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
3.砌砖用的M5水泥混合砂浆用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4.配置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2.砼浇筑前不得有垃圾、杂物,如有必须清理干净;
3.在浇筑砼时,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及麻面现象;
4.为保证砼振捣密实,且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砼必须分层浇筑,分层浇筑的厚度在300-400mm左右;
5.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要掌握好插点距离,控制插入深度,不能产生漏振,不能触及钢筋和模板,故要保证插点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以防止漏振(在有几个人同时振捣时,一定要明确各自的振捣范围,避免交接处漏振);每移动两个插点的间距应该在500mm左右;为确保每一层砼上下振捣 均匀,应将振动棒上下来回抽动50-100mm,同时还应将振动棒插入下一层未终凝的砼中,深度不应小于50mm,振捣时间要掌握好,以砼不下沉、气泡不上升、表面泛浆为止;
3.钢筋绑扎应牢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箍筋应与纵向钢筋垂直。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钢筋绑扎丝头一律偏向基础中心;
4.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在同一截面内,钢筋绑扎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
4.回填土的土质不得为含有根植等有机杂物的土。
5.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厚度≤300mm,使密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6.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夯夯相连,纵横交叉。
7.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错缝距离不小于1米。
8.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能相差太大,以免把墙挤歪。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工序名称
砌砖分项工程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偏移:10mm
垂直度:每层:5mm全高:≤10mm
表面平整度(混水墙):8mm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mm
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墙):10mm
交底内容:
1.砌砖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2.砌筑M5混合砂浆应由试验室试配开出配合比后方可施工;
5.钢筋保护层厚度35 mm,用水泥砂浆垫块垫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进行控制。垫块应布置成梅花形,其间距不大于1m。
6.钢筋绑扎完毕应注意成果保护,浇筑砼时,操作人员不得直接踩在钢筋上。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工序名称
混凝土分项工程
质量要求:
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要求:不应有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缝隙及夹渣、缺棱掉角和裂
截面尺寸:基础:±10mm,柱、墙、梁:+4,-5mm
层高垂直度:6mm/8mm
预埋件、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mm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mm
表面平整度:5mm管架基础轴线位置:10mm
1.模板支设前要刷隔离剂,支模板时注意不要将隔离剂碰到钢筋;
2.模板支设要有足够的支撑系统,管架基础四周均为砂土, 要充分考虑;具体支设根据现场实际,框架下部支撑详见脚手架搭设方案;
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铺土。
10.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低处补土夯实,高处按线铲平
时间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工序名称
钢筋制作、绑扎
质量要求(允许误差):
网眼长度、宽度±10mm
网眼尺寸 ±20mm
缝等缺陷
允许偏差:坐标位置:20mm ±
不同平面的标高:0,-20mm
平面外形尺寸:±20mm
平面水平度: 每米5mm 全长10mm
垂直度: 每米5mm 全长10mm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mm 外露长度10mm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置偏移:10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15mm
交底内容:
1.浇筑砼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检查,应确保标高、位置尺寸正确,刚度、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要求;
6.模板拆除:要保证砼的棱角不磨损时方可拆模;
7.砼浇筑完毕后,要铺盖草袋,及时浇水养护;
8.浇筑砼时,要有木工、钢筋工在现场,发现涨模或钢筋保护层不够或插筋位置偏移等现象要立即加以整改。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工序名称
模板分项工程
质量要求:(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5mm
骨架宽度、高度±5mm
骨架的长度 ±10mm
受力钢筋间距 ±10mm 受力钢筋排距 ±5mm
箍筋构造间距±20mm
钢筋保护层 ±10mm
交底内容:
1.钢筋制作绑扎前应熟悉施工图纸,严格按料表尺寸下料;
2.钢筋绑扎要做到横平竖直,钢筋间距、规格、数量、级别、搭接位置、搭接长度均应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
6.浇筑混凝土前应用一些保护措施将螺栓包好,防止混凝土粘在螺栓上;
7.扣模板前要讲柱口、基础内清理干净,5m高柱子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浇筑口;
8.跨度大于4m的梁按规范要求起拱,梁、柱、板模板支设方法详见施工方案;
9.模板拆除时间遵循GB50204-2002国家标准。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工序名称
土方开挖
交底提要:(允许偏差)
标高: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表面平整度:
交底内容:
1.工艺流程:基坑低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休整找平验收
2.基础施工完防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
3.回填前,必须清除基底的垃圾等杂物,且不得有积水。
3.模板支设拼缝要严密,模板之间高低差不能大于2mm;罐基础采用钢模板支设,管架基础和框架采用九合板支设。
4.水池设立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根据池深及壁厚分别设置,本工程一般不超过600mm,对拉螺栓中间设置止水环,两边设小木塞。待混凝土浇筑完后将小木塞凿去并用高标号砂浆补好
5.管架基础螺栓定位采用角钢制作的定位板,埋设时将定位板焊在钢筋或者钢管上,但注意用来焊螺栓的钢筋不得抵住模板,应保证与模板有2-3cm的距离;螺栓预埋不仅要考虑它的间距,还需控制它的垂直度,垂直度一般超过螺栓长度的3‰。浇筑混凝土时要有木工看模,混凝土浇筑完后及时量螺栓位置,发现有偏差的最好能在混凝土初凝之间将其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