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光明新区分区规划文本

深圳光明新区分区规划文本

坚持公交优先、公交主导的交通政策;打造数字新城,核心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增强亲商亲民意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5、培育城市竞争优势
借鉴国际上明星城市的成功经验,从多元化、有效管理、培养和吸引技术人才、保障生活质量、提升交通通达性、培育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亲商的引资氛围、树立知名的城市品牌、融入区域求发展、增强市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3、新的生产方式:建立多元的产业模式,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并实现聚集发展,鼓励循环经济;积极引入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外包、总部经济、创意产业等高效低耗的新兴产业;发挥地区资源特色,做大做强生态旅游和高新农业经济,实现地区产业的多元发展和健康发展。
第四条
1、塑造优美城市形象
通过对城市意象要素的设计处理,塑造优美的城市空间形象;通过功能融合、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居住、营商和休闲设施,营造富有魅力和城市活力的人文形象;通过品牌再造策略,改变光明偏居一域、偏远落后的形象,塑造生态优美、安全健康、舒适休闲的生活方式形象。
2、营造宜人生活方式
应用TOD的开发模式,鼓励轨道站点周边的较高强度开发,适当降低居住社区开发强度,以合理的建设量分配营造宜人的生活空间;鼓励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关注舒适、优美、安全、健康而不是通行效率,对城市的工作系统和生活休闲系统予以适度分离;保留低成本生活区,体现多元、活力,为培育城市创意产业、培育创业群体创造条件。
2.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
(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3.指标体系的执行原则
“绿色指标体系”共分为控制性指标(附表04-1)和引导性指标(附表04-2)两大类,共计30项。其中控制性指标26项,引导性指标4项。
光明新城(光明中心区和光明高新区)于近期规划年限内(2012年)达到控制性指标,新区于本次规划年限内(2020年)达到控制性指标。新区规划和建设需全面执行引导性指标。
项目名称:深圳市光明新区分区规划(2007-2020)
组织编制单位:深圳市规划局
局 长:王 芃
主 管 副局长:许重光
主要参加人员:唐绍杰、潘京江
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2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12003012号
编 制 时 间:2008年7月
出 图 专 用 章:
院 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 院 长: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规划室主任:石爱华城市规划师、规划二室主任
项目负责人:陈晓晶城市规划师
张文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二室主任工
项目组成人员:牛瑞玲城市规划师
朱枫城市规划师
3、打造诱人创业平台
通过规划居家办公设施(SOHO)、积极引导旧城区内工业厂房向“科技创业街”改造;鼓励工业用地上发展2.5产业,降低创业营商成本;规划建设商务园、中小企业总部园等功能设施,吸引港深莞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光明设立总部,把发展思路从“招商引资”为重点调整到“招商引税”为重点。
4、提高城市运营效率
6、保护城市资源环境
在保护城市资源环境,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方面体现示范性,主动应用和积极应用成熟的生态建设技术手段,提供相应的政策引导,保障前期资金投入。
第五条
1、“绿色城市”标准的指标化
根据光明新区在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方面的“绿色”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可比较的指标体系,监测和引导城市的发展进程,进行客观评估。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以TOD交通发展模式引导城市高强度区域的开发和城市功能的混合利用,控制其他地区开发强度,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建设生态化的、促进资源循环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广泛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项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考虑本土居民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共融。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效力。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一条
第二章
第一条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光明新区应“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以21世纪的标准、国际化的视野、后现代的理念,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把光明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的目标要求,探索光明新区对应新主体、新目标、新思路的可操作性的“绿色城市”规划思路。
第三章
第一条
1、深圳绿色城市示范区。
2、深圳市五个城市副中心之一;
3、深圳创新型高新产业基地及其配套服务区;
4、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5、深港大都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本规划是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光明、公明街道办的行政辖区,规划用地总面积155.33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远期为2010-2020年。
周路燕工程师
曹靓工程师
刘缨高级工程师
陈晚莲工程师
邴启亮工程师
陈琳规划师助理余爱雯规划师来自理第一章为加强光明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其它经批准的上层次规划文件)以及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建设深圳第一个“绿色城市”,担当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试验基地。
第三条
1、新的生态结构:高效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河流水系,构筑与城市空间有机契合、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格局。
2、新的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公交及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