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肿瘤
胃 癌
Gastric Cancer
概 述
胃部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大多 源于上皮。在恶性肿瘤中,大部分 是腺癌(adenocarcinoma),即通常所称的 胃癌(gastric cancer) 定 义
概 述
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世界上第二位高发的恶性肿瘤 死亡率仅次于肺癌,预计会越来越高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仅10% 男女比例 2~3 1 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
诊 断
超声内镜(EUS)可探查癌组织的胃壁浸润层次,鉴别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达90% CT主要用于评估远处转移(肝、腹膜后淋巴结等)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Ⅰ型
同一病人超声内镜表现:侵及肌层 T2N0M0期
进展期胃癌
胃、食管交界处:隐匿病变
局限于黏膜下层
非转移性淋巴结
超声内镜证实
胃癌发生率与Hp感染率相关
病例数 对照组 随访期 (年) 6.0 13.0 14.2 危险度 95%CI
(比数比)
Forman Nomura Parsonnet
29 109 108
116 109 108
2.8 6.0 3.6
1.0~8.0 2.1~17.3 1.8~7.3
胃癌诊断前6~14年间Hp血清学阳性率
病 理
一、分期 早期胃癌的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而
不论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侵及黏膜下层者中11%40%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黏膜下层,其中侵入肌层
者称中期,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组织者称为晚期
病 理
二、形态学分类 (一) 早期胃癌:息肉样型(I型)、浅表型(II型,再 分成IIa、IIb、IIc)和溃疡型(III型) 。病灶直径< 1cm者称为小胃癌,<0.5cm者称为微小胃癌。 (二) 进展期胃癌多采用Borrmann氏分型,分成隆起型 (I 型)、溃疡型(II 型)、浸润溃疡型(III 型)和 弥漫浸润型(VI型)。弥漫浸润累及胃大部或全胃时 称皮革胃
诊 断
三、胃癌的早期诊断
尽量放宽胃镜检查指征 在胃癌高发区进行普查和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两项措 施已被证明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对有胃癌前变化的患者进行随访,可能更适合国情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近期内出现消化不良者, 或突然出现呕血或黑粪者 拟诊为良性溃疡,但五肽促胃液素刺激试验示缺乏胃 酸者 胃体萎缩性胃炎患者伴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者 胃溃疡经2个月治疗无效,或溃疡反而增大者 胃息肉大于2cm,或为腺瘤性息肉者 胃大部切除术后15年以上者
(源于黏膜上皮细胞)
按胃癌生长方式,Ming 将之分成膨胀型和浸润型
• 高分化乳头状管状腺癌
• 中-高分化管状腺癌
• 印戒细胞癌
• 黏液腺癌
病 理
四、转移 ①直接蔓延 ②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转移形式(Virchow淋巴结) ③血行播散:肝、腹膜、肺、肾上腺、肾、脑、卵巢 ④腹腔内种植: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腹 膜、肠壁和盆腔(Blumer’s shelf & Krukenberg瘤)
严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缩OR 值4.9
Uemura N,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5: 784-789
Maastricht-2共识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Hp感染是一已确立的非贲门部胃癌的致病因子。虽 然Hp感染与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有关,但Hp感染者 中仅少数人发生胃癌 目前对无症状的普通人群不应进行Hp感染的普查
方案
内
容
治 疗
其他治疗
对早期胃癌患者在术后进行抗Hp治疗 中药、放疗及生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基因治疗将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新途径
预
肿瘤浸润深度 累及黏膜层 累及黏膜下层 侵及肌层 深达浆膜层 已有远处转移
后
术后5年生存率 90%~95% 80% 60%~70% 20% 0%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和肠化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胞损伤
炎症
上皮损伤
凋亡
增生 非萎缩 性胃炎
通过纤维化和/ 或肠化生修复 多灶萎缩性胃炎 肠型胃腺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氧自由基
基因突变
癌基因激活
抑癌基因失活
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
细胞异型性增加
胃癌
1994年 WHO属下的 国际癌肿研究机构 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诱发人类胃癌的 Ⅰ类(肯定的)致癌原 (Class I Carcinogen)
3 ~ 6 倍
胃癌发生与Hp相关
1526例患者每3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 平均随访期为7.8年,通过组织学和血 清学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
1246例Hp阳性者 中36例发生胃癌 (2.9%)
280例Hp阴 性者中无1例 发生胃癌
275例DU患 者中无1例发 生胃癌
胃体胃炎OR 值34.5
肠化生OR 值6.4
环境、遗 传因素
多灶性 萎缩性 胃炎 ?
