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浅谈

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浅谈

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浅谈
发表时间:2018-07-18T11:34:13.7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陈正迪
[导读]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地,由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土。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地,由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土。

由于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历史过程、物质成分等条件下形成的与一般土类具有不同工程性质的土,人们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土,将基础建在此类土层上的地基称之为特殊土地基。

各种天然形成的特殊土的地理分布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因此有区域性特殊土之称。

我国主要的区域性特殊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红黏土和盐渍土等。

本文主要介绍软土的主要工程特征,及其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在此类土层上从事工程建设时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浅谈
1地基施工技术的特性
在建筑学中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地基施工技术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我国的《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的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对于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性:
1.1压缩特性: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1.2透水特性: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

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1.3动力特性: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

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1.4特殊土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

这些是基本的改善措施,如果要有坚固的地基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5剪切特性: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

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土木工程软地基施工策略
2.1采取地基处理法,提高软土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

比如,实践中可以采用砂井和堆载预压法以及电渗法,促进软地基土层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也采用砂桩、石灰桩、碎石桩以及水泥土旋喷桩和灰土桩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采取施工措施,防止在软土地基上加载过大过快,发生地基土塑性挤出的现象。

实践中,对于荷载较大,而且沉降要求非常严格的土木工程项目而言,建议采用桩基施工技术,以降低其沉降量;对于土木工程周围存在着大面积堆载的情况,或者土木工程与其他建筑结构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也应当采用桩基施工技术。

2.2当出现局部软土、暗沟、暗塘以及暗洞情况时,一定要先查明周围的具体状况和施工条件,据此对土木工程基础局部进行深埋,或者换土垫层。

当某个土木工程项目中有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时,一定要考虑沉降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考虑地下是否有管道设施。

若土木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则一定要妥善处理之,并且将不同的结构上部有效的断开。

同一工程各部分实际荷重应当保持基本一致,而且还要有独立刚度要求。

对于平面较为复杂的土木工程而言,建议利用沉降缝将其分成若干个单元。

在土木工程内部或附近开挖深基坑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边坡稳定性、基坑降水等问题,以免影响软地基施工质量。

2.3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选择
目前在软土地基上的施工越来越普遍,施工的技术也在愈发增强,每一种类型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与适用条件都各有不同,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在选择处理方法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第一个条件是根据软体地基本身的一些特点进行判断,在实际进行软土地基的确定时,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的类型以及排水效果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如果土木工程建设的地点周围有大型的水源区,那么软土地基的组成多数是由粘性土以及淤泥组成的,如果在这种软土地基条件下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解决软土地基的方法可以使用碎石桩的方法或者运用水泥进行深层搅拌的方式。

在实际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大多数的软土地基都有很强的灵活性,并且渗透性不强,应对这种类型的软土地基搅拌力度一定特别注意,而且还要要着重控制搅拌的速度,从而保证软土地基的整体结构不收到破坏。

在软土地基上施工,处理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软土地基有深有浅,所以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实际的处理时,要通过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选择施工的具体技术,从而在处理软土地基水分之后最大化的保软土地基的自身结构。

第二个条件是土木工程的建设特性。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道路建设中,经常会有架设桥梁的工程,而且公路建设方面不同的等级也有不同的要求,有一些重要的道车流量很大,这就要求道路在建设时着重考虑到道路的抗磨损程度,保证道路的实际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在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道路的沉降方面,而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的建设时,对于道路沉降的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层次的考虑。

软土地基的沉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主沉降,另一种是次沉降。

正因如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施工时可以分段的进行建造,这就可以进一步降低道路的沉降问题造成的危险。

在进行软土地基建设时如果发生沉降问题,很容易对道路的整体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桥梁发生沉降,进一步加深了道路的危险程度,尤其是桥梁部位的沉降,严重时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道路情况进行技术的选择,从而进一步保证道路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个条件是土木工程的道路施工条件。

道路施工条件也是影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道路施工中施工条件不好,施工工期长,对于软土地基施工就可以选择填土等方法进行施工,这样不会影响道路安全。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因为
施工条件的影响无法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此时可以多种施工工艺结合,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施工工艺的特长,减少施工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

所以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可以根据软土地基特性、道路建设条件、施工条件等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结束语
软土地区进行建筑施工时必须注意软土地基的变形和强度问题。

过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工程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地基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夏天云,张兴.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论述.[J].江西建材,2015(13):214.
[2]陈丹,,卫凌云.谈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3]穆谦.试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J].华章,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