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南)我的创业失败故事我的创业失败故事于我快而立之年的时候也突然的发现曾经没心没肺、半年不打家里壹次电话、号称要将漂泊意境进行到底的自己开始逐渐的想起以前的壹些事情,当然很多事情已经没有面目了,只是尝试去分辨,就象壹个老人于余光中用不是很坚定的手去拂擦那些发黄的老照片,而那些最刻骨铭心的、足够影响自己壹生的部分越是清晰,尤其是那些曾经的苦闷、忧伤、郁结甚至是自杀念头的阶段就格外清楚。
当下回想起来越发感到壹个人的成长其实是很偶然的事情,甚至你走哪壹步均是朝不夕想的事情。
人生充满偶然,正是这么多偶然的人的存于,才成就了丰富的大千世界。
如果把整个大地无限的分成东南西北中这样五个类别的话,那么同样的人也是能够无限分的。
这些分类的标准能够从不同的人生经历出发,可是我觉着总能够概括成四类:创业的,职业的,学习的,就业的。
把人分成类别之后,再尝试着把每个阶段的自己象棋子壹样往里放,放的结果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经历是有倾向性的。
按照这个标准来见曾经的道路就会知道自己以前哪步走的对,哪步走的错了。
我自己放的结果是自己当下仍不是壹个创业者,仅仅停留于就业者的水平上,虽然经过5年的磨练自己当下依然是壹个职业者的角色。
壹个人创业成功有很多关联因素,可是里面总有壹个或者几个关键因素。
我的学习者生涯:正是别人走过的路我才不去走我进大学校园的时候网络游戏刚刚开始,每到晚上走廊里到处是左呼右拥出去包夜打游戏的人,那种感觉壹直到当下仍记忆犹新,每天晚上就是红色警戒和三角洲。
后来学会聊天了,迷恋的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新鲜的方式,我把自己打扮的跟朵花儿似的,熟悉了后就再也不于乎是唐僧仍是牛魔王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见事情总要壹分为二。
正是这样壹点壹点接触网络,使我逐渐对网络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甚至是超越的认识,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我创业的冲动。
幻想技术创业,壹网既开,黄金万俩的大好局面。
这种书生意气也最终使我自己中断了学习生涯,走上当时时髦的创业行列里。
当时见了很多书,哲学、政治、文学、经济、自然、美学等等什么均见,当时图书馆里越是没人见的冷门书我越是见的欢。
我仍参加壹些讲座、聚会等,就象壹个准备过冬口粮的老鼠。
我其时已经于思考自己未来出路的问题:别人走的路我是否壹定要走。
所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别人均走的路你不走的时候,我只有壹句话能够回答:正是别人均走的路我才不走。
家人当时均说我狂,幼稚,甚而不屑壹顾,说人生不是这么简单的,以后你就明白了。
我不知到有多少人是被这种善意给征服的,他们最终明白了什么,但我已经如箭于弦上,不得不发了—不爆发就灭亡。
其实很多决定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很多是社会给你的反作用,你只是稍微顺应了壹下这种反作用,壹个人的力量于泱泱人海中显得那么苍白和单调,很多人说哪个成功者多么了不起,我反倒觉着当我们于咒骂这个无耻下流卑鄙肮脏龌龊的社会的同时,仍应该用你最华丽最高尚最尖锐哪怕最血腥的语言来赞美它。
社会就是这么个王八蛋,让你呛了壹肚子水后才使你学会游泳。
100%的创业者均是敢爱敢恨的人,没有这种性格,你就根本不会有领导力,而创业者最关键的就是领导力。
现实生活中你坚持壹个方向面对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价值,仍有你的社会价值。
如果哪个创业者没有这种情感烙印,那么,充其量只是壹个管理者,这个角色跨越俩个价值带:事业区和工作区。
我经历了相当多的创业人士,每个人于创业当初均可歌可泣,可是有壹个人我却印象深刻。
这个人是徐州市沛县下面壹个村里的小老板,生产饲料的。
个子不高,但人很精神。
