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压缩机说明书KLDAWH-C 氨离心式制冷机组使用说明书J1244 SM(机械部份)说明因汽轮机等外配套未提供说明书本说明书仅供参考 2019.9.30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9 年 1 月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1 页目录3 3 3 34 45 5 5 5 56 6 9 9 9 9 9 12 12 12 12 12 13 13 14 15 16 16 16 16 16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191. 制冷机的用途2. 产品的工作条件3.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3.1 产品的主要规格3.2 产品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3.2.1 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 3.2.2 辅机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4. 产品的主要结构概述 4.1 离心式压缩机组主要结构概述 4.1.1 汽轮机结构 4.1.2 压缩机结构 1) 机壳和静止元件 2) 转子组 3) 可倾瓦径向轴承 4) 推力轴承 5) 进油分配阀 6) 轴端密封 7) 压缩机密封 8) 轴振动轴位移监测系统简介4.1.3 增速箱结构 4.2 联轴器 4.3 辅机 4.3.1 冷凝器 4.3.2 贮氨罐 4.3.3 36 氨分离器 1 氨分离器 4.3.4 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 4.3.5 抽气回收装置 4.3.6 润滑调节油系统 4.4 旁通回流调节阀及冷却液氨调节阀 4.5 液氨泵5. 机组系统说明 5.1 制冷系统 5.2 气封系统 5.3 润滑调节油系统 5.3.1 润滑油 5.3.2 高位油箱 5.4 汽轮机蒸汽疏水系统 5.5 电控系统6. 吊运和保管 6.1 运输与吊装 6.2 开箱验收及保管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2 页7. 安装与调整 7.1 基础验收及处理 7.2 机组安装 7.2.1 安装就位前的准备 7.2.2 汽轮机的安装 7.2.3 压缩机的安装 7.2.4 油路及管路安装 7.2.5 容器设备的安装7.2.6 管道安装 8. 使用与操作 8.1 开车重负荷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8.2 压缩机组的开车 8.3 压缩机组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8.3.1 压缩机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8.3.2 氨分离器液位的调节与控制 8.3.3 贮氨罐液位的控制 8.3.4 压缩机干气密封的调节与控制 8.3.5 汽轮机的调节与控制 8.3.6 增速箱的控制 8.3.7 油站的控制 8.4 正常停机过程 8.5 压缩机的紧急停车带负荷停车 8.6 抽气回收运行 9. 机组的维护与保养 10. 机组常见故障原因及其排除办法 11. 制冷机组长期保存的方法 11.1 制冷机组长期保存的方法 11.2 长期保存后正式运行前的准备 11.2.1 长期保存 11.2.2 电气零件的检查 11.2.3 水系统的检查 11.2.4 汽轮机组的检查19 19 20 20 20 20 22 22 22 22 23 24 24 24 25 25 26 26 26 26 26 27 27 28 30 32 32 32 32 32 32 33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3 页制冷机的用途 KLDAWH-C 氨离心式制冷机是大型甲醇及二甲醚工程氨冷冻站的重要设备也可适用于使用工况与本机设计工况相同或相近的大型冷冻站上该机组为分体式制冷机组产品设计制造检验依据的标准为压缩机 API617-1995 石油化工用离心式压缩机第 6 版汽轮机 API612-1995 石油化工用汽轮机第 4 版增速箱 API613-1995 特殊用途齿轮传动装置第 4 版膜片式联轴器 API671-1995 炼油用特殊用途联轴器第3 版润滑控制油系统 API614-1992 专用的润滑轴密封和控制油系统第 3 版振动轴向位移和轴承温度监测系统 API670-1993 第 3 板压力容器 JB/T4750 钢制压力容器法兰 HG20617 电器仪表 IEC ISA 型号组成及代表意义1K LD A WH - C特殊微机控制渭河化工制冷剂 NH3 离心式低温机组开式 2. 