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综合分析题集锦一、地理基础1.某旅行者在森林中迷路后发现小河,决定沿河而行,为什么?答:在茫茫林海里迷失方向,河流是最好的“生命通道”,因为小河最终要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而且河流沿岸往往有人类生息、居住。
二、世界大洲1.乞力马扎罗山形成“赤道雪峰”的原因?答:海拔高,气温低。
2.南非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答:○1南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2地处好望角交通要道,运输便利。
3.尼罗河定期泛滥原因?答: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每年5-11月雨季来临时,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极易泛滥。
4.南美洲西部自南向北气候类型有哪些,狭长分布的原因?答:热沙、地中海、温海。
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沿南美洲西海岸附近南北延伸,阻挡了西海岸的气候东西延伸,从而呈南北狭长分布。
5.结合地形与气候,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答:首先气候,亚马孙河流经的气候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支流也大都流经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很多;其次地形,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而平原是三面环高原、山地,三面来水,所以支流很多。
因此亚马孙河水量很大。
三、世界地区1.日本人视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答: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日本和南亚、西亚、非洲、欧洲沿海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进口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能源和矿产,大都要经过这里。
2.东南亚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答:气候高温多雨,地形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以及交通便利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有利因素。
3.南亚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答:乞拉朋齐位于山地丘陵的迎风坡位置,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4.印度耕地面积广大,但粮食生产仍不能满足自给,试分析其原因?答:○1印度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受西南季风影响不稳定,易产生水旱灾害,影响粮食产量;○2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3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不合理,单产低。
5.波斯湾石油主要输出路线答:○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3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四、世界国家1.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其成因?答:日本海岸线曲折,而其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海水具有足够深度.是优良的深水港.工业部门安排在优良港口除了因为交通便利,方便产品出口外.还因为日本稀缺石油资源,将工业部门安排在港口,有利于节省运费,提高产品利润.2.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答:四面环海,多优良港口。
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素质高。
工业基础好。
资金,技术雄厚。
3.美国乳畜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答:乳畜业分布在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
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靠近消费市场,便与运输和销售。
4.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答:一是: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城市多;纬度低,气温高,适合修建铁路;二是:北部纬度高,有冻土层,不易修建铁路。
五、中国地理1. 秦岭一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答:见附表格。
2.西北地区自西向东景观变化及其原因?答:由于我国中纬度的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增加,因此植被景观出现以下变化: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3.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答:首先,青藏地区相对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然后青藏高原海拔高,海拔越高大气层越薄,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通过的路径越短,消耗就越少,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因此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是我国最强的地方。
4.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分析其原因?答: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5.东北地区河流汛期较早的原因?答:春季由于上年冬季的积雪和冰川融水,常常会进入汛期。
6.我国南海海域手周边国家觊觎,从资源、交通两方面分析其原因?答: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
7.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不利影响各是什么?答:○1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2京津唐地理区位优越。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沪宁杭河运海运发达,位于东海与长江的结合部,交通便利。
但是土地资源紧缺;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
8.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答:濒临港澳有吸引外资的优势;靠近出海口,海上运输优势好;又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开放得早,有时间和空间优势。
“前店后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
其中“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三角地区。
9.长江上中下游分别采用怎样的治理措施?答:上:植树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于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中: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田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下:加强长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坝。
10.北京降水略多于天津的主要原因?答:天津虽然距海近,但地形平坦;而北京北边紧靠燕山,夏季海洋水汽到北京时受到燕山的阻挡抬升遇冷而形成地形雨。
11.北京在现代城建中对旧城区和古园林建筑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答:对北京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我们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馆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变使用性质继续利用,以便保护,有些则可以只保存外观,而对内部进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种种途径,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被合理地利用,使其发挥自身的效用,与现代城市开发建设良好地协调配合。
12.台湾树种丰富的原因?答:台湾中部山脉,海拔高,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地处热量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山麓热量充足。
13.新疆瓜果甜的主要原因?答:新疆瓜果甜的本质原因是这一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导致瓜果中糖分大幅增加。
14.新疆种植长绒棉的有利条件?答:○1气候适宜:终年光照强烈、热量充足且干旱少雨;○2土壤适宜:多为沙土,利于棉花扎根生长;○3土地资源适宜:地广人稀,利于长绒棉的大量种植和生产。
15.西气东输给修地区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答:○1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2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的经济;○3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是西部人们尽快走上富裕的小康道路。
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答:○1黄土结构疏松;○2降水集中,多暴雨;○3人为原因:长期的人类活动、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17.简述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过程。
答:洞庭湖对长江干流洪水的调蓄过程是:长江干流洪峰时,大量洪水通过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注入洞庭湖,这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洪峰的流量,减轻了干流防汛的压力,洞庭湖作为一个巨大的容器接纳了大量的长江洪水再从城陵矶注入长江,这就起到了蓄洪、削峰和滞峰的作用。
一、分析我国某地环境问题的方法: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人为、自然)——提出解决措施1、黄土高原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自然原因a.黄土土质结构疏松,裂隙较多b.植被稀少,许多地方表土裸露c.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D.黄土高原地势高,起伏大。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过度采矿,过度樵采等,危害:使黄土高原呈现“”的地表形态;河流含沙量多,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治理措施:八下103页三条:2.西南地区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3、西北地区(新疆)的特征,荒漠化。
深居内陆,山脉阻隔→降水少,蒸发旺,→干旱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降水丰富、坡度比较陡的东部地区。
土地荒漠化大多发生在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治理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治理:恢复植被,合理放牧,退耕还草。
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4、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季节不均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包括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对东西部的影响西部影响: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东部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优化东部能源的消费结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减轻交通压力;改善因燃煤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原因: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多。
危害:炎热和干旱、两极和高山冰川融化、低地国家淹没、生物锐减等。
优点:能改善北冰洋的水运航道、有利于海洋运输业发展;有利于北冰洋和南极洲矿产资源开发。
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峰消失、图瓦卢举国搬迁都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措施: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等我国雨带的移动: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降水多涝灾,降水少旱灾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台风:东南沿海,夏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春旱:华北,三、四、五月,引水灌溉。
夏涝:华北,七、八月,夏季风来的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低洼地排水。
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秋末、冬季和初春,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降温使农作物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吹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冬雨可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风沙天气:东北、西北、华北。
冬季和春季,已春季严重。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地球之肺热带雨林分布:巴西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亚洲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的作用:环境效益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