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发展概述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发展概述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发展概述-旅游管理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发展概述
张辉辉
2006年,郫县在农科村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成为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肇始。

其发展至今,由单一的乡村旅游活动发展成为包含了主题论坛、项目推介等复合型的会展类活动。

本文梳理了郫县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问题与机遇,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未来对郫县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

节事活动包括节庆和特殊事件。

传统的节庆是宗教、岁时、农业及特定生命阶段的活动转化而来。

现代节庆已经由社会性衍生出显著的经济性特征。

现代节庆是本地社区希望分享并有公众普遍参与体验的某种庆典活动。

郫县是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是成都市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郫县乡村旅游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日渐成为全国农村农民致富不离土的典型样板,而节庆活动是重要的推手。

一、发展背景
郫县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

11987年的春天,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诞生在郫县友爱镇农科村。

郫县农科村景区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

郫县旅游节庆活动大抵始于1987年的农科村徐家大院。

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事件被新闻媒体主动传播,可以算得上郫县的第一次旅游节庆活动。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2014年,已成功举办了“三道堰水乡2014泼水节”、“2014中国郫县川菜文化旅游节”、“2014郫县国庆金秋之旅”等30余次独具郫县地方特色的旅游节会活动,有
效带动了郫县旅游发展。

郫县的节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一是以川菜文化为主线的节庆活动,2005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郫县分会场);二是以古蜀文化为主线节庆活动,如2012中国(郫县)望丛古蜀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世界蜀商恳亲大会;三是以水乡文化为主线的节庆活动,如2010年亲水休闲旅游节暨三道堰第五十七届龙舟会;四是花木文化为主线的节庆活动,如2011年第三届”西部花乡”乡村旅游节;五是以乡村文化为主线的节庆活动,如2010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

这些节庆活动大多以相应特色景区为依托。

二、发展概况
2006年,郫县在农科村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成为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肇始。

其发展至今,由单一的乡村旅游活动发展成为包含了主题论坛、项目推介等复合型的会展类活动,并已上升为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节庆活动。

而乡村旅游活动内容,也由单一的农家乐体验,发展成为水乡浪漫夜、川西坝坝宴、骑游“水道绿廊”至美田园、欣赏川剧变脸、游览“没有围墙的花园”和“鲜花盛开的村庄”、走进西部花乡、享受农家乐休闲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2
除了全国性的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郫县还有其他面向区域的中小型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这类节庆活动与花卉主题相结合。

如从2008年到2015年,农科村相继举办了八届海棠节。

海棠节活动通常分为踏青赏花、互动娱乐两大类,春天火红的海棠与金黄的油菜花、洁白的玉兰等美不胜收,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等传统童年活动也增添了节庆的特色。

3除此之外,新民场镇的西部花乡乡村旅
游节、唐昌镇薰衣草生态旅游节、美丽水乡三道堰首届欢乐泼水节暨第61届龙舟会等节庆活动,也有浓厚的乡村旅游气息。

三、发展优势、问题和对策
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独具优势。

其一在于政治上的高点,即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并得到公认;其二在于文化上的厚重,蚕丛鱼凫的古蜀文明,以及天府水乡的历史传承;其三在于资源上的特色,如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以及蜀绣之乡;其四在于区位上的优势,位于成都市近郊,交通极为便利。

当然,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节庆活动政府主导举办过多,政府主导本身不是问题,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前期发展阶段,政府主导特别重要,而郫县旅游已经逐步成熟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举办节庆活动,改变原有筹资渠道和盈利模式单一的现状。

另外郫县节庆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对接的问题,缺乏县域运营维度的市场整合,主要表现在节庆活动过度以景区为中心,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内涵也被花木、水乡等类型分化,县域节庆实际上成为景区内的特色活动。

而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从辉煌逐渐趋于平淡,根本原因在于成都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普遍发展,成都周边区县与郫县的差距逐步缩小,郫县乡村旅游正进入二次创业的发展阵痛期。

郫县旅游除了面临挑战之外,还面临成都和中国旅游持续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总的来说,郫县旅游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是机遇大于挑战的。

建议郫县在未来的乡村旅游活动发展方面,应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郫县是要结合休闲和度假旅游发展趋势,继续坚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打破原有坛坛罐罐,跨区域整合资源,加速实施以旅游体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4,为郫县乡村旅游提供持续的发展源动力。

其次,应当对节庆旅游统一规划,分层次实施,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
相结合,文化主线在分散的同时仍然坚持乡村旅游文化的中心地位。

最后,要做好人才培养,郫县是众多高校汇集之地,加强与县域范围内的高校合作,联合企业,共同培养会展人才,实施人才制胜战略。

四、小结
节庆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是区域旅游运营能力的重要体现。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郫县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多类型、多时间的丰富内容。

本文对郫县乡村旅游与节庆旅游的现状、问题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未来对郫县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

基金项目:省级课题: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课题(14SB0346)。

作者简介:张辉辉,女,助教,祖籍河南洛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地理。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