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看看我们的地球精品PPT课件
看看我们的地球精品PPT课件
.
10
.
11
作者---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年),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我国现代 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湖北省黄冈县人,蒙古族。中 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 士。
.
12
• 主要成就: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甩掉“
贫油”帽子,为中国原子弹、氢弹 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 代表作品:
• 教学难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 明的条理。
.
7
第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课文,研讨本文结构。
.
8
• 导入:
•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 又有多少呢?
•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 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 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
9
8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和利用新 的物质和动力来源所做的工作
9地热资源亟待开发
10开发地热资源需要具备的 条件
.
17
11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12关于地球起源的不同说法
13号召少年朋友们燃起对科学研 究的热情
.
18
整体感知: 你对地球了解有多少?
.
19
思考--(第1——5自然段)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 要介绍的是哪部分?
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对地热资源的利用
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 在的状况---
要揭开地球起源之谜---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
2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2.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 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 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 索。
.
31
总结: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向我们介绍的还只是地 球知识的一小部分,更多更 有趣的内容还需要我们深入 地研究与探讨。
.
32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33
时间顺序:
• 季节(春夏) • 年代(古-今)
.
34
•空间顺序:
•远-近、高-低、左右、南-北、前-后、 山-下
.
35
逻辑顺序:
•原因-结果、现象-本 质、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整体-局 部
.
36
本文的顺序
•整体-局部 •现象-本质
.
37
学生活动
•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
2.(1)个别分段读课文,
并思考问题。(2)回答问
题3.思考回答4.阅读讨论
概括回答5.阅读课文筛选
答案6.理解阅读,讨论回
答。圈点答案。.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
13
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
14
1介绍地球的性质及基本构成
2介绍石圈的成因 3说明我们对石圈的了解程度 和方法
4石圈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
15
6说明石圈表层的各种矿物 原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7石圈表层的各种矿物原 料减少的解决办法
.
16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 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 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 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
26
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 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 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38
作业:
1、 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
的是哪部分?
.
39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
1
.
2
.
3
.
4
.
5
学习目标:
• 1.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 文说明的条理。
• 2. 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 3.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 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
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
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 来的探索。
.
6
• 教学重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 明的条理。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 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 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 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 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
27
常见的说明方法:
•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作诠释、引用(引资料)
• 摹状貌
.
28
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作比较: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 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 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 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
29
2、举例子: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 放射性物质,如铀、钍等 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 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 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 的疾病等。
.
30
3、列数字: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 加增高,大约每下降33 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 度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
20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 有关石圈的知识?
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 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 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
21
石圈是怎样形成的?
.
22
地球的气圈、水圈---石圈---石圈的位置、 性质及形成---
人们从古至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 ------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
.
24
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为我 们的生活无私的奉献这一切,这节 课我们通过了解人类 对地球的开发 与利用来体会这一点。
.
25
分析课文(第6——13段)内容。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 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 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