产品的工作条件多蒸发温度 -38 两个蒸发 KLDAWH-C 离心式制冷机适用于在低温 -38 -3 2.1 温度的工况条件下运行 2.2 机组冷却水运行条件为 32 冷却水应清洁不易结垢冷却水侧污垢系数设计值为 3.5 -4 2 10 m k/w 2.3 机组适用于环境温度在–20 45 范围内 3 . 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产品的主要规格 3.1 KLDAWH-C 制冷机为分体式组装机组产品主要由压缩机组含汽轮机组压缩机高低压缸增速箱冷凝器贮氨罐中冷器一中冷器二氨分离器分离 36 1 器抽气回收装置高位油箱润滑调节油站共用底座电控系统管道及管道附件组成机组主要技术规格分别见表 3.1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4 页表 3.1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技术规格型号工作介质工作转速进口压力设进口温度计补气进口压力工补气进口温度况排气压力设计工 -38 制冷量况冷量 -3 制冷量进口流量补气进口流量结构压转子重量缩叶轮最大直径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机转子第二阶临界转速型号功正常值率额定值汽转正常值速额定值轮转速范围进气压力机进气温度蒸汽耗量跳闸转速单位 r/min Kpa.A Kpa.A Kpa.A104Kcal/h 104Kcal/h m3/ min m3/ min kg mm r/min r/min KW KW r/min r/min MPa.G kg/h r/min 368 200 165 237 六级 612 522 4070 14400 6CL-6 2300 2530 11240 11802 75% 105% 3.92 4.08 400 12310 12962 99 43.6 六级 293 375 8018 18680 KLDAWH-C 低压缸 NH3 11240 65 -36 345 -1 1650 15818 345 26 高压缸产品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3.2 3.2.1 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由汽轮机膜片式联轴器压缩机低压缸增速箱压缩机高压缸等组成机组安装以压缩机低压缸主轴两轴颈为基准压缩机组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1 汽轮机的安装技术参数汽轮机型号为 6CL-6 汽轮机的安装按汽轮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有关技术参数 2 膜片联轴器安装技术参数本压缩机组有三套联轴器分别联接汽轮机和压缩机低压缸压缩机低压缸和增速箱增速箱和压缩机高压缸其型号为 HGD6-420-00T4(Z) HGD6-420-00T5(Z) HGD6-170-00T3(Z) 安装技术除按联轴器使用说明书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联轴器孔与轴颈配合时应人工推紧为基准并应保证轴向推进量符合联轴器图纸的要求 b).联轴器对中允许偏差 1 .径向偏差量为 0.04mm 为 180 千分表读数差 2 . 端面偏差量为 0.02mm 为 180 千分表读数差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5 页3). 压缩机安装技术参数 a). 压缩机安装时机组中心线应与基础中心线一致其偏差5mm b). 压缩机纵向水平的安装必须保证联轴器对中要求其值见联轴器安装技术参数 c). 压缩机横向水平的偏差 0.10mm/m 其基准为下机壳中分面 d). 压缩机装配径向轴承时应保证轴承壳体上下与轴承座过盈量为 0.03 mm 0.05mm e).推力盘端面跳动量 0.012mm 推力轴承总间隙应在 0.20mm 0.30mm 范围内 4).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组冷态找正示意图 3.2.1-13.2.2.辅机安装有关技术参数及要求 KLDAWH-C 离心式制冷机辅机有汽轮机的表面冷凝器气封冷凝器抽气冷凝器压缩机的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制冷机的冷凝器贮氨罐氨分离器氨 36 1 分离器抽气回收装置润滑调节油站及高位油箱抽气回收装置润滑调节油站不属于压力容器安装无特殊要求其他辅机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有立式容器和卧式容器两种压力容器安装的技术参数见随机制冷机总布置图压力容器安装时必须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在投入使用前须向当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检验外部检查是指对压力容器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内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其检验周期为 1 安全状态等级为 1 2 级的每 6 年至少一次 2 安全状态等级为 3 级的每 3 年至少一次安全阀及其它安全附件的检验每年应至少校验一次贮液罐上的压力表也应定期校验校验后应加铅 4. 