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 姓名: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天姥.(m ǚ) 天台.(t āi) 渌.水荡漾(l ǚ)
B .剡.溪(shàn) 熊咆.(páo) 訇.然中开(h ōng)
C .瀛.洲(yíng) 虹霓.(ní) 殷.岩泉(y ǐn)
D .魂悸.(jì) 长嗟.(ji ē) 水澹.澹(dàn)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B .势拔.
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C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
D .栗深林兮惊.层巅 惊:惊动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列.缺霹雳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自可断来信.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岳
B .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凄清)猿啼
C .列缺.(缺少) 鸾回.(回旋)车
D .觉.(睡觉)时 向来.(助词,不译)
6.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8.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表现了与东鲁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9.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10.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12.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4.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15.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16.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7.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
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
感。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D 3.C 4.B 5.A(B:因,依据C:缺,云的缝隙D:觉,睡醒) 6.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B“雨”名作动D“鼓”名作动)7.D 8.D 9.C分析: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10. A 分析:A项与例句都是怎么之意;B、C两项均可作哪里讲;D项为安稳之意。
11. D分析:D.暝:天黑、夜晚。
12.D. 分析:或:有时。
13. B分析:D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14. B 分析: B项语气副词怎么。
15. B 分析:A、C、D三句为比喻。
16. D分析: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17. D分析: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
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
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18. D分析: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
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