这个人于我认识他之前刚刚因为喝酒休克了三天三夜,医生均下死亡通知书了,可是后来居然又活过来了。
我见到的时候依然是精神飒爽的,依然是大口喝酒。
医生说要是再饮酒后果就很严重了。
创业者是骨子里就有这种类似征服的瘾。
人的价值差异如此细微又如此天壤之别,解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创业属于命相,这个不是靠壹些表格、量化指标就能够检测出来的,“检测了你的身,却检测不出你的命”。
创业和否、适合不适合首先自己要过人的四个价值纬度:精神、性格、情感和行为,然后才是表表格格的东西。
正如毛主席当时说的话:不听你们的我会完蛋,全部听你的了,我完蛋的更快。
很多东西感觉很关键。
我不是说表格不对,而是说不总是对的。
我承认我不是壹个很能自律的人,我天生是对跟兴趣走的人。
所以我只能做壹个有事业心的职业者。
但我当时甚至从黑暗中醒来后郁闷的要自杀:没有激情我的世界将会沦落!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于激情被耗尽之后才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擅长的方向,过度的投入之后,往往容易引起各种精神的身体的症状,我当下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壹如既往的失眠,身体受到相当的打击。
这是壹个创业者的大忌,创业的过程是足够艰辛的,如果不能把激情分配的长远壹些,仅凭壹腔热情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最近大家均于关注所谓精英病,崔永元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
于东方人的世界观里,正统观念仍是根深蒂固的,于学校里面读书才算读书,而中途中断学业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再读书,别人就认为你是瞎折腾,中国人当下的用人观里仍是单壹的标准:学历至上。
这壹点从我创业失败之后到处找工作的过程之中很明显的感受到。
壹个人成材的模式如此雷同,社会的原因是相当巨大的。
以至于象前壹段时间中国出了个桌球冠军居然又引起“读书无用论”的大讨论,这背后的价值群体无意识依然是上学读书是正道。
于中国打破常规做壹件事情的难度是很大很大的。
破罐子索性摔到底。
有壹次为了拼酒,俩个人平掰了四瓶啤酒之后又平分了壹斤白酒。
那次是彻底醉了,回宿舍的路上坐于楼下的花坛边上低头想什么事情,壹不留神就滚进花坛里面,怎么也爬不起来了,手脚就是明明见到于那里就是不听使唤。
可是大脑当时仍清醒,知道自己应该起来,但就是爬不起来,几次努力失败之后,就产生壹种恐惧感,我要是就这么死掉那不是很窝囊啊。
壹定得干点什么事情再死这样好象说的过去。
可能自己创业的决定就是那时下的,大家说就是好东西,我说见来没错。
走上创业之路:我不是真正的创业者其实仍是应该感谢这段短暂的大学生活的,我更多的是把这个时段见成是我人生的转折期,这个时期我学会了壹些基本的思维方式,比如辨证的见待壹个事物,这个思维方法我认为比波士顿集团法均有效,如果说波士顿集团法解决的是运营问题,那么辨证的思维解决的是人生战略问题。
我当下很坚持壹个人首先要解决人本身的方向设计问题,然后才是人生的运营问题,如果没有设计,那么最后大家只能拼学历拼老子的社会关系和银行存款。
很多人没有去想这个事情,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什么均不行。
大学里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不久就结识了几个当时认为志同道合的同学壹起依托壹家知名网站开辟了壹个厂商需求广告和行销策划之类的策划工作室,主要是收集当时各种开发区内的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包装后发布,有的直接承包做网站。
因为当时网站刚刚起步,很多人不懂,只是莫名感到洋玩意肯定错不了,威力无穷。
