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引导但丁游炼地狱的导师是维吉尔2、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是3、海涅,德国东边的童话4、卢梭的生平与创作5、汤姆琼斯代表作《菲尔丁》6、弥尔顿代表作《失落国》7、拉伯雷巨人传里的修道院,作者理想社会的构建古希伯来8、亚伯拉罕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犹太教,亚卫(基督教称为耶和华)是犹太教所崇奉的唯一真神9、《旧约》第一章创世10、耶和华、亚当流亡后建立的自己的国家11、大卫成立王国,所罗门建立圣殿,信奉耶和华12、西奈山上摩西十诫拉比13、犹太教整个被西方拿过去叫基督教14、联合国建筑外墙铭文来自《以赛亚书》15、《圣经》分为《旧约》《新约》16、世界上发行最多的是《圣经》第二多的是《道德经》17、托尔斯泰自己翻译《老子》古希腊18、希腊文学的分期英雄时代、大移民时代、古典时期19、希腊神话宙斯希腊名叫朱庇特,爱神名叫阿佛洛狄忒20、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21、伊利亚特第一英雄是阿基琉斯,奥德赛第一英雄奥德修斯22、古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23、《俄狄浦斯》王作者索福克勒斯。
24、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亚》25、古希腊第一女诗人萨福古罗马26、贺拉斯《诗艺》提出寓教于乐,主张学习古典,形式要讲究完美。
27、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也是荷马之后最重要的史诗诗人。
《埃涅阿斯纪》,西方古代第一部文人史诗,但丁在《神曲》中以他为老师和带路人。
28、奥维德,代表作长诗《变形记》29、塞缪尔·约翰逊把欧洲文学说成是荷马作品的一系列注释。
中世纪30、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
31、教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有:爱、勿抗恶、禁欲主义、信仰等32、中世纪主要的明主国家的主要史诗:英国——《贝奥武甫》,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德国—《尼伯龙根之歌》33、中世纪市民文学《列那狐传奇》34、但丁主要的作品、代表作抒情诗集《新生》,长诗《神曲》35、《神曲》包括哪三个代表部分36、但丁爱情诗集叫什么《新生》37、文艺复兴是个巨人辈出的时代,美术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文学的三颗巨星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38、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文学在英国达到顶峰。
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戏剧。
二、多选题1、下列作品属于莎士比亚悲剧的是①《罗密欧与朱丽叶》②《裘力斯·凯撒》③《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①《哈姆雷特》②《奥瑟罗》③《李尔王》④《麦克白》2、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A叙写人情风俗史B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C描写普通人生活D描写典型环境E细节真实F坚持人道主义G以小说为主要体裁3、《红与黑》标题的含义①通常,人们认为书名中的“红”象征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王政复古年代僧侣的黑衣。
“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②“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复辟时期。
③红是德瑞纳夫人的鲜血,黑是马特尔的丧服;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是人生的游戏的隐喻。
三、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是希腊人民的智慧宝库。
“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柏拉图。
塞缪尔·约翰逊把欧洲文学说成是荷马作品的一系列注释。
荷马史诗源于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分为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2、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的长篇叙事诗,多表现民族重大的历史事件,赞颂英雄们的业绩,往往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历史于一体,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结构上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史诗也叫英雄史诗。
3、教会文学4、市民文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12世纪出现了市民文学。
这类作品篇幅不长,多由民间创作,它反映了市民的思想情趣,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尖锐的讽刺性。
市民用这种寓言性的小故事讽刺封建贵族和天主教僧侣,揭露他们的丑行5、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是宫廷、贵族的文学,表现世俗趣味。
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普罗旺斯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代表作《破晓歌》。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骑士8、文艺复兴运动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已湮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故有“文艺复兴”之称。
9、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的文学,它是欧洲(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中世纪文学发展的落后状况,开拓了欧洲(西方)近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17世纪10、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按其基本特征而言,指的是提倡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
自从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提出向古希腊借鉴的原则之后,后世的文学史家便用“古典主义”这个名词来表明向古代学习的含义。
古典主义不仅具有“学古”的意义,还有“法上”的含义。
后世的“古典作家”不仅指古代作家,也指上流作家。
11、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
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
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18世纪12、启蒙主义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启蒙文学:称为启蒙文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产生的以宣扬启蒙思想为内容的文学,它既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工具和思想武器。
启蒙文学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优良传统,竭力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表现资产阶级改革社会制度的要求,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作思想和舆论上的动员。
13、狂飙突进德国新兴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十八世纪70年代推动的一次反封建的文学思潮。
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作品充满天才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现实的激情。
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19世纪14、浪漫主义近代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
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罗曼司在17世纪中叶转为“浪漫的”(“罗曼蒂克”Romantic),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堂吉诃德式的”多重含义。
15、英国诗歌的湖畔派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指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英国三大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他们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制农村生活。
16、巴洛克文学指十七世纪人文主义衰落之时继之占据主流的一种文学思潮与创作,它诞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
巴洛克文学带有神秘色彩,偏向于对生的意义、灵与肉的关系、人生的归宿等问题做终极拷问,艺术上追求奇特的艺术效果,采用奇特的比喻、夸张的想象、冷僻的典故、强烈的对比、梦幻的手法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17、清教徒文学因而有“清教徒”之称。
清教的基本群众是中小工商业者、商贩、手工业匠人和市民阶层。
清教一方面宣传努力工作、诚实守信、勤俭节欲;另一方面反对教会礼仪的铺张浪费,并谴责一切时间物质享受,强调所谓洁身自好的精神境界。
18、流浪汉小说主要描写城市下层人物的流浪冒险,旅途见闻,代表作是西班牙的《小癞子》,采取的是直线型的叙述模式,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类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大卫-科波菲尔》19、大学才子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
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四、简析题(观点加简析)第一章第三节1、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a规模宏大,结构巧妙,布局完整。
b语言自然质朴、富有节奏感,比喻新颖奇特。
c对宏大战争场面及细节的描写达到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使史诗具有文献价值。
d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塑造人物,人物的性格鲜明。
2、希腊神话的特点A、具有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B、神人同形同性。
神并不比人更有道德,只是比人更有力量,更美。
C、多神系统而不是一神教。
D、想象力极强。
E、故事性极强。
F、哲理性极强。
3、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命运观的比较埃斯库罗斯: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是屈服的继承荷马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世界观。
表达了人的生存始终与痛苦相伴,受到灭顶之灾和常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之中。
人类的悲剧在于企望美好的生活而不得不走向它的反面,不想作恶而又不得不作恶,在于极端恐惧死亡而又不得不坠入死亡的深渊。
他把人的幸福寄托于神明引导的公正上,告诫热衷内讧的同胞们:对神意的信念,最终会把人们引向公正与和谐。
索福克勒斯:命运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强调人跟命运的搏斗,但最终归于失败不认为悲剧作家有理由割裂神的智慧与人的意志,但和前辈诗人相比,他在人神的天平上加大了人的比重。
在他的作品中,神谕经常是外在的、隐约显现的,而占据中心位置和发挥主干作用的则是人们的行动,是人的抗争。
当然,诗人不会贬低神的伟大,借之表现人勇于把握自己命运的决心,表现人像神一样,有生活经历和聪慧的心智。
欧里庇得斯:事在人为,命运的迷茫性就大大减少了他由怀疑神意的正确性走向接受“机遇”是制导宇宙和世界的重要力量的观点,认识到人性所包含的危险因素并警惕之。
抨击有神论的伦理观,认为神祗的道德观念甚至比不上善良的凡自私和随心所欲造成的。
4、中世纪文学主要特点(除亚洲)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