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仁者无敌1、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
(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
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滕文公上》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
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
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1、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2、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
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6、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尽心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9、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2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2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2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9、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3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3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35、富贵不能婬,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7、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3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39、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孟子·万章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4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4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4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七》(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4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4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4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仁德的言语比不上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比不上良好的教育赢得民心。
良好的政治,百姓畏服;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
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4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离楼上》)事奉,以谁最为重大?以事奉父母最为重大。
守护,以什么东西最为重大?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大。
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
谁不做事奉的事呢?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
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
5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离娄上》。
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5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2、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顺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5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公孙丑》(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5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孟子公孙丑上》。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5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
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5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娄上》。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