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节超声波传感器

第11节超声波传感器

第11章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新传感器应运而生,超声波传感器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些测量人们不方便到达的地方的一些物理量时,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实现。

如果需要测量深井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帮助实现。

超声波传感器实物如图11-1所示。

图11-1 超声波传感器实物图超声波测量距离是最常用方法之一,测量距离的原理是测出超声波从发射到遇到障碍物返回所经历的时间,再乘以超声波速度就得到2倍的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传感技术应用在生产实践的不同方面,而医学应用也是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下面以医学为例子说明超声波传感技术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诊断疾病,它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超声波诊断的优点是: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损害、方法简便、显像清晰、诊断的准确率高等。

因而推广容易,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声阻抗不同的介质界面是,在该界面就产生反射回声。

每遇到一个反射面时,回声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出来,而两个界面的阻抗差值也决定了回声的振幅的高低。

在工业方面,超声波的典型应用是对金属的无损探伤和超声波测厚两种。

过去,许多技术因为无法探测到物体组织内部而受到阻碍,超声波传感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当然更多的超声波传感器是固定地安装在不同的装置上,“悄无声息”地探测人们所需要的信号。

在未来的应用中,超声波将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结合起来,将出现更多的智能化、高灵敏度的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阳光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

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显著反射形成反射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因此超声波检测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方面。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在物位(液位)监测,机器人防撞,各种超声波接近开关,以及防盗报警等相关领域,工作可靠,安装方便,防水型,发射夹角较小,灵敏度高,方便与工业显示仪表连接。

11.1 超声波传感器为了正确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简单了解一下其工作原理十分必要。

11.1.1 超声波传感器原理超声波发射原理是把铁磁材料置于交变磁场中,产生机械振动,发射出超声波。

接收原理是当超声波作用在磁滞材料时,使磁滞材料磁场变化,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势输出。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

作为传感器它必须具备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完成这些功能的装置习惯上称为超声波换能器或超声波探头。

当电压作用于压电陶瓷时,就会随电压和频率变化产生机械变形。

另一方面当振动压电陶瓷时则会产生电荷。

利用这一原理,当给由两片压电陶瓷或一片压电陶瓷和一个金属片构成的振荡器(即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一个电信号时就会因为弯曲振动发出超声波。

相反当双压电晶片元件施加超声振动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信号。

基于以上作用,就可以用压电陶瓷制成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有发送器和接收器,但一个超声波传感器也可具有发送和接收双重作用。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的原理将电能和超声波相互转换,即在发射超声波的时候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波发射;接收时将收到的回波转换成电信号。

超声波传感器是应用传感器头部的压振陶瓷的振动,产生高频(人耳听不见)声波来停止感应的,假如这声波碰到了某个物体反射回来,传感器就能接纳到回波。

传感器依据声波波长和发射及接纳回波的时间差就能肯定传感器探头与物体之间的间隔。

典型应用,一个传感器能够经过按钮的设定来具有近间隔和远间隔两种设定,无论物体在那一种界线里,传感器都能够检测到。

例如:超声波传感器能够装置在一个装液体的池子上,或者是一个装小球的箱子上,向这个容器发出声波,经过接纳到返回波的时间长短就能肯定这个容器是满的、空的或者是局部满的。

超声波传感器还能够是对射式的,即独立的发射器和接纳器。

当检测迟缓挪动的物体,或者需求快速响应或者在湿润环境中应用时,这种对射式或者叫分体式的超声波传感器十分适用。

11.1.2 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1、工作频率工作频率就是压电晶片的共振频率。

当加到它两端交流电压的频率和晶片的共振频率相等时,输出端能量最大,灵敏度也最高。

2、工作温度由于压电材料受温度变化而存在些许变化,对于小功率的超声波传感器功率比较低,可以长时间工作,而对于大功率的超声波传感器则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如果需要长时间工作,应该采取散热手段。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340m/S左右,与环境温度和适度有关系的,所以超声波测距最好加温度补偿电路。

3、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制造晶片本身,机电耦合系数大则灵敏度高,反之则低。

11.1.3 超声波的应用领域1.超声检验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呈现不透明物内部形象的技术。

把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经声透镜聚焦在不透明试样上,从试样透出的超声波携带了被照部位的信息(如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的能力),经声透镜汇聚在压电接收器上,所得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利用扫描系统可把不透明试样的形象显示在荧光屏上。

上述装置称为超声显微镜。

超声成像技术已在医疗检查方面获得普遍应用,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用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检查,在材料科学中用来显示合金中不同组分的区域和晶粒间界等。

声全息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干涉原理记录和重现不透明物的立体图像的声成像技术,其原理与光波的全息术基本相同,只是记录手段不同而已。

