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凝药物和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和抗凝治疗

检查,也可用于输血或血液标本的制备
禁忌证
使用肝素,尤为小剂量时无绝对禁忌证 在溃疡病和结核病活动期,严重高血压、各种手术、恶性 肿瘤、流产、出血性休克、颅内出血时应慎用
应用方法
一般按单位和体重计算,根据剂量可分为: 大剂量 每日剂量为20 000~30 000U左右,用5%GNS或林
格液稀释后静注或静滴,仅用于急性肺栓塞 中剂量 每日剂量10 000~20 000U左右,静滴或皮下注射,
多用于治疗DIC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小剂量 每日剂量为5 000~10 000U左右,皮下注射,每
8~12h1次,多用于心绞痛,高凝状态及预防性给药等
不良反应及处理
出血:发生率约为0~3%,多见于静脉注射肝素以及高龄女 性 出血的处理首先应立即停用肝素,然后缓慢静注硫酸鱼精蛋 白以中和循环中的肝素,每毫克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
LMWH有效佳,使用方便,抗凝效果可以预估,常规治疗 不需实验室监测,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适应证和禁忌证
LMWH的适应范围与禁忌证一般与UH相同
因其使用方便,在治疗外周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得以广 泛使用 急性表浅血栓性静脉炎,曲张静脉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与静脉炎后综合征均可用LMWH治疗
适应证和禁忌证
抗凝药物和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作为抗栓治疗的主流已有50多年 的历史,抗凝治疗可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 成引起的血管性疾病,并降低其死亡率
抗凝治疗不仅可单独地作为一种抗栓治疗的 手段,而且在血管保护,抗血小板治疗与溶血栓治疗 过程中,亦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方法
尤其在各类心血管手术、脏器移植、体外循 环与介入治疗等,都采用抗凝治疗来预防术后的 血栓形成
副作用:
出血 应停药,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和(或)静注维生素K1
皮肤出血性坏死 停药后消退
其他:脱发、白细胞减少、发热、肝肾功能损害、口腔溃疡、 尿色桔红 应停药,改成肝素或抗血小板药
三.水蛭素和重组水蛭素
水蛭素(hirudin)由水蛭提取,也可用基因重组而获得重组水蛭素。 药理作用 其抗凝不依赖AT和HC-II。直接灭活游离型的凝血酶以及与纤
大量资料荟萃分析LMWH的出血率与UH相差无几,无明 显优越性;鱼精蛋白的中和率一般为25%~50%,应加以 重视
二.口服抗凝剂(OAT)
包括香豆素和茚满酮两大类 香豆素类以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和新抗凝
(醋硝香豆素,sintrom)为代表,应用也最为广泛。 茚满酮类现已少用 口服抗凝剂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由肝脏合成依赖维生
倍提高
适应证
主急要慢用性于静血脉栓血栓栓塞或性无疾明病显的血防流治动,力尤学其改适变合的于肺需栓快塞速抗(凝PE者) 心房颤动伴栓塞的防治 早期DIC治疗 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或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防治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各类肾病,肾小球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沉积者,如HUS等 其他体外抗凝如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
排泄 肺栓塞患者的肝素半减期缩短,肝硬化时则延长
生理功能
抑制凝血酶的生长和灭活已生成的凝血酶 在体内和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效应 激活内皮细胞并增强其抗栓能力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提高纤溶酶原活化剂(PA)的血浆浓度,并刺激PA 对凝
血酶的抑制作用 可通过TFPI抑制FXa,静注时可使循环中的TFPI水平呈数
素K的凝血因子,即凝血酶原(因子II)、因子VII、IX、 X
适应证和禁忌证
急性心肌梗死
适应证
用OAT后,动
静脉血栓栓塞
预性防并D发VT症:明显 肺梗死及DVT 预防来自心脏
用减于少髋关节 、 急性期的治疗: 的动脉血栓:
骨折、腹部
可用3~6个月, 如室上性心律
外科 、妇产
预防复发
不齐,二尖瓣
科和外科手
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为II型最为严重,可致 截肢甚至死亡、确诊者应立即停用肝素,必要时可采用凝血 酶的直接抑制物,如水蛭素等
骨质疏松 多见于孕妇,常与高剂量,长疗程有关 其他 常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偶可引起过敏反应
低分子肝素LMWH
系从普通肝素经各种解聚法制备而得。与普通肝素不同的 是LMWH为短链(羟基4~40个),抗Xa的作用比抗IIa突 出
膜病、人工瓣
术后
膜等
适应证和禁忌证
禁基本忌上证与肝素相同。但华发林可通过胎盘,并有致畸胎作
用 另外:出血性疾病,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
前和创伤后伤口未愈,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活动性溃疡 等均不宜用OAT
实验室监测及副作用
OAT应用时,应每天测PT和INR,连续5天,以后每周2~3次共 1~2周。根据PT稳定情况继续定期检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抗凝治疗的适应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抗凝药物的类别甚多,常用的有:
1
肝素类
2
口服抗凝剂
3
水蛭素及其基因重组制作
4 天然抗凝制剂(抗凝血酶、活化蛋白C等)
5
其他抗凝药物
一.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肝素肝制素剂制剂 包括肝素钠和肝素钙 肝素系1916年得自肝脏而命名,是一种从动物中得到的硫
酸化的多糖,为一不均匀性混合物,其分子量为 10,000~56,000
在对各项临床治疗的研究分析中,LMWH的疗效指标均优 LMWH的广泛应用已有取代UH之势 于UH
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皮下注射后2~3h,血浆中抗凝活性达顶峰,血 浆半衰期为5~;一次注射,在血液中的抗凝活性可维持 20h,故一般情况下可每日注射1次。在癌症病人或反复发 作DVT,妊娠妇女与老年人,目前提倡每日2次用药为好
肝素的抗凝作用需有抗凝血酶(AT)和肝素辅因子II (HC-II)的参与
分子链少于18个的单糖即可达到对FXa(包括KK、FXIIa) 的抑制,多于18个单糖才可同时抑制凝血酶(包括FIXa、 FXIa)
药代动力学
口服不吸收,必须注射给药,常连续静注或皮下注射 不通过胎盘,不分泌到乳汁,不被透析出 正常人血浆肝素t 1/2约1~2h,并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肝素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降解,清除,少量从尿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