产品的主要结构概述 4.1. 离心式压缩机组主要结构概述 4.1.1. 汽轮机结构汽轮机结构详见汽轮机使用说明书汽轮机表面冷凝器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水蒸汽其作用是将汽轮机出口蒸汽冷凝为水保证汽轮机出口为低压以使汽轮机将高压蒸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6 页汽热能充分转化为动能 4.1.2. 压缩机结构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组为双缸三段十二级压缩两次中间冷却一次中间加气压缩机低压缸高低缸均为六级压缩第一至第六级为第一段第七至第十级为第二段第二段由分离器补加气体第十一第十二级为第三段压缩机高低压缸布置在汽轮机的同一端, 1 通过膜片式联轴节联接压缩机高低压缸和增速箱安装在共用底座上汽轮机安装在单独底座上压缩机由汽轮机通过膜片联轴器驱动压缩机高低压缸两轴端轴封为串连式干气密封 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高低压缸的结构见图 4.1.2-1 4.1.2-2 主要零部件目录见表 4.1.2 表 4.1.2 高低压缸主要零部件目录数低压缸 2 2 1 1 1 1 6 6 1 5 1 1 / 量高压缸 2 2 1 / / 2 6 6 1 4 2 1 1 备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名称径向轴承干气密封转子组出口密封平衡盘密封出口蜗室轮盖密封组隔板组上下机壳轮盘密封进口密封推力轴承部蜗室密封可倾斜五瓦块串联式高低压缸均为六级八块可倾瓦轴承1). 机壳和静止元件压缩机高低压缸机壳为水平剖分铸钢结构轴承箱盖单独设置检修轴承和干气密封时不需拆卸上机壳静止元件包括各级隔板叶轮轮盖密封组叶轮轮盘密封排气蜗室均为水平剖分结构各级隔板排气蜗室分别安装在上下机壳定位基准面上轮盖轮盘密封体则安装在隔板上各级轮盖轮盘密封均以加工来保证其与旋转轴线同心各级隔板由隔板内隔板叶片等部件形成无叶扩压器弯道回流器第一至第五级叶轮出口气流分别进入各自的无叶扩压器弯道回流器到下一级进一步压缩第六级叶轮出口气流进入扩压器至排气蜗室排至中间冷却器一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体与补气混合进入第七级叶轮经第七至第十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二进行再冷却冷却后的气体进入第十一级叶轮经第十一至第十二级叶轮压缩后排入冷凝器高低压缸下机壳两端装有导向键槽与底座的导向键配合以防止压缩机产生横向位移压缩机的全部静动载负荷由下机壳的四条支腿承担支腿与支座之间有一调整板改变调整板的厚度或在调整板与共用底座支座之间加薄垫片可以调整压缩机的水平高度压缩机低压缸及高压缸排气端支腿与支座之间用固定螺栓加调整套筒连接安装时应保证固定螺栓压紧面与支腿上平面保持 0.20mm 0.30mm 间隙由调整套筒长度来保证见图 4.1.2-3 压缩机低压缸及高压缸进气端两支腿下支承面上横向各有一定位销作为压缩机的固定点见图4.1.2-4 支腿与支座之间用固定螺栓连接支腿上的顶起螺钉是压缩机安装调整水平时使用的为了方便机壳装拆定位在机壳的中分面上装有导向杆和顶起螺钉为保证上下机壳隔板排气蜗室的定位和密封在上下机壳和隔板排气蜗室中分面上涂了一层 704 液态密封填料以保证中分面的气密性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7 页2). 转子组压缩机转子组由主轴叶轮推力盘轴套轮盘级间密封片干气密封动环锁紧螺母联轴器安装盘等零部件组成压缩机叶轮为焊接闭式叶轮压缩机低压缸转子组装有六个叶轮一顺排列压缩机高压缸转子组装有六个叶轮第七级至第十级叶轮与第十一级第十二级叶轮背靠背布置以平衡转子轴向推力主轴叶轮及推力盘均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并经严格的热处理叶轮制造完毕后经超速试验合格转子组装完毕后经高速动平衡试验符合图样要求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8 页.使用说明书共 33J1244 SM页第 9 页3). 可倾瓦径向轴承压缩机径向轴承为可倾式五瓦块轴承它是由轴瓦轴承壳上下定位销密封环上下调整垫压紧块等零件组成轴承为水平中分面结构型式下轴承壳安放三个轴瓦上轴承壳安放两个轴瓦润滑油由轴承壳下部进油上部排油轴瓦由钢本体和巴氏合金轴衬组成轴瓦能根据承载能力的变化自动调节油楔满足转子对轴承承载能力的要求轴承有两块瓦块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来测定轴承温度确保轴承安全稳定运行可倾瓦径向轴承结构见图 4.1.2-5 4). 