用同一超声信号源激励两个放置在液体中的换能器,它们分别发射两束相干的超声波:一束透过被研究的物体后成为物波,另一束作为参考波。

物波和参考波在液面上相干叠加形成声全息图,用激光束照射声全息图,利用激光在声全息图上反射时产生的衍射效应而获得物的重现像,通常用摄像机和电视机作实时观察。

2.超声处理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3.基础研究超声波作用于介质后,在介质中产生声弛豫过程,声弛豫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分子各自电度间的输运过程,并在宏观上表现出对声波的吸收。

通过物质对超声的吸收规律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结构,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分子声学这一声学分支。

普通声波的波长远大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在此条件下固体可当作连续介质。

但对频率在1012Hz以上的特超声波,波长可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相比拟,此时必须把固体当作是具有空间周期性的点阵结构。

点阵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称为声子(见固体物理学)。

特超声对固体的作用可归结为特超声与热声子、电子、光子和各种准粒子的相互作用。

对固体中特超声的产生、检测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以及量子液体——液态氦中声现象的研究构成了近代声学的新领域。

11.2 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此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是集发送与接收一体的一种传感器。

传感器里面有一个圆形的薄片,薄片的材料是塑料,在其正面涂了一层金属薄膜,在其背面有一个铝制的后板。

薄片和后板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当给薄片加上频率为49.4kHz的方波电压时,薄片以同样的频率震动,从而产生频率为49.4kHz的超声波。

当接收回波时,模块内有一个调谐电路,使得只有频率接近49.4kHz的信号才能被接收,而其它频率的信号则被过滤。

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以下简称6500模块)是在6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其实物如图11-2所示。

其中(a)为实物图、(b)为解剖图。

(a)实物图(b)解剖图图10-2 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实物图11.2.1 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简介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是基于6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组合而成,集发射和接收于一身,并且提供直接和单片机连接的接口信号。

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的原理如图11-3所示。

11-3 650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的原理图图中TL851是一个经济的数字12步测距控制集成电路。

内部有一个420KHz的陶瓷晶振,6500系列超声波距离模块开始工作时,在发送的前16个周期,陶瓷晶振被8.5分频,形成49.4KHz的超声波信号,然后通过三极管Q1和变压器T1输送至超声波传感器。

发送之后陶瓷晶振被4.5分频,以供单片机定时用。

TL852是专门为接收超声波而设计的芯片。

因为返回的超声波信号比较微弱,需要进行放大才能被单片机接收,TL852主要提供了放大电路.当TL852接收到4个脉冲信号时,就通过REC给TL851发送高电平表明超声波已经接收。

被检测物反射回的回波传输后为了消除传感器固有的阻尼振荡,测距控制 IC 的接收输入 (REC) 在开始信号(INIT) 之后通过内部消隐被抑制 2.38 ms。

如果需要减少消隐时间,那么 BINH 输入变成高电平,这样在内部消隐之前中止接收输入消隐。

这样就可以检测最短 1.33 英尺的距离(相对于 2.38 ms),另外如果传感器衰减的够快那么返回信号将不被响应。

6500模块有两个基本工作模式:单回波模式和多回波模式。

电源(VCC) 的应用,开始输入(INIT) 的应用,传输的结果,和抑制消隐输入(BINH)的使用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加电以后,INIT 信号变成高电平前必须至少经过5 ms,在此期间,所有的内部电路被重置、内部振荡器稳定。

当INIT 变为高电平后驱动传感器(XDCR)发出信号。

49.4 kHz 下16 个脉冲从传感器中发出。

16 脉冲传输完后,为了最合适的接收工作,传感器中保持200 VDC 偏压(推荐)。

被检测物反射回的回波传输后为了消除传感器固有的阻尼振荡,测距控制IC 的接收输入(REC) 在开始信号(INIT) 之后通过内部消隐被抑制2.38 ms。

如果需要减少消隐时间,那么BINH 输入变成高电平,这样在内部消隐之前中止接收输入消隐。

这样就可以检测最短 1.33 英尺的距离(相对于2.38 ms),另外如果传感器衰减的够快那么返回信号将不被响应。

单回波模式:单回波工作模式下,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传输信号的返回,每英尺的输出和返回大约需要0.9 ms。

返回信号被放大并作为一个高电平信号输出。

INIT 变成高电平和Echo (ECHO)输出变为高电平之间的时间与传感器与测量目标之间的距离是成比例的。

如果需要,当准备下一次传输的时候可以返回一个低电平的INIT 信号然后再使它变为高电平,这样就可以使周期重复。

多回波模式:600系列智能传感器有一个外部消隐输入, BLNK, 在多回波工作模式下可以选择性的排除回波,也可以区分与目标物相隔3英寸的回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