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赴株洲市区、攸县县城学习考察城市建设
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
零陵区专题调研组
4月日
4月17日至19日,市委副厅级干部、区委书记伍军,区委副书记、区长侯选人唐烨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祥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的陪同下,亲率区相关部门组成了57人的党政代表团,赴株洲市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先后实地考察了株洲攸县、醴陵县、株洲中心城区(荷塘区),整个调研活动历时三天,采取听情况介绍、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接触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情况和启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攸县城乡环境同治基本做法
攸县辖21个乡镇办事处,304个村,总人口80万人。

近年来,攸县以超前的发展理念和超前的发展意识,将城市化建设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实施,以创立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平安畅通县为主线,投入规划设计资金近5000万元,聘请国内顶尖的北京灵思公司、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中铁五院等机构权威专家帮助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和改造处处体现出“手笔大”、“品位高”、“细节精”理念,为城市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以来,攸县坚持以“三创四化”和“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先县城、后镇区、再乡村,逐年梯次推进城乡环境卫
生治理工作,成功创立为“全国平安畅通县”、“省级卫生县城”,基本实现了“五个看不见”,即城乡公共区域可视范围基本看不见垃圾、主干道基本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基本看不见私搭乱建厂棚、门面商店基本看不见商品出店摆放,执法现场基本看不见大的争执纠纷,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攸县的基本做法。

(一)坚持宣教开路,动员全员参与。

突出抓好了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大讨论。

近些年来,攸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了规划建设观、大众公共观、生态环境观、礼义荣辱观等“十大观念”,提炼了“厚德从善、崇文重教、诚信守法、尚勤敢超”的“攸县精神”,讨论了“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编撰了公民教育系列读本“六鉴”,提出了“城镇客厅理论”、“农村公园理论”的概念,即要求把城镇当作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作公园来建设,在大讨论中深化和统一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认识。

二是实施大教化。

围绕学习和弘扬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思想,培养全县人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讲科学的习惯,先后组织百人宣讲团深入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1200余场“新观念面对面”宣讲活动;组织10万余名机关单位和中小学习开展“万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广泛开展“生活健康、健康生活”系列大型群众文娱活动和基本常识演讲赛、抢答赛等活动,努力促使城乡环境建设、“三创四化”、“洁净行动”等理念和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是组织大规劝。

每月坚持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群团组织、在校学生、离退休干部等参与,开展上街下乡进村入户文明规劝活动,当场纠正车辆乱停乱靠、行人乱扔垃圾、商户占道经营等行为。

每年全县参与规劝和清扫行动人员达1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多万份,纠正不文明行为10多万人次。

(二)突出创立引领,提升城镇品位。

在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多元化投入。

经过财政投入、BOT融资、搭建城建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各类公共设施配套。

近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15亿元,改造街巷122公里,街面“刚改柔”75万平米,改造城区下水道58.6公里、自来水管网55公里,新建公厕45座、垃圾中转站10座,新增公共绿地35
万平米、路灯4340盏、果皮箱2500只、侧挂桶3160只,深入实施城区“穿衣戴帽”工程,建设或改造了湘东大市场、洣江风光带、文化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购物场所,抓好城区标志性建筑、大街小巷、106“百里长廊”和道路两旁、休闲广场等场所的景观绿化、亮化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改进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

坚持公司化保洁。

将城区120万平米主街道和60万平米小街小巷清扫保洁权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城区住宅开发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将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的环境卫生全部交由物业公司负责,有力提升了小区保洁、保安、保绿水平;将“牛皮癣”治理、除“四害”、主街道门店经营广告牌、余土清运、绿化养护、路灯维护、街道清洗、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管理全部推向市场,实现公司化运作、社会化管理。

近三年来,共拆除违章建筑和厂棚15600余处,清除违规户外广告2150处、总面积38900平米,清除积存垃圾4.5万吨。

坚持精细化管理。

制定出台了《城市精细管理办法》、《市场精细化管理及考核细则》、《社区精神考核细则》,将社区文明创立、卫生创立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对城区12个社区逐月开展督查考核,按季度评选出文明卫生
组和文明卫生户,实现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有效延伸,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创立的积极性。

坚持市场化经营。

攸县在做旺做活城区经营的同时,注重经过党建帮扶集中办点镇区、对乡镇土地经营净收入全额返还等举措,将镇区土地经营全面推向市场,调动了乡镇经营镇村、管理镇村、建设镇村的积极性。

近两年来,全县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拍卖了土地,乡镇土地经营收入、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均超过了1个亿。

(三)开展洁净行动,美化乡村环境。

攸县在实践中探索推行“四分”模式,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

一是分区包干。

将村级卫生区划分为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村级公共区包括主干道、主水系、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和村级市场等,由村集体出资,聘用专人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农户责任区指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晒坪、水沟、绿化区等,各农户按要求落实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三包”责任,保持日常整洁。

二是分类减量。

每家农户配备一个垃圾池,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户分类收集,并经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就地从简处理,做到厨余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回收利用废旧物资集中回收、回收难度较大的“白色垃圾”焚烧填埋处理。

当前,攸县农户配备垃圾焚烧处理池13万多个,普及率超过了80%。

三是分级投入。

县财政每年预算乡(镇)村洁净行动专项经费万元,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1000万元用于支持镇区创立,1000万元按每个村2—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用于村庄洁净行动;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对重点村、中心村、贫困村给予适当的支持;各乡镇居民和各村(居)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负责镇区和村级公共卫生区的日常保洁,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