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审计
(2)职责分工制度
(3)资产保管制度
(4)记名登记制度
除无记名证券外,企业在购入股票和债券时应在购入的当日及时登记于企业名下,切忌登记于经办人员名下,防止冒名转移并借其他名义谋取私利的舞弊行为发生。
(5)定期盘点制度
企业对所拥有的投资资产,应由内部审计人员和不参与投资业务的其他人员进行定期盘点,检查是否正确为企业所拥有,并将盘点记录与账面记录相互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若有价证券发生丢失、被盗、记账不及时、账实不相符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并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以便采取可行的补救措施
授课题目
第七章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审计
实施日程
第6周
授课时数
6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的内容,熟悉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目标,掌握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以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审计方法
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的审计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的审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三借款业务的实质性程序
1.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
审计人员应首先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
(2)函证短期借款的实有数
审计人员应在期末短期借款余额较大或认为必要时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短期借款。
(3)审查短期借款的增减
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审计人员应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文件,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审计人员应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
(2)审查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内容及其依据
审计人员应首先审查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具体内容及其相关依据,并查阅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确定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具体包括
①审查资本(或股本)溢价
②审查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和接受现金捐赠
③审查股权投资准备
④审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情况
(3)审查资本公积使用的合法性
(1)取得或编制资本公积明细表
资本公积明细表包括资本公积的种类、金额、形成日期及原凶等。审计人员编制或取得资本公积明细表后,应将该表反映的内容与有关的原始凭证、会计账目、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本公积项目进行核对,检查其一致性;将资本公积明细表余额与资本公积明细账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将资本公积明细账借贷方发生额与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核对,查明其是否相符,确定资本公积实有额是否真实准确。
(3)索取或编制股本明细表
(4)审查股票发行、收回
(5)函证发行在外的股票
(6)审查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
(7)确定股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实收资本的实质性程序
该账户是非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核算所有者投资的账户,其意义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账户是一样的,因此,再是执行程序上和股本账户的实质性程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具体来说,其实质性程序的内容包括: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4)审查资本公积披露的恰当性
资本公积应根据“资本公积’’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审计人员应当核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项目的数额是否与审定数额相符,并检查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说明
4.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
(2)审查盈余公积的提取
二借款业务的控制测试(教学提示1)
1.取得与借款或发行债券相关的文件并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的情况相印证。
2.检查企业发行债券的收入是否立即存入银行
3.检查企业是否根据债券契约的规定或借款合同的规定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
4.检查借款交易的会计处理过程是否正确合规
5.观察并询问借款业务的职责分工情况
6.观察并询问保管控制和核对控制是否有效
(6)会计核算控制制度
第二节所有者权益审计(重点、难点)
一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
1.确定投资者对企业投入资本的形成和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2.确定资本公积的形成和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3.确定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和增减变动真实性、合法性。
4.确定所有者权益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
5.确定所有者权益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1.展开介绍控制测试步骤体现的目的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4)审查到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1.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1)授权审批制度
借款、发行债券以及债券本金的偿还和购回业务都应经过相应的授权审批程序。只有经过批准才能进行增资或减资业务、发放股票股利、进行股票分割。
(2)受托管理制度
企业发行证券应委托银行或信托投资机构来办理,受托人行使保护证券发行人和持有人合法权益的职责,并监督企业按照有关约定按时履行义务
由于股本和实收资本账户在每一个会计年度进行会计核算时发生经济业务很少,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对被审计主体的财务报表审计时如果通过实质性程序发现该账户存在错报风险的时候,不论错报风险的大小,一定会签发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固定资产和应付债券这两个账户也是这样,一旦出错,肯定签发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3.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二所有者权益审计控制性测试的内容(教学提示3)
2.授课时只介绍不同的地方
3.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1.检查验资报告,确定投入资本是否真实。
2.检查被审计单位发行股票或其他投入资本变动的相关文件,并询问有关人员,确
定投入资本变动是否经过相应的授权批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检查发放股利的批准文件,确定股利的发放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筹资业务是指企业为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变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而筹集资金的业务,其流程如下:
(1)审批授权
(2)签订合同或协议
(3)取得资金
(4)计算利息或股利
(5)偿还本息或支付股利
2.投资业务及主要流程
投资业务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而获得另一项资产的业务,其流程如下:
1.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负债业务是否均已记录完毕,有无遗漏。
2.确认被审计单位所记录的负债在特定期间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承担。
3.确认被审计单位所有借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确定被审计单位各项借款的发生是否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了有关债务契约的规定。
5.确认被审计单位借款余额在有关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
(1)审阅被审计单位合同、章程、营业执照及有关董事会会议记录
(2)获取或编制实收资本明细表
4.展开介绍各步骤的目的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3)审查出资期限和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和出资比例。
(4)审查投入资本的真实性及计价的正确性
(5)审查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
(6)审查实收资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7)会计核算控制制度
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较复杂,必须保证及时地按正确的金额、符合有关规定的核算方法,在适当的账户和正确的会计期间予以记录、披露。对于已发行的证券,还应设立相应的登记簿备查。
2.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教学提示2)
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类似,包括:
(1)授权审批制度
审计人员应当审查资本公积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及有关凭证、账户的对应关系,查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时有无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正式批文,有无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经办手续是否完备,实际转增的资本额与批准和是否一致,有无多增或少增的问题。同时审计人员还应审查企业有无挪用资本公积的情况,如将股本溢价收入用来发放现金股利;将资本公积用于集体、职工福利;或利用资本公积进行各种营私舞弊的行为。
(8)有关会计科目的明细账和总账
1.穿插介绍隐名股东的案例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2.投资业务所涉及的主要凭证与记录
(1)股票或债券。
(2)经纪人通知书
(3)债券契约。
(4)企业的章程及有关协议。
(5)投资协议。
(6)有关记账凭证。
(7)有关会计科目的明细账和总账
三筹资与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难点)
(1)投资决策
(2)审批授权
(3)取得证券或其他投资
(4)取得投资收益
(5)投资收回
二筹资与投资业务涉及的主要凭证与记录
1.筹资业务所涉及的主要凭证与记录(教学提示1)
(1)债券或股票
(2)债券契约
(3)股东名册
(4)公司债券存根簿
(5)承销或包销协议或合同
(6)借款合同或协议。
(7)有关记账凭证。
(3)合同或契约制度
企业筹资,都必须签订借款合同或协议、债券契约、承销或包销协议或合同等相关法律性文件。
(4)职责分工制度
①筹资计划编制人与审批人适当分离,以有利于审批人从独立的立场来评判计划的优劣。
②经办人员不能接触会计记录,通常由独立的机构代理发行股票或债券。
③会计记录人同负责收、付款的人相分离,有条件的应聘请独立的机构负责支付业务。
5分
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环节
教学条件
备注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第三节借款业务审计
一借款业务审计的目标
借款是企业承担的一项经济义务,是企业的负债项目,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考虑到对自身不利和难以与债权人的会计记录相印证,在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不会高估负债。因此,执行借款业务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将被审计单位是否低估借款作为一个关注要点。
180分
教学过程设计
先讲授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审计的基本理论
然后通过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培训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