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篇一: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关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20XX年9月16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市人大副主任带领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一行8人,前来我县调研非公有制经济,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着重从四个方面就清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理清发展思路,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在振兴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化、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日益巨大的作用,成为富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现有个体工商户1357多户,从业人员2809多人,私营企业81户,从业人员1946多人,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到1.84万元,占工商经济总量的33.5%,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34.6%。
尤其是最近三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其中20XX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84万元,实现税金329万元,个体工商户完成商品零售总额7680.4万元;20XX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285万元,实现税金706万元,增长114.6%,个体工商户完成商品零售总额10535万元;20XX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75万元,增长18.2%;实现税金824万元,增长16.7%,个体工商户完成商品零售总额11365万元。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七个特点: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持续增加。
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完成、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培育壮大和支柱产业的逐步提升,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近三年,我县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相继催生,全县“10强50户”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达55户,占企业总数的比重91.6%。
经济所有制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清水工商贸经济的重要力量。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日益宽广。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涉及城乡工商贸、种养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方面。
非公有制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比较迅速地进入了种植业、养殖业、商贸业、加工业、矿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食品业等领域,而且积极参与到房地产开发业、保险业、旅游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等新的行业和领域,也有一些非公有制资本已经开始投资于社会事业领域。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近三年,全县新发展非公有制企业12户,新增投资3.2亿元,新增产值8000多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多户,新增零售总额3685万元,非公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增长势头良好。
如鑫烨化工在3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总产值增长3倍,上缴税金增长5倍,参与新城区开发的汇安、广大等房地产开发企业10余户,完成投资3亿多元,新增商品房28万多平方米。
四是较大规模的非公企业相继出现。
轩辕纸业、鑫烨化工、天水伟业、康健牛业、银河淀粉、天赐实业、鑫昌热力、甘草水泥、昊峰集团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开发建设的中山华庭、西江小区、西苑小区、步行街、西关商贸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和轩辕广场、体育场、城区主干道等建设项目逐步完成,正在改变着我县的小而弱的经济格局和城区面貌,为实施“工业强县”和“商贸活县”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是园区经济特色初步呈现。
全县上邽、东关、小泉、新城四大工业园区和温泉旅游开发小区以及红堡科技养殖示范区、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的建设和完善,整合了县域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培育了产业集群,形成群体规模效应,搭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各类园区争相发展的格局。
六是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个休经济和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房地产的开发带动了小城镇建设,激活了商贸流通业;种养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和深化;一批工业项目的兴办,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也接收和吸纳了一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七是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加。
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依靠诚信快速发展,不少经营者有知识、能吃苦、善经营、守法纪,他们在创办企业中不但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而且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光彩事业的资金达28.7万元。
二、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我们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氛围。
为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社会上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和疑惑,全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工作重点,宣传报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推荐成绩突出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高了非公有制经营者的社会地位。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了全县上下对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共识,营造了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调研,理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路。
为了进一步理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赴浙江、安徽、山东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多次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在开展调查研究和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县情、突出特色,确立了“以商足工、以工补农、农工商综合发展的路子”,为发展非公经济指明了方向。
(三)放宽发展政策,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清水县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案)》、出台了《清水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意见》、实行“四放宽、五鼓励”的政策,放宽非公经济发展准入门槛,清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财税上的扶持。
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县税务部门对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免,县财政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对业绩较为突出的非公企业进行奖励;并计划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三是项目建设上重点倾斜。
20XX年,共申报非公有制经济项目7项,争取项目资金43万元,扶持非公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新产品开发。
篇二: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今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及全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县委?422?发展布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支持、服务和促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就我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做简要汇报:一、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围绕把X县建设成西北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天然石材加工基地之一和全国苹果产业名县、全省劳务经济强县、全市特色文化大县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基础先行、工业强县、产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培育发展?金、石、果、畜、药?等战略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使全县非公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财政贡献、促进城乡就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截止20XX年4月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33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注册资本(金)849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农民专业合作社336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3.1%,出资额61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个体工商户722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9.6%,出资额459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其中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以上的有4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84.9%;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2.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8%。
二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去年全县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0.3亿元,较上年增长25.6%,完成计划的103%。
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为25.6%,完成计划的102.9%。
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完成40.03%。
非公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目前,我县非公经济已逐步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服务业向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延伸拓宽,不仅加快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业产化化、城市建设、商贸流通、市场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有效地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带动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非公经济注册总资本达19.12亿元,在农业、工业、建筑、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达25.5%、30.6%、11.4%、32.5%,非公经济的资本构成与行业分布更趋合理。
四是贡献份额不断增大。
非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矿产、石材、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境内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张了县域经济总量,较好地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目标。
二、主要做法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和《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指导思想,依托资源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困难问题,从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全县非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全民创业。
积极鼓励支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停职、离职、辞职、提前退休创办非公企业。
辞职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领取按基本工资标准发放的一次性补偿;停职期2年内可申请回到原岗位。
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条件的,3年内免征营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规定条件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企业,对重大科研成果和市场前景好的应用型技术可突破企业注册资金总额70%的限制,允许职务类成果作为出资资本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