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话和说话(1)

听话和说话(1)

“听话与说话”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师先简介听话、说话的要求与方法,学习技巧1.用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听话与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如听别人说话应该注意的问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句),学习根据语言背景、衡量标准,对接受的话语信息进行品味、评判,品味语言的技巧。

2.用实例引导学生说话不但要让人听清、听懂,还要使听话人产生共鸣、受到鼓舞的技巧和方法。

二、实践练习1.口语课重在“训练”,本课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怎样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听懂别人的说话意思,自己能够清楚的表达意思。

教师要在这部分教学中充分体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制定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为口语训练创造切实可行的情景进行练习。

可以在讲授完听、说的基本要求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训练。

2.要求学生先自己准备,分组讨论,充分准备后再公开发言。

3.要引导评价。

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自身实际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

使听、说的同学均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使其他同学能学到别人之所长。

第二课时一、学习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说话的要求,特别对服务行业的学生,应有针对性指导其学会运用文明、规范的行业用语。

二、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实际,选择几种典型用语进行口语实践练习,体会不同场合下的说话效果。

1.口语练习时应将创设情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环境、言语渲染、角色设置、模拟现场等手段,形成生动有趣、逼真现实的说话氛围。

2.实践练习后可让学生反复演练和讨论,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让他们同桌演练、集体演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

在每次练习之后,仍应安排学生对说话者、表演者进行评价,教师恰当地加以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的说话、听话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建议二:采用情景教学法1.课前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找一些本专业在工作之中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并且协助学生组建一个模拟的与自己专业相仿的行业公司,任命学生担任不同的职位。

2.第一课时由几个“传话游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相关知识”,重点是准确把握别人说话的中心意思,怎样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恰当的话准确、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克服羞怯、紧张心理,勇敢、准确地表达出。

在此基础上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谈谈本专业的行业人员在口语表达上的要求,结合书上事例和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听话和说话的技巧。

3.第二课时主要是行业口语表达的实训模拟。

课前准备的各个职员各就各位,让学生将上一课时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情景里面,进行听话和说话的训练。

训练材料:(1)某演员在几部电影中表演出色,颇得观众青睐,后来留洋深造。

某年春节前夕,她回国探亲。

某电视台得知消息后,几次同她联系,邀她参加春节联欢晚会。

除夕之夜,她出现在演播大厅里,亿万电视观众都期望着这位阔别数载的明星能表演精彩的节目。

出人意料的是,她没演节目,而来了段“即兴讲话”:“我旅居M国三年,本来不打算回来。

但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的,我算了一卦,我有两个礼拜的假,应该回来看一看。

现在中国有句时髦话,叫恭喜发财……”她的这段讲话引起了纷纷议论,许多人很不满意,在报纸上进行了批评。

请问,她的这段讲话有哪些不妥之处?你认为她该怎样讲话才合适?(2)一句话接龙方法:数人围坐成一圈,推出一名主持人,然后从主持人开始,每人说一句话,按顺针方向,递接者以自己前面那位同学所说的最未一字为自己所说的头一个字。

例如,天气真热/热浪逼人/人人盼望天凉快/快点下雨呀/呀,天上一点云也没有/有人搬来电风扇……如果谁卡了壳,就罚他说个绕口令。

提示:刚开始做的时候,递接者说的那句话可以很宽泛,不要求与说的有逻辑联系。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提出前后句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还可以想出其他附加条件,以不断增加难度。

相关资料:一、听话的要求在接受信息、听人说话时,要做到九个字: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

(一)听完整就是要耐心地听,要把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从头至尾地听完,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信息。

在听别人大段叙说时,要有耐心,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般不要打断别人的说话,为了防止听有疏漏,或者记忆有误,听的同时可以记下一些重要的内容。

(二)听明白就是要仔细地听,把说话者表达的意思明白无误地接受下来。

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抓住说话者的说话意图,三是要抓住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内容主旨。

(三)听深入就是对得到的话语信息既要能听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又要做出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

二、说话的要求说话,是一种艺术,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要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从说得对、说得清、说得好这三点要求着手。

(一)说得对就是指说话时语音要准确、语意要正确。

从语音方面来说,要求发音准确,不能让人听误会了。

例如,“吃清炒猪肝”不能说成“吃青草竹竿”。

从语意方面来说,要求说出的话意思要明确,不能产生歧义。

话语中有些语句从字面上看是完全相同的,但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

在书面语言中,要正确加以理解,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在口语中,可以运用停顿的方式来避免歧义。

(二)说得清就是指说话时思路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说话前,要考虑说话的中心,并且围绕着中心,理清思路,考虑话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怎样展开,做到胸有全局,说话就会顺当得多。

说话时,要言之有序,就是说话者要注意说话有条理,有顺序,有层次。

说话的内容通常由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可以引出话题,也可以阐明说话的主旨,或亮出自己的观点。

