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准仪作业指导书

水准仪作业指导书

目录
1主要功能 (2)
2使用精密水准仪时注意事项 (2)
3精密水准仪的操作流程 (2)
4水准测量原理及计算方法 (2)
4.1测量原理 (2)
4.2计算未知点高程 (3)
5测量精度 (4)
6测量前准备 (4)
6.1桥梁线形测量前准备 (4)
6.2桥梁挠度测量前准备 (5)
7测量步骤 (5)
7.1桥梁线形测量步骤 (5)
7.2桥梁挠度测量步骤 (6)
8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6)
水准仪作业指导书
1主要功能
精密水准仪广泛用于建筑行业,是测量水平高低的仪器,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快速、可靠等优点,使用在引测、大面积场地测量、楼面水平线标志、沉降观测等(这里我们讲如何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桥面线形测量和桥面挠度测量)。

2使用精密水准仪时注意事项
1)当对水准仪所测数据怀疑或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应送往法定校定机构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校正。

2)仪器到标尺的最短可测量距离为2米。

3)测量时,仪器与标尺之间应没有障碍物遮挡。

4)使用完毕后,应擦干净仪器和标尺。

不能使用稀释剂和苯等易挥发性溶液擦洗。

擦完后应将仪器放入盒内,同时将布盖好标尺及联结处。

5)长期使用后,应检查三脚架的每部分,看是否有松动。

3精密水准仪的操作流程
1)在测站上张开三脚架,高度适合观测者观测,架顶大致水平,然后将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安装三脚架上;
2)固定三脚架,调整水准气泡,将水准仪整平;
3)瞄准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的一侧,仔细对光,消除视差,使水准尺的分划成像十分清晰;
4)调整十字丝的横丝至精密水准尺至尺面夹住小黑格中间,先读水准尺的大数,然后读右边小刻度上的小数,将两读数相加得出最后的观测数据;
5)在水准测量的外业结束后,进行成果整理。

4水准测量原理及计算方法
4.1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如图4-1所示,在地面点A、B两点竖立水准尺,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截取尺上的读书a、b,则A、B两点间的高差h AB为:h AB=a-b(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图4-1 水准测量原理
4.2计算未知点高程
1)高差法
高差法—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B高程的方法。

测得A、B两点间高差h AB后,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 A,则B点的高程H B为:H B=H A +h AB
2)仪高法
仪高法—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 i计算未知点B点高程的方法。

如图所示,B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 i来计算,即:
H i= H A+a
H B= H i- b
在施工测量中,有时安置一次仪器,需测定多个地面点的高程,采用仪高法就比较方便。

3)中间法
当欲测点B离已知点A较远,安置一次仪器就不可能测出它们的高差,这时,选择一条施测路线,在A、B之间加设一些转点,每相邻两点测一测站,求出它们的高差,则AB的高差即为这些高差的总和。

转点:临时立尺点,作为传递高程的过渡点。

(一般转点上均需使用尺垫)测站:每安置一次仪器,称为一个测站。

对于精度较高的测量,必须将仪器置于前后视点之间大致等距离处D A≈D B,利用
地球曲率等距等影响△h
A =△h
B
的原则,使测站高差计算中自动消除曲率对前后视读数
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中间法,是精密测量中常用的方法。

5测量精度
1)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M W不应超过表5-1规定的数值。

表5-1
2)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5-2的规定。

表5-2
6测量前准备
6.1桥梁线形测量前准备
1)检测工具
长度量具:精密水准仪、塔尺、钢卷尺。

其他:钢钉、红油漆、钉锤。

2)选择控制点
一般控制点选择在桥头不远处的不动点,保证能够具有永久观测作用(例如桥头灯塔下)。

3)测点布置
主桥线形测试,测点布置结合跨长,并分别对上下行桥面的纵向线形进行测试,并用测钉打在待测点位置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6.2桥梁挠度测量前准备
1)检测工具
长度量具:精密水准仪、塔尺、钢卷尺。

其他:钢钉、红油漆、钉锤。

2)选择控制点
一般控制点选择在桥头不远处的不动点,保证能够具有永久观测作用(例如桥头灯塔下)。

3)测点布置
根据方案进行测点布置(梁端布置下沉测点,跨中布置挠度测点),并用测钉打在待测点位置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7测量步骤
7.1桥梁线形测量步骤
1)在桥头附近找出永久控制点,并用红油漆做上标记。

2)在桥面上找出布置的测点,桥台、桥墩的具体位置,用红油漆做上标记。

3)梁式桥跨结构、拱式和索塔结构的桥面结构纵向线形,宜沿桥纵向分断面布设测点,分桥轴线和车行道上下游边缘线3条线,按二等工程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闭合水准测量。

测点应布置在桥跨或桥面结构的跨径等分点截面上。

对中小跨径桥梁,单跨测量截面不宜少于5个;对大跨径桥梁,单跨测量截面不宜少于9个。

4)在与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上确定成型后桥面的实际中心线位置,并作上标记。

5)找出桥台的位置,根据桥梁走向,两端分别延长10米,每5米一个测面。

用红油漆作上记号。

6)用钢尺沿中心线垂直方向水平量取桥面部分的宽度,以m表示,测量时钢尺应保持水平,不得将尺紧贴路面量取,也不得使用皮尺。

7)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按章节3中内容进行操作》,将塔尺竖立在测定位置上,以控制点高程作为基准测出起算点(如图7-1)。

然后测记各测定点的高程读数,以m表示。

8)连续测定全部测点(可以采用“中间法”进行转点设置),并与起算点闭合。

计算出桥面各点的高程,将各点的位置及高程绘制成表格和图形(如图7-2)。

R1
起算点R2R3R4R5R6R7R8R9R10R11
L1L2L3L4L5L6L7L8L9L10L11
控制点
图7-1 桥面线形测量简图
图7-2 桥面线形
7.2桥梁挠度测量步骤
1)第一步:首先后视控制点,对待测点进行初读(跨中测点和梁端测点,如果控制点离待测比较远,可以适当设置转点)。

2)第二步:等待桥面一级加载完成后,桥面已经趋于稳定,和第一步的方法一样,对待测点进行加载后读数。

3)第三步:桥面逐级加载,重复第二步的测量方法。

4)第四步:桥面最后一次卸载完成后,且桥面已经趋于稳定,重复第一步的方法进行卸载后读书。

5)第五步:计算出各测点与控制点的相对高差,分别用逐级加载后各测点与控制点的相对高差减去初读时各测点与控制点的相对高差,得出跨中点挠度和梁端下沉值,然后用跨中测点的挠度减去梁端下沉的平均值,得出最终的挠度值。

8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1)使用前应弄清仪器各部分结构使用和操作方法。

不应随便拆卸仪器。

2)在测量时,应避免阳光直晒在仪器上,否则将影响精度。

3)物镜和目镜上有灰尘时,可用软毛刷轻轻拂去,如有水气,可用软布轻轻揩擦。

切勿用手指接触镜片。

4)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各部分擦干净再装入仪器箱,仪器箱应放在干燥通风处。

5)通过简单测试,如发现水准仪有问题,应交技术部有关人员调整修理。

6)三角架上的各螺旋应保持能紧固与上座板连接的螺柱也应保持紧固,防上三角架扭曲失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