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建筑材料程-教学大纲(严家伋)

道路建筑材料程-教学大纲(严家伋)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4)《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6)《公路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9)《公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1)《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3)《交通工程学A》课程教学大纲 (15)《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8)《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0)《交通管理与控制A》课程教学大纲 (23)《交通规划与公路网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6)《交通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8)《计算机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30)《路基路面工程(交通)》课程教学大纲 (32)《物流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34)《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36)《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A》课程教学大纲 (38)《运筹学A》课程教学大纲 (40)《公路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2)《运输经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4)《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46)《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8)《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道路运输系统工程(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22013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刘舒燕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黄世伶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孙荣兴主编,《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韩彪主编,《交通运输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胡思继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佟立本主编,《交通运输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课程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在编者多年从事“运输系统工程”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系统地介绍了运输系统工程的思想、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工程、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控制、运输系统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应用案例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程系“运输系统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者及有关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运输系统主要内容:系统的概念;交通运输系统。

重点:系统的概念;交通运输系统。

第二章:运输系统工程主要内容:运输系统概念重点:系统工程的定义、性质等概念;运输系统工程。

第三章:运输系统分析主要内容:系统分析的概念;运输系统目的的重审;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

重点:系统分析的概念、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

难点: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第四章:运输系统预测主要内容:概述;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投入产出预测法。

重点:概述;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

难点: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

第五章:运输系统优化控制主要内容:。

概述;网络图的组成;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

重点:概述;网络图的组成;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

难点: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

第六章:运输系统综合评价主要内容:运输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运输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输系统技术经济评价;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重点:运输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输系统技术经济评价;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难点:运输系统技术经济评价;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第七章:运输系统决策主要内容:概述;不确定型运输决策问题;风险型运输决策问题;运输系统对策。

重点:不确定型运输决策问题;风险型运输决策问题;运输系统对策。

难点:风险型运输决策问题;运输系统对策。

第八章:运输系统模拟主要内容:系统模拟;蒙特卡罗模拟法;运输系统模拟。

第九章:应用案例主要内容:城市交叉路口交通系统综合治理系统分析;德尔菲发在设计港址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港口选址;集装箱江海转运港的选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择运输设备;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决策指定。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设立的主要专业之一,是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为主,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资料、书籍,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也可以增进新的知识。

四、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的是闭卷考试和平时表现形式进行考核:闭卷考试(80%),平时表现(20%)。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1.本大纲严格按照教学要求编制,适合现在的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专业课的教学目的。

2.每次课可适当布置2-3题的作业,以加强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也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以达到帮助提高学习的目的。

大纲执笔者:曹凯分管教学负责人:程诚《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The Material of Road Construction课程编号:020101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教材:《道路建筑材料》严家及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参考书目:邓学钧主编《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分为两篇,第一篇阐述道路和桥梁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生产工艺、技术性质、组成设计和应用方法等。

第二篇介绍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试验方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是交通运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道路与桥梁建筑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能以及检验方法;各种材料的内部组成结构及其与技术性能之间的关系;产源或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此外也要注意到合理选用和保管、运输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其应具备的性质;道路材料的检查方法和技术标准。

重点、难点:无第二章:砂石材料主要内容:阐述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以及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

第三章:石灰和水泥主要内容:阐述石灰消化和硬化、质量检定指标;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凝结硬化机理和技术性质。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水泥的技术性质。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和砂浆主要内容:阐述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设计方法和质量控制。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沥青材料主要内容:阐述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和技术指标。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沥青的技术性质和指标。

第六章:沥青混合料主要内容:阐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组成材料和设计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热办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第七章:工程高聚物材料主要内容:高聚物的基本知识和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建议自学为主。

第八章:建筑钢材和木材主要内容:阐述路桥工程常用建筑钢材和木材的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

重点、难点:掌握建筑用钢材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内容和实际联系较多,所以在教授时应该以实际的事例进行讲解,结合试验和实习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四、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最终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表现、出勤情况以及作业情况占20%。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一)本教学大纲是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基本内容。

这些内容是通过讲课、自学、试验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的。

(二)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进一步熟悉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的配制。

大纲执笔者:郇荣分管教学负责人:程诚《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道路交通安全课程编号:022011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教材:《交通安全与事故处理》(石油大学出版社王丰元主编)参考书目:许红国编著,《道路交通安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内容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驾驶员与交通安全;车辆安全性;道路条件与交通环境交通流管理与安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汽车运输单位道路交通事故预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交通事故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熟悉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特点,从而掌握进行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概述主要内容:道路交通的特点;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与分类;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安全研究;重点、难点: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章: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主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概念与分类;现场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交通特征元素的提取与检验;事故现场摄影;事故现场图的绘制;事故现场勘测新技术。

重点、难点:现场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事故现场图的绘制;事故现场勘测新技术。

第三章: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主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权限、程序和期限;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责任重新认定;交通肇事的行政、刑事处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交通事故案卷的基本概念;道路交通事故统计。

重点、难点:道路交通事故统计。

第四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主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和事故分析的主要方法;交通事故分布特征。

重点、难点:交通事故分布特征。

第五章: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主要内容:汽车碰撞的力学特点;汽车碰撞前的运动推算;汽车对固定墙壁或其它固定体的碰撞;汽车与汽车的一维碰撞;碰撞实验方法和设备技术。

重点、难点:汽车碰撞的力学特点。

第六章:驾驶员与交通安全主要内容:驾驶员信息处理过程;驾驶员的视觉技能和驾驶视野;驾驶适应性及其检查。

重点、难点:驾驶员信息处理过程。

第七章:车辆安全性主要内容:汽车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与交通安全;汽车的主动和被动安全装置与结构;安全检测设备。

重点、难点:汽车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与交通安全;汽车的主动和被动安全装置与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