推力轴承推力轴承为双向式整体结构采用双面金斯伯雷轴承每个推力面上有 8 个活动推力块 16 个可活动山形块安装在轴承架上推力块借助封油圈限制在一定轴向位置每个推力块由钢本体和巴氏合金轴衬组成在转子尾端两个推力盘之间装有一个轴套用以调整推力轴承的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两侧有两块调整垫圈改变这两块垫圈的厚度即可调整转子的轴向位置使各级叶轮出口与扩压器流道各梳齿密封槽与齿轴向间隙达到规定的要求推力轴承主推力面有两块瓦块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来测定轴承温度确保轴承安全稳定运行推力轴承结构见图 4.1.2-6 5). 进油分配阀为了方便压缩机两个径向轴承和一个推力轴承进油量和进油压力的控制机壳侧部各进油口设置了进油分配阀具体结构见图 4.1.2-7 图 4.1.2-8 6). 轴端密封高低压缸轴两端密封均采用干气密封干气密封结构见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 7). 压缩机密封低压缸压缩机密封由进口密封叶轮轮盖密封叶轮轮盘级间密封出口密封及平衡盘密封组成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0 页高压缸压缩机密封由进口密封叶轮轮盖密封叶轮轮盘级间密封及蜗室密封组成轮盖密封片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成密封齿密封体在叶轮轮盖上轮盘密封体安装在对应的隔板上密封齿为平密封片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嵌在叶轮后主轴上低压缸平衡盘密封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成密封齿密封体在平衡盘上进口密封出口密封及蜗室密封用1Cr18Ni9Ti 不锈钢片弯折而成长密封片和短密封片间隔嵌在主轴上成为密封齿密封体在各自零件的本体上各密封间隙靠加工保证详见表7.1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1 页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2 页8). 轴振动轴位移监测系统简介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轴振动轴位移运行状态监测采用美国本特利3500系列电涡流振动位移传感器可显示振动位移的峰-峰值3300系列监测仪表的输出接口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进行振动分析和故障诊断转子轴振动及轴位移的准确测量是压缩机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4.1.3. 增速箱结构增速箱的齿轮副齿形为人字齿增速箱结构详见增速箱使用说明书 4.2. 联轴器KLDAWH-C 离心式压缩机的汽轮机和低压缸低压缸和增速箱增速箱和高压缸之间采用高速金属叠片挠性联轴器进行连接联轴器为专业厂制造由安装盘中间轴调整环膜片组件定位螺栓螺母等零件组成它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高速大功率传动安装使用维护简便补偿轴向和角向位移能力大并能吸振隔振4.3. 辅机辅机包括冷凝器贮氨罐氨分离器氨分离器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361却器二抽气回收装置汽轮机的表面冷凝器气封冷凝器抽气冷凝器润滑调节油站及高位油箱等各种结构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应符合JB/T4750和容规的规定各容器结构单独介绍时不再重复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结构4.3.1. 冷凝器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3 页1如4.3-1图所示冷凝器为圆筒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属二类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它位于机组高压侧容器设计压力为2.0MPa 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管外为氨介质管内为冷却水冷凝器在机组中的功能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NH 3气体凝结为液体容器的大部分空间密排着传热管为避免从压缩机来的过热气体在冷凝器进气口直接冲刷换热管在进气管方向焊有匀气板既起缓冲使用又沿轴向长度起匀气作用冷凝器按压力容器有关规定安装有压力表安全阀及压力传感器等装置保证冷凝器安全可靠地运行使用4.3.2. 