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课中国石拱桥

第11课中国石拱桥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读会默写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石拱桥的特征,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读会默写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石拱桥的特征,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同学们齐读目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顺利达标的。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师:下面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看谁的声音最洪亮,吐字最清晰,其余
的学生认真听,看谁先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即时举手帮忙纠正。

指名几位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就停,指名正音。

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并即时表扬读音准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易错的词有: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
墩郦道元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快速的带着老师出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有:1、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从文中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2、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3、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4、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

在阅读中标注相关语句,看
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
之处?
5、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实行讨论,老师巡视解疑。

生明确答案: 1、出现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如: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

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

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如:“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
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3、中国石拱桥也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还有悠久的历史、多而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很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
梁史上居领先地位的特点。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

作者通过
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4、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
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个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

“到现在已
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
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

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
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

接着指出
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

5、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
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
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讲解。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感受文中的语言特色,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提问。

语言特色:(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使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文中的说明方法有:
1、引用――“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3、打比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4、摹状貌――“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5、作诠释――“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因为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2)文中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又如对某些时间、水
准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

无论哪一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
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
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
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
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本文
在说明语言的使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

语言风格与记叙文
不同。

七、当堂训练
1、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弧()形和谐()饮涧()匀称()
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出两个例子。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分析这句话语言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 认真阅读文后资料《学习阅读说明文》
3、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

九、板书设计:
旅人桥: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形式优美
卢沟桥:结构坚固
云南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独拱石桥历史悠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