我们壹般分成三波,第壹波介绍互联网,介绍前景,包装案例,这是鼓吹神化;第二波进行技术层面的展现,制做信息条传到网上,让老板见效果,留着电话等联系方式;壹个月后回访,见点击,见留言,询问电话反馈情况,然后展示我们的壹整套工作清单:名片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括员工的袖标胸标等,新产品上市方案,网站或者信息条的内容制作和更新等等。
电话和点击几乎均是我们伪装的,那时网络仍不是很普及。
这些东西壹出来,仍真能唬住壹部分老板,记得当时有个生产电镀塑料件的小企业,老板壹见自己的工厂的确是大变样了,那个高兴啊,回想他的表情绝对不亚于当下的老板们听到上市方案通过的欣喜。
我们也付出了汗水和辛劳,这些工厂壹般均于郊区,而且环境和交通均不是很好,夏天那个热,冬天那个冷,仍有壹次其中壹个技术“老总”被狗给咬伤小腿,很长时间不能战斗。
我右手右腿均被自行车摔骨折过。
当时不懂,只是挂了个时髦的名字,其实当下见来那其实就是商机发布和解读的工作。
事情开头仍不错,四个月后四个人瓜分了2万块钱,拿着5000块钱,心里那个兴奋啊,当时真的感觉钱太好赚了,很快就挥霍壹空了,说什么:千金散尽仍复来。
再穷不能穷朋友,再苦不能苦嘴巴。
1998年毕业大学生的工资差不多是从400-600这个标准开始的。
壹个月1000多块钱真是很大的壹笔财富。
就跟当下的4000-5000的感觉。
我到当下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骗”到钱的,边学习边创业使我们均感到身份很有分量,四个人自封四个“总”,用上了当时最时髦华丽的职位修饰词语,俨然是未来的大亨。
走到哪里均巴不得让所有人均知道自己是什么什么总。
无论到哪家企业均很能说,可能当时网络作为壹个高科技形象特别是网络暴富的神话让这些小企业感到网络具备壹种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神力吧?当下从需求价值上来分析,这帮刚刚富裕起来的壹部分人有着相当的精神空白需要填补,因为当时只要是名片上有个“WWW.***.COM”就立马显的不壹样了。
随着业务的进壹步铺张开来,壹些朋友之间的分歧逐步显露出来,可是于利益面前小车不倒,照样往前推着。
超越朋友之间的利益斗争、权利本位之争变的虽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无时无处不于。
这期间我壹直幻想工作室能够壹直运营下去,摩擦能够化解,始终于做着维系的工作。
我几乎每天均很晚才睡觉,不规律的生活终于使本来就睡眠就不好的我就越发表现出壹种歇斯底里的失眠症状,壹个月能有十天睡好觉已经很感激,经常是半夜里醒来睡不着写东西,心得、各种计划、客户访谈整理、第二天的必须落实的事情等等。
直到当下我依然是白天昏沉晚上精神,当然仍有更宏伟的计划于我心中规划着。
此时西部大开发刚刚起步,壹切关于西部的均很有吸引力,为了进壹步增加我们工作室的知名度,我仍规划组织壹个“了解中国,服务社会”的活动,主要是骑自行车横贯祖国东西方向,过程中联系各种媒体进行报道,展示各地风情习俗,而我当时的设想是充分利用大环境,主要的设计是从商业目的出发广泛的接触各地的中小企业主和各种开发区,建立长期的联络数据库,从现有知识层面来发掘壹些基本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也且不是很清晰、明确,因为当时那点道行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种程度的。
年轻意气归意气,我仍是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专心管理和运营,我干脆退学了。
那年我大三。
有人说可惜,我说庆幸。
创业不是三俩天,选择这个方向,你就开始选择壹个生命形式,中国目前不但对如何成材的问题的宽容度有限,而且对于年轻人的自我意志的表达的宽容度也是有限。
中国人的认知结构里仍然是壹种经验模式,所以才有“成者王败者寇”的慨叹!当下那段决策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想来是足够折磨人的。
能够用“背腹受敌,惊心动魄”来形容。
因为退学以后,你失去了壹个很重要的社会认可你初始价值的牌照,壹旦你创业失败,那你要为弥补这个缺陷付出常人许多倍的努力、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