中间部分围绕自己说话的目的进行阐述和分析。

这一部分是说话的主体,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的条理化。

这部分的条理可以用“打腹稿”的办法,说话前先理一理“序”,可以运用序码提示法——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同时,将各层次的主要意思概括成一句话。

这样,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说话时能把层次的内容凸显出来,既层次分明,又能让听者了然。

结尾部分总结自己说话的内容,突出主旨。

整个说话的过程,应当针对听者的接受心理,按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处理好详略。

(三)说得好就是要讲究说话艺术,追求说话效果。

说话不但要听人听清、听懂,还要使听话人产生共鸣,受到鼓舞。

这就要求说话者对说话的对象和评议的形式进行一定的研究,选择最佳的方案。

说话者要研究听你说话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组织得体的话语。

所谓得体,就是说话要适时、适情、适势,一切以适度、适当为原则。

选择得体的话是很重要的。

言之得体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看对象说话。

要注意,对不同性别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年龄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说不同的话,对不同发展方向的人说不同的话,对心境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二是看场合说话。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下对同样的人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

场合有庄重和一般之分,有喜庆欢快和悲痛沉重之分,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有自己熟悉的人与陌生人之分(即内外有别),场合有适宜多说和不适宜多说之分,都需要视不同场合说不同的话。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体态、表情的恰当运用。

说话者还要注意说话时的声音,尽量做到和谐悦耳,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同时,说话时还可借助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扩展阅读(一)与老板相处听清楚“要求”,少揣摩“意图”与老板有效沟通,以下四点最重要——摸清老板脾气有的老板保守,有的开放;有的老板开拓能力强,有的则墨守成规;有的老板控制欲强,想把下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有的则充分授权,放手让下属去工作。

身为下属,首先要了解老板的性格和特点,有针对性地与他沟通。

如果老板是控制型的,那就要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让他觉得确实是他在决策、在决定行动,而你只是不折不扣执行他的决策。

如果老板充分授权,那你大可放手工作,在关键的时候与他沟通就行了。

准确理解老板的要求而不是意图老板布置任务、交待工作时,做下属的要聚精会神,听清楚记准确,最好是在老板面前再重述一遍获得确认。

如果反应够快,能够把你的初步执行方案也顺便汇报一下就更好。

我认为,身为下属,老板的意图、老板的心理,不是你要关注的重点。

因为老板现在这样想,过会儿没准又那样想,如果揣摩老板的意图,很容易会迷失方向,揣测老板心思可能还会引起老板反感。

沟通要主动及时老板和下属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有人害怕见老板,老板一找谈话心里就敲小鼓,这怎么行?其实,与老板的每一次沟通,都是你展现自我、证明能力的机会,平时应多找机会向老板汇报工作,提建议。

如果老板主动找你谈话,那更是天赐良机。

如果你能够做好准备,对近期的工作重点和成果胸有成竹,老板问起来,能侃侃而谈,就会给老板留下良好印象。

老板沟通,时机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在老板要求完成工作的最后期限前、老板对某项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自己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时候等等,都是与老板沟通的好时机。

除了面对面,还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书信等方式沟通,在电梯间、吃饭时、走廊里、班车上等等,碰到老板,要主动打招呼,除了问候以外,也可以适当地谈谈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老板的秘书间接沟通。

千万要和秘书搞好关系,让他(她)架起你和老板沟通的桥梁,好处多多。

(二)说话要讲“方法”谈话时,谈什么话题,很是关键,不同的话题需运用不同的说话方法,说话的方法,可以决定人们彼此间的评价,以及洽谈事情的成功与否。

因此我们可以说,不论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何种性质,与人说话的方法是促成事业成功的关键。

说话的内容固然相当重要,但是别人的评价好坏与否,自己给人的印象如何,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全靠说话的方法而定。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一件事情常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诸如它所影射的涵义,它的微妙差异,以及说话时应付出多少热诚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因此,在说话之前,应该先仔细考虑说话时应具备的态度和如何连贯自己的思想等问题,这并不是一件浪费时间而毫无意义的事情。

说话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决定我们是否能把该强调的重点明确地表示出来。

有时候我们轻松自在地说话,能把重点强调出来,心平气和地说话,也一样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甚至我们的态度近似保守和畏缩,却也能充分地表达意愿。

这种种意料不到的结果是因为我们将说话时的心情,毫无保留地表露在交谈之中的缘故。

如果能够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与人交往,就定能深受人们的好评,反之,如果说话时喜欢装模作样、骄纵蛮横,别人一定认为你自命不凡、优越感太强。

如果说话时话中带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那么你一定会招致别人的极端厌恶。

总之,一个能与任何人和睦相处的人,工作成绩也一定是优异的。

看一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具有能与任何人融洽相处的优点。

也就是说,他们不论和谁说话都能使对方专心致志地聆听,完全被他的人品和思想所吸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