贮氨罐贮氨罐为卧式容器它在系统中处于高压侧设计压力为2.0MPa 贮存介质为液态NH 3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三类中压贮存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符合GB150-1998的规定贮氨罐上设有充液管出液管压力平衡管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及液位控制器其中压力平衡管与冷凝器相接使贮氨罐压力与冷凝器压力平衡贮氨罐的正常液位应550mm 最低液位为430mm 最高液位为1600mm 贮氨罐的液氨储存量只能满足制冷循环液位波动调节用机组检修所需贮氨罐由用户自备贮氨罐结构如图4.3-2 所示氨分离器氨分离器 361氨分离器氨分离器均为圆筒二类立式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在系统361中处于低压侧容器的设计压力为2.0MPa 介质为NH 3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二类容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均应符合JB/T4750和容规的规定KLDAWH-C 的分离器有两个一个为氨分离器另一个为氨分离器其功能为用户蒸发器排出的361NH 3汽体进入分离器通过在分离器内改变气流方向降低流速和挡液网分离液体将蒸气内液滴分离在容器内能避免因液氨在蒸发器中蒸发不完全而进入压缩机增加耗功甚至损坏叶轮在压缩机排气管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旁通调节阀它还可分离热气旁通管路中带来的液体系统在部分负4.3.3.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4 页荷状态运行时通过旁通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气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通过调节旁通阀的开度大小可以满足系统负荷变化的要求氨分离器上设有进出液管进出气管安全阀液位计及排污口氨分离器安装有液位变送器并进入中控室由中控室自动控制液氨泵和电磁阀保证分离器的液位在正常范围内氨36分离器氨分离器的正常液位均为200mm 最高液位为900mm 分离器结构见图4.3-3 1中间冷却器4.3.4. 中间冷却器一二中间冷却器一中间冷却器二均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属二类压力容器壳体材质20R 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管内为冷却水管外为氨汽管内的水吸收管外氨汽的热量将压缩机出口高温氨汽冷却为低温氨汽保证进入下一段压缩机进口的氨气达到机组设计的温度以使压缩机节省能耗中间冷却器上设有进出水管进出气管安全阀排污口放水阀及放气阀中间冷却器结构见图 4.3-4所示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5 页4.3.5 抽气回收装置图4.3-5制冷机组系统在充灌制冷工质前系统中有残留空气制冷系统充入制冷工质时空气会侵入制冷机组在正常运行时分离器和吸气部分处于负压状态空气有可能通过相关零部件的结合部漏入机器内残留漏入系统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积聚在冷凝器内影响了冷凝器的传热使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耗功增加降低了制冷量故设置抽气回收装置抽气回收装置的作用即在制冷机运行中将漏入机内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排出机外同时将混在其中的氨气体冷凝成液体后与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分离并予以回收抽气回收装置由四根直径不同的无缝钢管互相套置一起后焊制而成由内向外数第一层管与第三层管相通第二层管与第四层管相通为了回收混合气中的氨在第一层管与第四层管间加一连接管管上装有节流阀由贮氨罐来液体通过节流后进入第一层管蒸发后经过第三层管的接口出去到分离器不凝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先进入第二层管到第四层管逐步冷却将氨气凝结成液体使氨与不凝气体分离凝结成液体的氨通过在第一层管与第四层管间连接管经过节流后进入第一层管蒸发分离出的不凝气体经第四层排放口排出不凝气体的排放由第四层管内的压力与冷凝器之间的压差控制器控制不凝气体排放口的电磁阀启闭进行不凝气的排放抽气回收装置不能在制冷机停车阶段使用一般在制冷剂充入后制冷机初次运行时抽气回收装置要运行23 