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第四讲:古诗十九首(下)研究篇

03.第四讲:古诗十九首(下)研究篇

第三讲 古诗十九首(下) 研究篇
一、《古诗十九首》从哪里来?
最早的出处: [梁]萧统《昭明文选》
作者与时代: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 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
钟嵘《诗品》 : 《古诗》,其源出于《国风》……旧疑是建安中曹、
王所制。
王世贞《艺苑危言》 意者,中间杂有枚生或张衡、蔡琶作,未可知。
(二)生命的意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勿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三)世俗的情怀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
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 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 《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始了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 言体式……《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 熟的代表作品。
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 意,至宋人殆不齿矣。此固知本之说,然世间万变,皆与 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
五、《古诗十九首》研究概述
1.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对《古诗十九首》诗歌从艺术特色、内容实质进行了
全面系统的分析,作者结合文学发展流变,从宏观和微观 两个方面,用传统文论“通变”的眼光,采用综合分析之 法分析了《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善用比兴、意内 言外、讲究音律三个方面。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年 版
2008
3.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整体的评价,论及乐府、古 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关系,并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 和时代、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 色进行了探讨。对《古诗十九首》的结构、句词及用典等 作了详细说明。书中附有历代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的 评论。
拟古十二首(其八)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搞。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2.《古诗十九首》成为后世论诗的标准之一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三: 近世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
(陶渊明)《拟古》(荣荣窗下兰),此亦仍是屈子 及《十九首》、阮公等意。
胡应麟《诗薮》卷二: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即“生年不满百,常
怀千岁忧”也;“飞观百余尺,临牗御棂轩”,即“两宫 遥相望,双阀百余尺”也;“借问叹者谁,云是荡子妻”, 即“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也;“愿为比翼鸟,施翮 起高翔”,即“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也。子建诗学 《十九首》,此类不一,而汉诗自然,魏诗造作,优劣俱 见。
梁启超从研究《诗经》“正变”入手,结合东汉末年 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想的变迁,联系汉代儒、道、佛、神 仙思想的影响,深入地剖析了《占诗十九首》厌世思想产 生的社会、历史、宗教原因。
2.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 以释义明理为主,强调诗歌的题旨和命意,在继承传
统学术方法的前提下,对十九首诗的内容、命意和艺术进 行客观的具有现代意味的阐释、分析和鉴赏。
(四)卓越的的艺术技巧 1.真挚自然的抒情风格 2.整体浑成的艺术境界 3.雅俗相融的语言形式
四、《古诗十九首》给后代诗歌带来了什么影响?
1.《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为后代所师法。
方东树《昭昧詹言》: (阮籍)《朝登洪坡颠》言己如鸾凤,尘世无可托足。
凡此诸篇,往复一意,皆古人之雅言,而在今日则皆为陈 言。《古诗十九首》中,亦多此等意旨。
陆机《拟古诗十二首》 李白《拟古十二首》为模拟《古诗十九首》之作,而 《感遇四首》、《感兴八首》、《古风五十九首》也有部 分拟作。
拟古十二首(其二)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坠,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去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二、《古诗十九首》的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
五言之冠冕也。
钟嵘《诗品》: 陆机所拟十四首,又温以丽,意悲而远,凉心动魄,
可谓一字千金!
张戒《岁寒堂诗话》: 古今人诗人推及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 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
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我据此中消息以估定十九首之年代,大概在西纪一二○
至一七○约五十年间,一部分钟仲伟且疑为曹、 王所制也。
赵敏俐《中国诗歌通史·汉代卷》 汉代文人五言诗最早源于汉代歌诗,以《古诗十九首》
为代表的汉代文人五言诗,最早可能会产生于西汉后期,其 中绝大部分当是东汉初中期的产物。
三、是什么撼动了我们的心?
(一)艰辛的生活 沈德潜《说诗晬语》: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文选》李善注: (古诗)五言,并之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
能明也。诗云,“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 此则词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
皎然《诗式》: 《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
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 蔡邕所作。以此而论,为汉明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