胃 胃
癌 溃 疡
淋 巴瘤
急性 胃炎
慢 性 胃 炎
? 胃窦 为主 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淋巴瘤
高胃酸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Hp) 慢性Hp 感 染 MALT 淋巴瘤
胃窦为主 胃炎 非萎缩性全胃炎 胃体为主 萎缩性胃炎 肠化
正常胃粘膜
无症状 Hp感染 胃溃疡
急性 Hp感染
半月征 环堤征
溃疡型胃癌
浸润型胃癌
隆起型胃癌
诊 断
二、诊断性胃镜检查
大多数胃癌通过胃镜检查加活检可以得到正确诊断 仍有少部分胃癌特别是小胃癌或微小胃癌可能被漏诊
胃镜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口服有机硅消泡剂, 充分暴露胃粘膜
仔细观察,做到无盲区
可疑病灶应多点活检
对小病灶, 胃镜下喷刚果红 或美蓝有助于指导活检 对可疑病灶要加强随访
幽门螺杆菌感染
毒力基因(cag A、vac A亚型、cag 致病岛等)
宿主因素
遗传因素: HLA 白介素-1基因多态性
环境因素
高盐饮食 硝酸盐、亚硝酸盐摄入增多 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减少
癌前变化
1978年WHO专家会议将胃癌的癌前变化分为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两 类: 癌前病变指一类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异型增 生 癌前状态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临床情况,包括:① 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和恶性贫血,0.5%~1%)②胃腺瘤 性息肉(40%~70%,>2cm者更易)③残胃(15年以上)④胃 溃疡(1%~3%)⑤巨大肥厚性胃炎(10%~13%)
临床表现(症状)
早期胃癌:无特异症状和体征 溃烂、机械、转移、消耗 进展期胃癌: 溃疡 幽门梗阻 肺转移 骨转移 腹膜转移 疼痛 呕吐 咳嗽 剧痛 腹水 累及食管下端 出血 肝转移 胰腺转移 恶病质 吞咽困难 呕血、黑粪 肝区疼痛 后背放射痛
临床表现(体征)
Irish node 左腋前淋 巴结肿大
流行病学
亚洲国家每10万人中胃癌发生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多因素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胃癌的癌前变化
胃癌发生率与Hp感染率相关
男性 女性
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AL- Algiers; CO- Copenhagen; FL- Florence; GA- Gaia; GH- Ghent; IC- Iceland; LJ- Ljubljana; MS- Minneapolis-St. Paul; MY- Miyagi; OX- Oxford; ST- Stoke.
早期胃体癌: 局限于黏膜下层(超声内镜)
SM─黏膜下层
×40
×100
苏木紫伊红染色:腺癌细胞侵入黏 膜下层,形成大小不同的腺管,周 围基质结缔组织形成
并发症
出血
幽门或贲门梗阻
穿孔
治 疗
手术治疗 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除胃癌的手段 手术效果取决于病期、侵袭深度和扩散范围 早期胃癌首选胃部分切除术 不伴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尽可能手术切除 已有远处转移者仅作姑息性手术,如胃造瘘 术、胃-空肠吻合术
(平滑肌肉瘤)
(类癌)
(脂肪肉瘤)
√
Davis GR. Neoplasms of the stomach. 1993
流行病学
上海地区胃癌发生率变迁图
十万 0.0007 0.0006 0.0005 0.0004 0.0003 0.0002 0.0001 0 男 女 1972年 1990年 1995年
Characteristics of gross pathology
皮革胃(linitis plastica)
早期胃癌(黏膜下层,Ⅲ型)
同一病人: 黏膜皱襞纠集
Ⅰ型(息肉型)
Ⅱ型(溃疡型) Ⅲ型(溃疡浸润型) Ⅳ型(弥漫浸润型)
病 理
三、组织学分类
以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为主,其他还有髓质癌、鳞癌、 肝癌样胃癌、弥散型胃癌等 按胃癌起源,Lauren将之分成肠型(源于肠化生黏膜)和弥散型
治 疗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可作粘膜下切除、激光或微波治疗, 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中晚期胃癌患者不能手术者可经内镜作激光、 微波、放置支架或局部注射抗癌药
治 疗
化学治疗
术前、术中、术后辅助治疗
动脉插管化疗 常用化疗药物有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 (MMC)、阿霉素(ADM)、亚硝脲类 (CCNU、 MeCCNU)、顺铂(Cis-PPD)和依托泊苷(VP16)等, 四氢叶酸钙(CF) 可增强5-Fu的活化和细胞毒作用 联合应用稍佳,尚无理想配伍
• 62周时37%的沙鼠发生胃
腺癌。
蒙古沙鼠动物模型干预试验
(根除时间) 75周时胃癌发生率 MNU+Hp根除(15周) MNU+Hp根除(35周) MNU+Hp根除(55周) MNU+Hp MNU 6.7%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