小时正常运行时每周运行12 小时具体操作方法参见8.6节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6 页4.3.6润滑调节油系统润滑调节油系统负责向压缩机组各轴承及齿轮副提供润滑油并向汽轮机提供轴承润滑油和转速调节用压力油系统由油泵油加热器油冷却器过滤器抽风机油水分离器高位油箱及管路组成油站采用开式结构油泵采用两台离心泵主辅油泵互为备用,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油泵的驱动机均为交流电动机驱动, 备事故电源油泵电机防爆等级d CT4油泠却器采用双联的管壳式冷油器油过滤器采用双筒过滤器油加热器采用蒸汽加热系统主要参数如下1). 润滑油 N46汽轮机油 2). 供油量a. 调节油量 100 L/minb. 润滑油量 500 L/min 3). 供油压力a. 调节压力 1.0 Mpa.Gb. 润滑压力 0.5 Mpa.G 4). 油泵功率 452 KW 5). 油箱容积 11.6 m 3 6). 过滤精度 10 m 7). 供油温度 453 8). 进水温度 32 9). 耗水量 45 m 3/h 10). 油加热蒸汽压力 0.34 Mpa.G 11). 油加热蒸汽温度 145 175 12油箱允许最大储油量 10.4 m3 4.4 旁通回流调节阀及冷却液氨调节阀在压缩机排气管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旁通回流调节阀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时通过旁通回流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节流降温降压后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通过调节旁通阀的开度大小可以满足系统负荷变化对制冷量的要求为了使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达到压缩机进口的温度压力从贮氨罐内引出一部分液氨流经冷却液氨调节阀与通过旁通回路引来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并气化使压缩机排出的气体温度降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调节阀时压力降低从而达到压缩机进口的温度压力4.5 液氨泵在分离器与贮氨罐之间设有液氨泵以调节分离器内液位将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当分离器内液位过高时液氨泵启动将液氨排至贮氨罐5. 机组系统说明 5.1. 制冷系统离心式制冷机组系统流程图见图5.1 从用户的蒸发器来两路氨气一路为-3670KPa A 氨气进入(-36) 氨分离器另一路为-1. 350KPa A 氨气进入(-1) 氨分离器在(-36) 氨分离器内将液滴分离后的氨气进入压缩机低压缸经过第一级至第六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一冷却后的氨气与(-1) 氨分离器出口的氨气混合进入压缩机高压缸经过高压缸第七至十级叶轮压缩后排入中间冷却器使用说明书J1244 SM共 33 页第 17 页冷却后的氨气进入高压缸第十一级叶轮经过高压缸第十一至十二级叶轮压缩后排入冷凝器冷凝为高压液态氨再经过过冷器冷却至38液氨液氨从冷凝器底部的过冷器出来流入贮氨罐贮氨罐内液氨排出经节流装置降温降压后进入用户的蒸发器蒸发后的氨气再进入各分离器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当分离器内液位过高时液氨泵将液氨排至贮氨罐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运行进口流量小时通过旁通回流调节阀让一部分压缩机排出的气体节流后进入分离器再回流进压缩机进口从贮氨罐内引出一部分液氨流经冷却液氨调节阀与通过旁通回路引来的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液氨吸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的热量气化为汽体通过调节阀的混合汽体温度压力降低进入各分离器5.2. 轴端密封系统压缩机高低压缸两端轴封均采用串连式干气密封其原理结构见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及图纸 5.3. 润滑调节油系统润滑调节油系统流程图见图5.2所示润滑调节油系统为开式系统油箱与大气相通油泵从油箱内压力为当地大气压吸油升压经油冷却器降温后进入油过滤器过滤后的油分两路一路经自动压力调节阀后进入汽轮机调速系统具体流程见汽轮机说明书一路经自动压力调节阀后又分两路一路进入高位油箱高位油箱与主供油管相连另一路进入汽轮机压缩机增速箱各轴承及增速箱齿轮副油泵为两台一。