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秦淮河整体规划设计

南京市秦淮河整体规划设计


游 理保 规 服 产 策布 发 评分
船 规护 划 务 品 划局 展 价析
项 划规
要开设



素发计


配规

置划



规划总则
“十里秦淮灯火灿,亭台楼榭绕河堤。笙歌弄酒盈朱雀, 古籍齐珍满乌衣”
规划性质
1.1 规划性质与项目建 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莫愁湖公园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雨花台风景名胜
明孝陵景区
七桥 瓮公

1.3 规划依据
➢ 《秦淮河流域2018水资源公报》 ➢ 《秦淮河流域管理条例》限制分析: ➢ 《江苏省河流保护条例》 ➢ 《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 ➢ 《江苏省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
施方案》 ➢ 《南京市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实施办法(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 九秋天地入吟魂”
2.1 宏观区位 分➢ 秦析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
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
➢ 杭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对南京市的发 展有着直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中,苏 锡常都市圈对南京的辐射影响最大。
➢ 秦淮河水上旅游圈的升温,为南京旅游的 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理念,从构建“和谐南京”、“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要求出发,巩固和提升秦淮河 综合整治工程成果,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项目建设内 容,提高沿河人居环境品质,建立自然和谐的综合开发体系。
项目建议 ➢ 在现有的规划设计基础上,提炼秦淮河明朝文化、明城墙、诗词文化、科举文
化、曲艺文化等当地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从文字转换升华至游线各 节点设计细节与活动体验内容。 ➢ 以现有范围做商业策划,以历史资源、沿岸景点资源、文化底蕴为重点展示方 式,做秦淮河特色网红水上旅游观光体验、水上旅游产业挖掘、品牌建设等, 避免出现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混乱的现象。 ➢ 增加日游/夜游等模式:明朝风格的生活体验,情景体验和浸入式表演等。 ➢ 打造滨河网红夜游爆点,轻度的灯光水幕+舞台上表演内容+轻微演绎(如秦淮 河明朝文化,明城墙文化等作为背景,进行编制内容的穿插,配上夜景灯光,
。 ③ 空间缺乏视觉延续性
外秦淮河西岸的大部分滨水城市道路的标高都低于堤岸。
(二)空间的特色性问题
2.2 区域环境分析——区域环境改造存在 的① 水问体题可达性不强,缺乏亲水特色
其一,外围的城市空间与滨水区内部空间之间的交通环境不够便捷。 其二,是指部分滨水空间自身的亲水环境不够完善,不足以使人产生亲水的兴 趣或无法满足人的亲水行为。
1.2 规划范围 规与划期期限限
➢ 近期(2019-2022) 长三角一流的滨水休闲胜地
➢ 中期(2023-2026) 国内高端休闲度假胜地
➢ 远期(2027-2030) 国际知名的明朝穿越式特色文化水
系规划范围 长江水闸至七桥瓮公园,约18公 里水域和岸线
长江 水闸
南京艺术学院
玄武湖公园
南京大学
南京市秦淮河整体综合 开发项目
规2划019设年8计月
编制单位:广州中土文旅规划设 计有限公司
目录南 京
拾 拾拾 玖 捌 柒 陆伍 肆 叁贰壹
贰壹
资 市 水 水 景 总 水 发项规
秦 运源 场 上 上 观 体 上 展目划
淮 营环 营 旅 旅 吸 空 旅 条背总
河 管境 销 游 游 引 间 游 件景则
2.3 产业现状分析
(一)水上旅游产业体系不完整 传统产业衰败、公共岸线被占,水系调节忽
视、水体污染严力。
(二)整合水上旅游产业体系的各个要素 核心主体: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住宿、水 上游览、水上交通、水上购物; 相关支撑:娱乐演艺业、康体养生业、文化创意 业、运动休闲业、工艺美术业、会展商演等; 外围延伸:游船安全服务、水资源信息服务、旅 游地产、水上旅游商品设计研发制造等。
(二)优化功能,提升活力。通过优化两岸功能与景观,改变秦淮河作为城市“ 边界”的状况,使之成为连接老城与新区的纽带,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公 共活动的场所。通过用地功能转换,结合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充分挖掘 利用晨光机器厂内的近代洋务运动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先发展创意产业,形成创 意园、文化馆、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娱乐设施。通过土地置换,将现有粮食局粮 库转变为文化产业片区,作为旅游产业的配套服务设施。
试行)》 ➢ 《秦淮河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 《南京市秦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秦淮河流域综合规划》
1.4 规划原则
(一)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梳理两岸历史文化资源点,将沿线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
(三)发展游线,放大效应。开辟外秦淮河水上观光游览线,充分展现秦淮河这 一南京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在三汊河口、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三山门、 聚宝门、武定门、七桥翁等八大节点上设置游艇码头、近水平台,并在码头附近 设立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如休闲、娱乐、购物中心、酒吧、餐饮等。选择有代表性

项目背景分析
从苏锡常城市带旅游圈等层面审视秦淮河水 上旅游的发展
2.2 区域环境分析——区域环境改造存在 的(一问)题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
① 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 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② 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 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② 缺乏历史文脉的延续 历史文化的延续,需要营造或保留一个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实体和场所,也需
要以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和历史传统的活动吸引公众的参与,这样才能加强亲水 空间的文化感。目前为止,这样的景点和这样的活动在外秦淮河还没有得到很好 体现。此外,在城市滨水道路通向河流及对岸的景观视轴上也缺乏富有历史文化 特色或特殊形态的对景点。尤其是对于老城区而言,对岸缺少识别性强的对景点 。因此在设计上应增强景点的识别性与特色性。当然,依托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内 涵和老城区丰富的秦淮文化,凭借着本就相对宽裕的景观用地,老城区一侧岸带 具有较强的特色性和识别性。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武定门、三山门等都是 具有特色和识别性的景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