较,国内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研究内容过 于宽泛,缺少实践应用性实用资料和佐证资料; 研究对象单一、结构简单,缺乏立足于研究对象 视角进行研究的情怀;研究方法过于陈旧,尚未 跳出使用单一学科研究方法框架。
其他利益相关者凋查研究。 国内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 是对自行车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价值与趋势的研 究;第二类研究是对城市或区域做个案分析;第 三类是自行车休闲旅游产品与线路设计研究,提
Planning&Develop-
Cox.Strategies Promoting Cycle Tourism in Belgium:Practices
2012(1).
Means
[8]Plusche,Darren.Bicycling [9]Benjamin pepping,martin
Business:The Economic
出创新与应用并重的旅游产品和针对特定地区
参考文献: [1]苏玉栋.自行车旅游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J].商业经济,2010(8). [2"]Brent
W Ritchie.Bicycle tourism in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ent
Perspective[J].Tourism Analysis,2009(5). tourism[c].IVe,RaLI,BOKU
Wien,
Meschik,Counting,analyzing
and
modeling tFa监C volumes in bicycle
0026 Bicycle
Tourism. and Implications[J3.Tourism
展研究有以下启示:
二国内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
国内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自 行车休闲旅游研究文献多为基于作者感知的描 述性研究,近两年运用定量分析研究成果不断出 现,研究深度有所加强。
(一)自行车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价值与趋势 研究
(一)理论是指导实践基础,但同时理论也来 源于实践,因此我国应重视自行车休闲旅游理论 研究,从我国自行车休闲旅游发展实际出发,结 合多学科基础理论,从而提升研究实用性和指导 性。只有具有应用价值理论研究才能更好指导 我国自行车休闲旅游发展。 (二)我国目前发展自行车休闲旅游应进入 地域特色发展建设阶段,因此,首先关注的便是 当地具有地域特色旅游资源和相应软硬件建设 状况;其次是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旅游者类型心 理和行为调查研究,最后是旅游产品和线路设 计。只要对地区做到并做好以上三点研究,其不 仅能够帮助其核心利益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旅游 爱好者决策信心,而且最终能推进该地自行车休
issues[J].Tourism
Man—
agement,1998(6).
1-3]Krisztina Kormosn6 [4]Michael
ment
Koch.Bicycle Tourism In
HUNGARY.[J]Applied
Studies in Agibusiness and
Commerce,2013(1).
2015年第1期 总第58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mal of Hainan Radio&TV University
2015
No.1
General Serial No.58
国内外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与启示
林小洁,张欣欣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南海I=I 571158)
摘要:我国自行车旅游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借鉴国外对自行车休闲旅游发 展研究经验,应注重自行车旅游产品深层意义与价值发掘,强调学科研究实用性与可行性,提 倡多元化思想碰撞与多学科融合,将视角放在自行车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上。 关键词:自行车休闲旅游;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启示
闲旅游实践发展。
张健,张超慧(2008)¨u以及万亚军,蒙睿 (2009)¨2’在其文章中分别阐述了自行车休闲旅 游产生时代背景和国内自行车休闲旅游开展现 状,提出我国发展自行车休闲旅游有巨大经济意 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及健康意义。苏玉栋 (2010)¨副提出:自行车休闲旅游受到外界条件、 身体素质、骑行装备及道路安全状况等因素制 约,而发展自行车休闲旅游需要旅游机构提供专 业服务,发展专用道路,并解决好安全和责任问题。
器给旅游者带来便利,该显示器能够及时发现错
误路线并指明正确道路。布伦特.里奇等 (2010)¨训在研究中指出:虽然目前对自行车休 闲旅游研究呈增长趋势,但在研究内容上还存在 异质性问题,即对自行车休闲旅游市场和以旅游 者视角研究还甚少。并将旅游者动机理论与持 续参与概念结合,应用在对澳大利564名自行车 俱乐部成员调查中。
Marketing。2010(4).
[11]张健,张超慧.我国发展自行车休闲旅游的意义I-J-I.现代商业,2008(8). [123万亚军,蒙睿.自行车休闲旅游旅游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9(2). [13]苏玉栋.自行车休闲旅游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J].商业经济2010年第8期. [14]袁姝姣,何杰,杨超,贺跃.基于GIS技术和因子分析法的自行车休闲旅游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赤 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15]吴迪,刘志民.上海市自行车休闲旅游开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研,2013(4). [16]余子萍.台湾地区自行车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3(20). [17]李新春,张朝朋.西安市顺城巷自行车休闲旅游专用车道建设方案[J].科学之友,2008(32). [18]万亚军.基于环境教育的自行车休闲旅游产品设计浅析[J].中国自行车,2010(1). [19]罗成书,周敏,钱苗.都市自行车休闲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三启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生态环境和低碳环保理 念上的教育宣传更加深人人心,民众对健康问题 日益注重,越来越多人重拾起了在20年前仍是 国民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将其既作为代步工具同 时还是健身器材。基于目前我国对于自行车旅 游发展大众热情高于市场建设现状,结合国外多 年来发展自行车旅游经验,对我国自行车旅游发
自行车休闲旅游积极发展几大因素。
(三)自行车休闲旅游产品与线路研究
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强调了自行车休闲旅游中旅 游地图、旅游线路和环球定位系统(CPS)这些配 套设施对促进自行车休闲旅游的作用。
(三)面向体验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调查 研究
李新春,张朝朋(2008)_刊以西安市顺城巷
为例,提出了古城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方案;万亚
Benefits of Bicycle
Infrastructure[EB/OL].hnp://www.advo- tripec],
cacyadvance.org/site—images/content/Final_Econ_Update%28small%29.pdf。2012—7. pielot,Susanne boll;tacticycle:a tactile display for supporting tourists
(二)自行车休闲旅游城市、地区个案分析研究 袁姝姣,何杰等(2012)¨41运用GIS技术和
(三)自行车休闲旅游所提倡低碳文化、环保 理念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是宣传和发展其最为重 要的关键词,应将其深深刻人我们日常生活中, 为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生态大国打好文
化底子。
因子分析法对成都自行车休闲旅游影响因素进 行分析,归纳出阻碍自行车休闲旅游发展因子; 吴迪等(2013)一纠调查了上海自行车休闲旅游开
Planning&Develop.
Meschik;Sustainable Cycle Tourism Along The Danube Cycle Route In

Austria[J]Tourism
2012(1).
Bicycle Tourism:A Whole Tourism Systems
[5]Lamont,Matthew.Independent [6"]Michael [7]Peter
国外自行车休闲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 在欧洲国家,因其盛行低碳旅游文化,自行车休 闲旅游研究也应市场需求蓬勃发展起来。在研 究方法上贯彻多学科和独特视角的结合,力图应 用跨学科知识指导自行车休闲旅游实践,使其不 单单只是学术上的理论,而更是能够产生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的实践基础。
(一)地区性综合性个案研究
[10]Brent
W.ftitcMe,Aaron Tkaczynski&Pam Faulks;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 and Travel Behavior of Cycle Touris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