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地位与作用

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地位与作用

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地位与作用
一、“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
一个智慧校园必须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其层次结构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前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石。

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是智慧校园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智慧校园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来实现;物联网与无线网络技术则是实现智慧校园主要场景应用的技术保障。

因此“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含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体,不同于传统的“数字校园”概念。

“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就
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师生及管理人员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开展教、学和管理。

比如“智慧校园”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载到校园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以及建筑物、设备等校园生态系统的各种物件中,实现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校园生活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众多软件系统平台也可融入到“校园云”,从而将云、物联网、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而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实时抓取和深度分析计算,最终形成有效的决策依据。

所有实时数据的获取、分析都基于“智慧校园”的网络和云计算。

大数据的功能特性完成了传统结构化数据在“智慧校园”管理中所不能完成的多类型、快速、实时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智慧校园”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
“智慧校园”必须通过对大量非结构化形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智慧教学和管理,因此对数据如何获取、复杂数据类型实现、数据处理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典型的OLAP(联机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无法满足智慧应用需求,而基于大数据的超越常规报表的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图分析、What-if 分析等深度分析符合学校日益增长的智慧应用需求。

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模式、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以及知识服务能力,这些都可以成为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重点应用。

三、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价值
“智慧校园”使得联网实体不断扩大,传统的数据架构已无法满足数据处理要求,大数据对获取的各类体量数据更易实现实时、
快速而有效的价值分析。

大数据的设计理念使得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通过利用数据(即元数据)和解析学(分析数据的含义)获取的信息展开自动分析和深度挖掘,可以形成对之前、当下、未来教育更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以充分体现校园的“智慧”特色。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展开学习行为、生活习惯乃至思想变化方面的科学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可能和方向做出判断,以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更便于学校优化教育、管理方式。

此外,校园内各个实体产生的大规模数据信息进入存储,而繁杂的数据类型,数据的实时、快速处理,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规模化的算法实现等都要求依靠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得以实现。

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获取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大量获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原始类信息经过深度加工、整理和分析,提炼转化为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校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职院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还存在应用水平普遍比较低,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要求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对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有较强
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类的院校通过对学生行为等方面的分析,找出他们的需求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非常重视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

随着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智能终端的普及,各种类型网络的广泛部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方面,有针对性的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而通过虚拟化及云计算等各种新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融合,建立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校园模式是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智慧校园是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提升其办学水平与管理能力,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工作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