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摘要】初中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新教材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丰富、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索材,更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教师在教学能灵活地运用插图辅助教学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屮化学新教材插图运用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新教材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 多幅插图丰富、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更为帮助学牛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九年级化学教师在教学能灵活地运用插图辅助教学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
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屮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
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 ?当
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
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
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口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
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
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
接着指导学牛看彩图屮“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了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了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
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2•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一一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一一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
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新教材屮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
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來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
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耍的作用。
新教材屮,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 页
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
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
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人的帮助。
3•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乂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
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
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4•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徳榜三
位科学家的肖像。
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耍经过对人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
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5•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
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在讲钢铁冶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我国古代冶铁图,介绍我国的钢铁史。
我们伟大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
1992 年的钢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已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
的钢铁大国。
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但是,教师应当指出,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是甚感不足,借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
我国化学家的爱国事例举不胜举。
教材中刊印了著名化学家、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
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教师要以此激发学牛爱国之情,鼓励学牛树立报国Z志,努力学习本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